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5351|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仿真讨论] 有买过《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SI设计手记》的童鞋,说说这本书咋样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8 08: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现于博士的书——《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SI设计手记》在网上已经可以买了,不知道怎么样,会不会像其他一些SI书籍那样,各种公式。。。
" H% M* g6 p  Q" O  X- z有看过这本书的童鞋,给我讲讲观后感吧,哈哈,在此谢过。8 H5 ^$ o! Y6 _- U# I* i3 a& q' @

信号完整性揭秘.jpg (62.88 KB, 下载次数: 15)

信号完整性揭秘.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21:01 | 只看该作者
James‘ 发表于 2013-10-24 12:28$ d$ W, O# A1 _6 f! ?$ I2 T/ B& y1 F
哪位已经购买的前辈把目录共享一下,看一下需不需要买。
( Q7 Q: w) Z1 _% m
目录其实网上面可以搜到。这里贴出来:" \3 i  S: j9 Y5 x# M4 G8 @
! P9 [0 b% [" n, h& r  T
《信号完整性揭秘:于博士 si设计手记》 * O$ c' D6 G, y
第1章概述 ) e* _. d, {# a- [; p, p5 {
1.1什么是信号完整性 ! c+ s; J2 O! ^6 z7 p4 a5 c( t  i
1.2 si问题的根源 , A- U) s6 h% t0 X; ^" Q
1.3新的设计方法
( W4 j# B/ A: K: b 1.4 si设计的难点
$ Q% n0 M5 T4 Z 1.5 si设计的误区
6 [$ \! N* {+ \0 W 1.6关于经验法则
: g0 g/ Y3 S4 A 1.7 si设计与 si仿真 : T) i! j4 p5 z& j0 }7 R1 ?
1.8 si设计的特点
# V9 B" M. c, j- r" [ 1.9基础的重要性
8 E! A4 I' B) E( m. Z9 ` 1.10小结 ; d& |+ Q9 e6 ?/ _# ^0 z! M4 x
第2章数字信号频谱与带宽 3 t; e0 [; ]; H3 S, p6 v/ k, G
2.1周期信号的单边谱
- p! F, t' ?! z( c; @ 2.2周期信号的双边谱 $ n0 }. Q3 b* v. U1 _9 Z1 W0 {
2.3单边谱与双边谱的关系 $ V* [6 s9 z! E
2.4理想方波信号的频谱 $ K9 R8 L1 f2 g0 Q$ k
2.5方波信号的频谱特征 7 z' J0 ^1 ^$ A5 {9 g/ ~  M4 t
2.6信号带宽与上升时间的关系 3 x- @0 k8 s( N* t+ B
.2.7梯形波的频谱特征 - X; p" u) b% ?" R$ F1 D
2.8信号带宽0.35tr是如何得到的 $ s/ Z9 H# Y* m0 y5 p& r
2.9信号带宽0.5tr指的是什么
1 N0 G# H- J9 s' @! a 2.10关于信号带宽的补充说明
9 F' ~2 H4 E# F, [( ?  R. I& J" y* _# Q 2.11小结 $ f( L; ]2 r2 A! t9 G* X. q8 g
第3章传输线 6 j, @7 b8 p; p) }
3.1什么是传输线 ) w8 S6 m; w+ Q7 s
3.2信号的传输方式 # m5 |' O' L+ l4 f1 D' z
3.3传输线的返回电流
8 Z& z6 Z; V9 a* m* T* A# ]9 b+ o 3.4传输线的分布电容 ; o3 Q: [0 e8 Q+ g; F* o3 S9 b. D9 B
3.5单位长度电容
/ C) \; [, m3 E5 ` 3.6介电常数、等效介电常数
" {# s/ U+ e8 u: }& u& @7 A 3.7传输线的分布电感
1 J' y. b3 N" t" b$ P0 c- f! R0 u 3.8回路电感
5 @. y2 ?% f4 v" B# h; s 3.9单位长度电感
2 d$ m" h5 N0 M 3.10波传播的lc参数表示 # [. `$ ^8 F/ W, R8 o& n5 s: G
3.11瞬态阻抗与特性阻抗 " y9 |" S4 S# [0 |" B
3.12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 # ^7 j5 d" ^- C) ]
3.13参考平面 8 R7 `9 b# \( E. O0 C4 ]# w) Y
3.14返回电流的分布 9 M0 m$ S2 K/ W: B) o# E% H
3.15传输线的延时
( w1 Q7 `! l- B6 K6 q9 R  Z, _+ J 3.16理想传输线的集总参数模型 0 g6 x5 `7 i8 @; K. b
3.17耦合传输线模态分析
1 F# P3 |0 A1 {+ U' ? 3.18模态对阻抗的影响 6 b* _$ I( b8 v" W6 n+ p' U
3.19线间距对阻抗的影响
0 H; N5 }9 j" x( z' ? 3.20有损传输线 3 _9 P! x, {8 p3 ]3 K+ r
3.21趋肤效应 6 l( Y. @" k4 W/ C' T
3.22直流电阻、交流电阻、传导损耗
0 z. d2 j9 K9 e 3.23邻近效应
; d  k) r* ?9 F* x1 D$ ` 3.24表面粗糙度 / Y6 h& Y2 H' M
3.25介质损耗 , k+ h) W5 P+ ?/ m0 Y  x
3.26复介电常数
' W+ V7 ?  @- k7 z4 `3 \ 3.27有损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延时
% v! L8 J3 p* _1 ]6 q5 w 3.28小结
2 d6 F1 M, {/ |$ D3 @3 o 第4章信号的反射与端接
9 Z+ X2 Z; M6 w( w3 U- o+ ` 4.1反射是怎么形成的
% u. q" W, n1 U; [) h% b 4.2使用反弹图计算反射波形
+ E7 o/ x, U- u- D: W 4.3正反射和负反射的含义
: A; t) I0 x& F 4.4有限上升时间信号的反射波形 ; u+ _1 Q7 U6 \
4.5容性阻抗不连续
4 }" F9 S+ x7 a5 }1 D 4.6互连线末端容性负载的反射 # o3 n7 P3 G5 S  w4 t
4.7互连线中间容性负载的反射 6 k  [" K+ T  q1 v, {: E2 w
4.8容性负载对时间延迟的影响
) [$ M9 ~2 E  E4 V  e" ]% E 4.9容性负载对传输线阻抗的影响
/ ~/ Y% n# S/ l+ h$ \; o 4.10感性阻抗不连续
# C) l) D: R& \2 [! g" U% x 4.11互连线末端感性负载的反射 ; v+ @" B" W( [- E' A. N9 F
4.12互连线中间感性负载的反射
$ B" o% l5 Q. ] 4.13感性负载对时间延迟的影响 $ f" h3 h/ u6 P$ Y5 |3 p# |- O' c
4.14残桩与分支的影响 * v# [+ ?/ E/ u9 O4 [( M
4.15临界长度 * h( Y" b* {3 H7 V6 u
4.16多长的走线需要端接 3 i7 F+ k4 N% S  ]
4.17如何估计驱动器的输出阻抗
+ `/ ~, w- c. q% W$ V; p 4.18端接方法
4 ^6 d0 Y, _7 Q7 S 4.19拓扑结构
* Z  K7 g& \3 X: E4 F 4.20串联端接中的桩线 # c5 E+ n+ r9 O1 b
4.21并联端接位置
' ?7 c! X4 W1 T3 \ 4.22分支结构中阻尼电阻的应用 : O* m0 Z. Z. C
4.23 tdr阻抗测量
9 o* F$ `: E2 r( _+ ?4 J+ o 4.24小结 8 C' X" e# ^$ C$ S
附录4.1线路末端的电容
" ?$ t! w: U6 a- j5 J 附录4.2线路中间的电容 - S* t' ^$ C2 V
附录4.3线路末端的电感 7 o7 {5 E1 B2 p! b/ ?+ b3 t
附录4.4线路中间的电感 3 z/ R1 p5 Y& t8 i$ `, R3 I
第5章串扰
$ B9 X. Y" I' q' j3 b% n& d; V  M 5.1串扰形成的根源
( v& W, c2 _4 O( p4 h- h 5.2耦合长度
% t/ M& j% G/ g* u$ M 5.3容性串扰
5 a9 D% d# m5 k: o  h' r+ S 5.4感性串扰 + N3 l. s- L% C4 t% e: i
5.5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
! q2 s; B4 a: r" r" h* _1 m 5.6近端串扰的饱和 & ]+ ~8 g, o' e- F+ k
5.7远端串扰的饱和与模态分解 ! h! Y' q# |0 X* h
5.8边沿耦合与宽边耦合的串扰 $ n/ j* o/ K) j2 R( `- B
5.9影响串扰的因素
6 ~( _1 T0 H  o1 `8 |4 E 5.10串扰对信号的影响 0 Z  ^; o/ L6 @5 y# i9 ?+ R3 j
5.11串扰与时序 - F) T* `+ X1 l5 w
5.12蛇形走线与信号的延迟
& v" |* e4 J: { 5.13保护地线
3 t9 p, x/ W1 W8 Q* `2 V: u% L 5.14端接与串扰 / ^# S+ c& a6 w5 u5 l; t
5.15减小串扰的常用方法
# Q* k% _2 ~1 R: Z 5.16小结
  [9 \! p- O6 V5 y8 r- B4 l' ~ 附录远端串扰两种解释的等效性证明 4 f% ^) y! M4 P% t% Q! v
第6章s参数 $ {3 I9 B1 D+ K/ E0 a9 x
6.1网络分析基础 7 _9 ?- R- @) ~& ?' _0 ?
6.2s参数定义
8 M* \0 I* S) x 6.3从频域的角度理解s参数
% E( F  L$ R# J8 H  U 6.4 s11的含义
: X' x5 d% }" H 6.5 s11与输入阻抗
2 f! I5 x; l& e9 U' ~ 6.6使用 s11提取特性阻抗
; g3 O, \7 }0 M4 n8 a 6.7 s11与瞬时阻抗 2 I( g# x- i* D/ o- P
6.8 s21的含义
. x5 B5 `* d9 }6 l% g 6.9 s21相位与传输延时 * d4 a* j' b* Z: u
6.10 s21与通道响应
, l( e1 s# P* g" P 6.11 s参数对称性及能量守恒
; P  ~4 v: P/ Q' w 6.12 s参数中的纹波
( p6 \0 h3 R6 a/ l( o 6.13多端口s参数
& F$ m  E* R, h( y( z1 J5 d( t0 Q 6.14 s参数与串扰 % q# T( {" U. N8 E" Q5 \8 R
6.15小结 ; W1 K' d# V6 ^: P7 O5 W. ]
第7章互连线中的阻抗不连续
$ h5 p; A3 P" b  o6 P4 W& N- ^ 7.1分支结构 : |; I3 I8 D5 Y, d
7.2参考平面的宽度 : N' H' f* j4 ]+ x" F' n
7.3互连线跨分割 3 s# u# u! g+ @' ?
7.4过孔
' s8 Z( \; l$ F: E3 ~/ A, X0 D 7.5小结 # @5 J2 B3 z( N6 k* f, J$ Z7 g7 `
第8章差分互连 / E. I) N3 T1 ~* C% S
8.1差分传输 ) q3 w/ v' y+ m, w; @' R
8.2差分对的返回电流
0 ^9 s$ T/ c3 T3 c% s* X% A* T4 @ 8.3差分信号抗噪声原理
7 m0 {) b7 p* | 8.4差分互连中的阻抗参数
5 o: o' E' ^# e) [5 S. E 8.5差分互连的反射与端接 7 P, ?% X; L6 t4 }! z
8.6差分互连的串扰
1 p7 }" J, r* b. f, j& K 8.7差分与共模的相互转化
4 G* {) n! C# h: j 8.8差分s参数
1 d: a& }  T0 y& g* B' E5 ] 8.9差分对的等长等距   k0 c- S5 P6 S0 ?0 ^
8.10松耦合还是紧耦合
$ A. O& y, p! j, _, n 8.11小结 ; x; D. \9 {! S# X: m
第9章抖动
( q; E4 w* [  O! t$ a$ q# ` 9.1抖动的含义 1 I* ^7 V+ J* c  M- Q0 u
9.2 jitter描述方法   _' j3 H  M+ o" Z0 D
9.3 jitter统计特性 2 O  ^5 E- e( J  d. B
9.4 jitter、ber、眼图之间关系 : @3 [; j6 Q' r& @5 b- v
9.5 jitter分类及产生原因
" {  P0 A' w$ o; o& Q 9.6 jitter分离
. O: L, y5 a+ Y2 b* F 9.7 clock jitter与相噪
8 a. E7 f3 K- x 9.8小结 2 ^. C' Q9 O$ ~$ B5 d) [
第10章均衡
* E+ u- Q+ i. K" u2 R) P, Z 10.1互连中的信号畸变 + h6 L7 s+ j. O) r5 z' j: P9 d
10.2码间干扰
+ P$ S' B/ u+ y4 b+ K% ], W 10.3码间干扰与带宽 1 ~4 y( H7 N* f) f9 F
10.4离散系统的码间干扰
/ J5 O7 y! R' }! F 10.5均衡原理
( a+ q/ ?+ R1 L. ~3 k0 o 10.6均衡分类 ) u6 Z- q4 a, `8 }: x
10.7无源ctle ! ?, W. h+ r1 B5 R3 ]
10.8有源ctle 6 _- {! t0 V7 b' J1 N( \3 O
10.9离散时间线性均衡 : X0 M5 T/ D- m  {9 R# i
10.10使用zfs算法确定ffe抽头系数 2 d- G$ l0 m, F5 c* j; Q/ S7 J: `
10.11使用mmse算法确定ffe抽头系数
3 Q4 l8 ], ^; z+ d6 o' N8 w 10.12反馈判决均衡
  i: B7 p- b9 [1 ]$ I( d) s3 V 10.13小结 % ]5 n" P) ^. u. A( H4 g8 K; |
第11章电源完整性
. c( L4 R6 m* s: h 11.1为什么要重视电源噪声问题
" Q* e& W$ W  P, F6 D 11.2 pdn系统的噪声来源
( N2 W: g' G3 N9 o6 Y3 I3 u 11.3电容去耦的两种解释 / X1 G& Z% P0 J. K& w- j
11.4理想情况的去耦电容量
: p7 l* e1 T% ~/ j 11.5实际电容的特性 . M/ g' R( ?/ [" {$ [
11.6安装电感与自谐振频率 2 y3 I* d3 O( I0 p1 w0 K. t
11.7目标阻抗的设计方法
! r- P+ V2 C/ v/ t4 _ 11.8相同容值电容的并联
: W' A3 v$ \% C, Q 11.9不同容值电容的并联
; |! Q' L# S/ d5 e* ] 11.10容值差对谐振峰的影响
1 `0 C4 p; B1 q 11.11 esr对谐振峰的影响 9 _4 z- O2 s  V7 W2 t# N& U
11.12安装电感对谐振峰的影响
1 d1 u) G: N/ j* c 11.13去耦网络电容的配置方法 0 B; p. ]' e; R! E% g. Y: p
11.14阻抗曲线形状与电源噪声
( b) i  m$ B4 h' q3 J7 A# d 11.15在多大频率范围内去耦 , S+ d, ?% }. _8 t. K8 y
11.16去耦电容的摆放 . `" X  o6 q4 z: J5 g
11.17去耦电容的安装
- [& A7 U$ I5 N5 Q/ w- O( { 11.18 pdn系统的直流压降 ' \* T, ^/ G6 X. B
11.19小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5:48 | 只看该作者
bingshuihuo 发表于 2014-10-22 10:373 F# t$ V! q: B7 H2 |/ P
网评不错的一本书。
5 f- f# l* ?6 @+ T! |2 O
已经看过一遍了,但还是不知道如何在设计电路时进行SI设计。: _3 Z: R7 j5 J3 C

& y+ c9 z0 h+ X" X确实存在没怎么看懂的情况,毕竟只看了一遍。但,即使再看两遍,大概看懂了,在设计时可能还是不会,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D1 g8 A- L: m5 |# Z2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3-10-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刚看了前两章,感觉讲得还是挺容易理解的,虽然有公式,但都是信号与系统的一些基本公式居多,只要有个大体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后面的还没来得及看,从前两章看,相比那几本经典的书,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5-7-9 15:34
  • 签到天数: 89 天

    [LV.6]常住居民II

    2#
    发表于 2013-10-18 14:51 | 只看该作者
    公式肯定有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3-10-22 10:18 | 只看该作者
    我刚网购了,但还没到手,听说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20:26 | 只看该作者
    嘿嘿,刚刚下单了,期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31 15:1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5#
    发表于 2013-10-23 09:53 | 只看该作者
    讲基础讲理论的,公式有点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0-23 11:51 | 只看该作者
    多少RMB啊?通俗易懂吗?有看过的吗?评价一下如何?也想去弄一本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23 11:52 | 只看该作者
    shiyi_jiang 发表于 2013-10-22 20:26
    ) s8 @! k$ r6 d3 [  L; q嘿嘿,刚刚下单了,期待....
    # S& I" w( Q" K7 O" y. `
    你买的多少钱?在那买的?/ P. w& U4 I. [# K( ]8 I& S6 F0 P
    到了一定展示一下,期待~~~~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23:30 | 只看该作者
    天猫买的。40多块钱....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24 09:29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怎么样?可不可以评价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10-24 12:28 | 只看该作者
    哪位已经购买的前辈把目录共享一下,看一下需不需要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21:06 | 只看该作者
    书已经收到了,书本身的包装,排版还不错,至少看着还顺眼。内容还没细看,不好评价。等看过之后再来说说。+ C" @( x. B7 L3 x" {  O/ h) ^

    ) `! e2 t8 Q& oP.S.:书前面有8张彩页插图,于博士还是蛮用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2 08:3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