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jh02032121 于 2013-8-17 13:29 编辑
$ D/ g6 B1 L' L |4 E
2 m4 h2 T2 t; r8 U& w, N
! c7 g$ A6 y7 f1 P0 ~, _深圳白牌平板电脑市场的快速崛起,最大的推动力无疑是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以下简称芯片原厂),他们处于行业的金字塔塔尖,推动和决定着行业的命运。但是对中国芯片原厂而言,技术并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与国际巨头相比较,这些技术还稍逊一筹。这些芯片流行或者芯片原厂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市场的正确判断,进而实行精确市场定位的胜利。因此,笔者系列文章将从市场角度来观察中国芯的发展。此篇文章为系列文章第一篇,先谈一谈炙手可热的全志科技。 i8 d5 K/ J" B$ d6 l6 @4 J
4 c. I8 ?6 \' l) R4 n! O% }
" Z+ @ J0 f# G4 E9 h3 j
* ?5 a6 a; P8 t% n3 F黑马崛起
. s( P- s' y# o) h3 C2 {
9 b8 h3 F9 X1 ~6 u7 j如果说苹果开创了平板电脑蓝海,而全志则开创了深圳平板电脑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高潮。2011年底,基于Cortex A8核心的全志A10面世,主频提升至1G,采用Mali-400GPU,号称可以播放2160P电影,使得平板电脑从之前的“玩具”变成一个可使用的工具。
& A* D% M& F# l N# k% g3 ~$ O% K! o/ Z: B: \
其后全志又推出改进版全志A13,最终在低端市场成功超越瑞芯微RK29XX系列,牢牢占据着低端市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成为平板电脑芯片领域一匹黑马。据行业数据统计,2011年国产芯片出货约1200万左右,而2012年出货飙升至6000万,其中全志科技贡献约2200万颗,占据超过1/3市场份额,极大地推动着深圳平板电脑的兴起。
+ P9 ^0 O3 m! O- j. O/ I; P
; `7 p( d6 B6 p全志A10/A13大获成功有多方面因素,深层次原因在于Cortex A8核心比此前ARM9/ARM11核心性能上有本质上飞跃和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平板电脑最基本的需求,保证了最基本的用户体验,是低端平板电脑市场爆发的“引爆点”。而全志A10/A13能够形成对竞争对手优势,既有市场环境因素,也有全志本身战略因素,还与主要竞争对手瑞芯微战略选择有关。
2 E$ ?: H. ? O n9 }4 R: ^) S4 D2 E' ]
在市场环境方面,前期只有全志A10和瑞芯微RK2918两颗基于Cortex A8处理器,此外还有晶晨8726—M,基于Cortex A9核心,但是晶晨电子当时定位于品牌而非低端市场,在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同时对深圳白牌支持力度不够。威盛动作缓慢,主力还是基于ARM11核心的VIA8650,炬力此时还没进入市场,因此给全志和瑞芯微非常好的机遇。# f% [4 l7 { i1 e$ F
( K2 \2 r2 T+ H* c3 Q3 V1 @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初,全志A10和瑞芯微RK2918竞争不分上下,但是其后全志和瑞芯微采取了不同的市场策略,最终全志A10/A13在低端市场取得对瑞芯微RK29XX系列优势,奠定了低端市场霸主地位。那么,到底当时双方基于那么判断,采取哪些策略和行动,导致了后来的市场结果,笔者根据后来情况,作出如下判断。
* b4 J) P3 e6 G0 h/ W, S) d5 {) _3 y6 S" h: [/ J' X9 Z
2012年第二季度,全志推出全志A10精简版全志A13,性能和功耗降低,集成度更高,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全志A13采用eLQFP176封装,贴片生产和售后维修更方便。基于此前全志A10的成功,全志决定提前进行价格战,全志A13主控芯片定价于前所未有的5美金,与当时威盛基于arm11核心的VIA8650相当。这颗芯片其后以横扫一切的姿势,在2012年深圳平板电脑低端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2 q7 Y; R# g! s& W! @# V4 [
" S) T z/ M' Y) X+ R
单从公司实力而言,此时全志仍然无法与瑞芯微抗衡,事后看来,当时瑞芯微对形势有一个小小的误判,那就是低估了单核A8生命力。此时瑞芯微已经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双核A9研发,后来命名为RK3066,分散了瑞芯微在低端市场精力。在全志推出全志A13同时,瑞芯微也推出RK2918精简版RK2906,两者可以共板,此时竞争优势已经向全志A13倾斜。因此在当时双方的战略选择上,全志选择固守Cortex A8,精力集中在全志A13,用价格战占领市场,而瑞芯微选择了向双核CortexA9挺进,导致了在低端市场的被动。从后续市场发展来看,Cortex A8流行时间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直到现在,全志A13仍然是低端市场首选,巩固了全志的胜利果实。
9 f% F7 b6 H' P8 J( b2 M# _. a u
3 q3 ~, j, t* d0 B致命失误0 o- |9 j1 F" |- ~+ O: X1 @
. z0 O( l# r1 `' N* {( R [% b
在全志A13的极大成功之后,市场显然对全志的期望很高,但是此时全志对市场认识出现重大失误,直接导致全志A31/A31S/A20处于对瑞芯微和联发科的劣势地位。据行业数据统计,在2013年第一季度,全志出货近1200万,而第二季度则跌落至750万左右,比瑞芯微近700万的出货量稍高,但是出货价格与利润则低于瑞芯微。除去市场因素影响,重要原因则是全志A31/A31S/A20优势不够明显,无法对抗瑞芯微RK3066/3188及联发科双核/四核芯片。: X" h8 S4 K! a3 m( m
7 O% r- R N9 v7 M8 ~& k5 H5 h6 K, b
2012年年底,全志推出基于Cortex A7核心的四核全志A31,试图占领中高端市场,然而全志低估了技术的复杂性,比如无法发挥内存双通道的优势,对高分辨率显示支持不够。全志A31在上市之后,集成商很快发现大量问题,造成了大批的退货,市场一度传出全志A31停产传闻。全志试图采取补救措施,迅速推出精简版全志A31S,降低对显示分辨率支持,只支持32bit内存单通道,并宣称此颗芯片主要针对“phablet”市场,但是显然都没有达到市场的期望,出货量远不如预期。& R( M9 e- l7 o, ` A6 L8 N
7 w+ X7 m6 g. R" x4 X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志A31/A31S/A20芯片困境,根源在于全志对平板电脑行业和市场的误判,结果在全志选择Cortex A7核心时候就已经注定。当全志A31出现问题之后,市场质疑全志选择Cortex A7核心的准确性,全志的回答是联发科也选择了Cortex A7,这里隐藏着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全志失利的根源。4 Q T P+ W: ]& C8 k2 Z
' e* \. P m. ~6 w; D% ]8 G0 |
ARM官方数据显示,Cortex A7核心比Cortex A9核心功耗要低20-30%,这是联发科选择CortexA7核心而非Cortex A9核心的重要原因。然而,联发科是基于手机行业特点而选择Cortex A7,手机内部空间非常小,散热问题复杂,电池空间有限,消费者对续航非常关注。
, S2 o+ e% j4 Q& [0 P4 X
0 M( Z6 X6 a( X2 S+ e' N2 P6 p* I但是平板电脑不同于手机,平板电脑内部空间大,散热问题远比手机容易解决,通过增加电池容量而延长续航非常合算。因此,对平板电脑行业而言,性能而非功耗才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然而Cortex A7核心比Cortex A9核心性能低20-30%,四核A7几乎相当于双核A9性能,这却是致命的影响,导致在性能上全志A31远低于瑞芯微RK3188。从市场结果来看,深圳中高端平板大多采用了瑞芯微RK3066和RK3188。因此,全志选择Cortex A7核心,是对平板电脑行业和市场的极大误判。
: G& ^- T7 f1 C9 w
G$ K$ r( o D; l8 p' {4 ^全志选择Cortex A7核心,还显示出对自身实力和技术能力的高估,当全志以联发科为例,论证自己选择Cortex A7核心正确性,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联发科实力和技术远非全志可比。因此全志A31推出之后问题重重,造成了大批的退货,无法达到最初的预期。其后全志迅速推出精简版全志A31S,降低对显示分辨率支持,只支持32bit内存单通道,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无奈的举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8 y6 g; j6 N+ j% P1 _1 d! e5 T
8 t" P5 ? z5 K; w! v/ O/ |在全志官方网站上,全志A31S定位是针对“Phablet”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上,竞争对手不再是技术实力上同级别的瑞芯微,而是令全志望尘莫及的联发科,全志理所当然无法获得优势。2013年联发科迅速加大了在平板市场的布局,四核6589/8389强势进入“phablet”市场,并被多家实力PC采用,此前联发科系手机方案公司也大量进入平板市场,全志A31S未来显然不被看好。而事实上,对低端市场而言,“Wifi Only”显然才是主流,“Phablet”市场远不如预想中大,目前带通讯功能平板市场占有率不超过20%。
& |" }" j$ `4 ]/ q" W( z% S; i0 k0 V' X
2013年第一季度,全志还推出了双核全志A20,可与全志A10共板,令人诧异的是,全志A20采用的是55纳米工艺,同级别的芯片大多数已经采用40纳米工艺,瑞芯微RK3168更是采用了28纳米工艺,可见全志A20的定位是用落后的工艺和低廉的价格来取代A10/A13。但是在低端市场,双核A7与单核A8在性能上并无显著差别,由于A13稳定且价格便宜,市场并无动力升级为A20。然而,瑞芯微却发动了针对低端市场的战役,全力推广双核A9的RK3168,从性能而言,双核A9对单核A8有相当显著的提升,而且瑞芯微对Cortex A9核心显然已经有一定经验,综合性能稳定,价格也比较合适。RK3168还有四核RK3188共板,未来升级极为方便,RK3168第二季度已经开始抢夺低端市场,2013年下半年将占据更多原本属于全志的低端市场。+ M$ n& g- W9 E" g
/ ^& M/ h$ V+ ?8 N
在单核向双核/四核的进化中,全志选择Cortex A7核心,是对平板电脑行业和市场的重大判断失误。直接导致全志A31/A31S在性能上被瑞芯微RK3188/3066全面压制,而在小众市场通讯平板(Phablet)市场,又无法与联发科竞争,未来将困难重重。目前低端市场已成红海,瑞芯微RK3168攻势猛烈,且炬力/威盛等也都在力攻低端,全志在低端市场占有率下滑趋势不可阻挡。/ X+ `9 d3 s2 _& P
: `4 i* Y6 w( P! j不可否认的是,外界无法完全得知全志当时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但是有一个重要原因不能被忽视,那就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瑞芯微当时在Cortex A9上早已布局,全志对Cortex A7核心的选择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与瑞芯微直接正面竞争。: ?* ]0 q/ J" k; v+ l- @/ G
* b$ r- e+ a; s前途凶险; p0 ~1 D& C K/ X: G
' J6 Q. G7 g7 e2 I7 k前面更多的讨论,是集中在技术和市场,而对市场和技术的选择,背后有资金重大的影响。对数字IC行业而言,资金的影响特别大,单是一次流片就需要上百万美元。然而与瑞芯微不同的是,全志成立时间短,资金并不充裕。2012年全志期望在A股上市,但是运气太差,证券商平安证券出事,上市无望的情况下,资金压力对全志影响更大。
* w/ f" V" _: @
+ y/ K3 b! |4 W8 |: P1 N% }全志A10/13成功,既占据了时机,也执行了正确的战略。但其后全志犯下致命错误,选择了CortexA7为主要方向,主打Phablet概念,导致了全志A31/A31S的困境。或许这个错误将导致全志在中高端对瑞芯微和联发科竞争劣势,那么将不得不在低端领域继续厮杀,陷入利润困境。而全志上市遥遥无期,因此最好出路是被收购,否则将逐渐的被瑞芯微拉开差距。+ v: y$ r- D4 j- _; q! R) s; U2 {+ }
5 b* j, B ]! E7 \
在接下来的系列里面,笔者还将重点分析瑞芯微、晶晨、威盛、炬力及其它一些芯片的秘密,也希望与朋友们互动,笔者邮箱:tabchip@163.com。
1 E* e! \% B3 n6 E5 g, q- P$ d: f" q9 D, w4 L! ~
转自:老杳吧 http://laoyaoba.com/forums/viewthread.php?tid=86880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