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71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击浪涌测试失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6 15: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iaoyunvsmm 于 2013-5-7 09:49 编辑
6 e7 `8 l( D" g1 j2 \# v: W
" Z6 Q+ L; r, N' f6 h: B% R最近客户给我们一个板子让我们改,他们做雷击测试失败,他们分析的原因是“We failed Surge Test due to a discharge across ground planes, and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from the traces to the Gas Discharge Tubes”,请问介个问题该如何防护呢,小弟才以前没接触过雷击测试问题…所以不知道如何改,请大神给点建议。。。先谢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3-5-9 16:0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什么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5-9 1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超級狗 于 2013-5-9 13:26 编辑
4 l) b! Z5 c3 E& V
9 y6 v' J% m% [4 K參考資料︰' A+ |, @0 w) I# C% {$ P
9 i1 q6 [; D" w2 N, @. B
Type of Insulation
7 D& o" A* n8 s/ ?, P" R2 ?; O  u' d! P0 ^
一次側(Primary Side)內層全部掏空,就是一次側的線路全部用 2 層板的佈線方式。& E) `8 p" A' |( t

6 p$ C. i! t+ j二次側(Secondary Side)鋪地退到放電管的接地端,其它橫跨一、二次側(Primary Side、Secondary Side)的器件也都這樣做。1 N' ~- v& e# Y; {

- t+ n( }4 l+ P3 z% _{:soso_e176:}

Type of Insulation.jpg (188.79 KB, 下载次数: 4)

Type of Insulation.jpg

Insulation Distances.jpg (105.26 KB, 下载次数: 3)

Insulation Distances.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5 收起 理由
xiaoyunvsmm + 5 这图解释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13:03 | 只看该作者
超級狗 发表于 2013-5-9 12:57
+ X& j: J& c& P* k* S你有鋪???
5 K" Q* x( ^5 f8 O6 D! ~
放电管下面原来铺地了,这次没有铺。。。

点评

支持!: 5.0
支持!: 5
鋪地都這樣做。  发表于 2013-5-9 13:10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5-9 12:57 | 只看该作者
是滴,我准备把放电管区域下面的地层割掉,不铺地。

2 l, M# b2 u8 Q2 ^
' ~/ A! v3 H7 s你有鋪???' c4 [: _' z/ B

8 I" m" a+ o# I& O0 n* i{:soso_e1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5-9 11:15 | 只看该作者
信号线与GND,PGND越远越好(最好>2MM)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9:42 | 只看该作者
木头脑瓜 发表于 2013-5-7 09:34 2 V9 b$ q8 n, Z. y! G
额,你这是信号端口,那加大地间距有用。我光想电源端口了。1234进来到放电管再到机壳这个回路要小,走线要 ...
% J0 d0 j$ u. R1 l2 x, ^- E, \
是滴,我准备把放电管区域下面的地层割掉,不铺地。目前信号端口进来的线宽为35mil,应该够了吧?个人觉得有点宽了都。我准备减小到30mil,铺地没啥要求,只要能过检测就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5-7 09:34 | 只看该作者
额,你这是信号端口,那加大地间距有用。我光想电源端口了。1234进来到放电管再到机壳这个回路要小,走线要宽。
! s, w) _% l$ r* C8 d0 b. N不知道你们铺gnd是怎么要求的,按我的理解,我不会在端口铺地,那样干扰容易耦合到地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9:21 | 只看该作者
木头脑瓜 发表于 2013-5-7 09:11
+ C3 d4 T4 D# k6 L俺觉的吧,加大平面间距没用,它不在这里放电还会找别的地方放,一样。因为能量没有从防护电路导出去,进 ...

% a+ U' d' q4 \  e7 t 这是端口处原理图,MH1是外壳地,D1,D2,D3,D4是放电管。你的意思是加大平面见距离没用?那加大平面内不同地信号(GND-1,MH1)的距离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5-7 09:11 | 只看该作者
xiaoyunvsmm 发表于 2013-5-7 08:50
: q( y/ D9 W% o# F非常谢谢你的分析,目前有的同事也是给我这样建议的,说是要增大两个地网络(GND,GNDCHASSIS)的分割距离 ...
7 S5 y% @6 G* d3 u6 G" ~2 k; D: |
俺觉的吧,加大平面间距没用,它不在这里放电还会找别的地方放,一样。因为能量没有从防护电路导出去,进入了产品内部。改板要在端口处想办法,让能量不能进来,只要进来不管在哪放电都是过不了测试。你被英文误导了,那不是原因分析,只是个现象描述罢了。7 ^: R& ?6 |# ^, }
增大保护回路宽度,并注意保护回路不被旁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8:52 | 只看该作者
liangjiatian 发表于 2013-5-6 17:15 5 Q( [; F" o9 w' v$ }- w
什么PCB板 怎样的 发个图看看具体 才会有人帮你
! j! q8 I( c7 S4 I# X
非常抱歉,这个文件是客户给的,不允许发。。。要不我就发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8:50 | 只看该作者
Vincent.M 发表于 2013-5-6 20:32
) R2 o( K) G4 |0 y/ n可能是分割的地平面之间爬电距离不够,导致平面之间产生了不应有的能量泄放;另外由于走线至GDT的防护不充分 ...

. ~* j; ]* h- F2 M* u2 i非常谢谢你的分析,目前有的同事也是给我这样建议的,说是要增大两个地网络(GND,GNDCHASSIS)的分割距离,增宽和放电管有关的走线宽度。。。目前板子的层叠设计为:TOP走线,GND,GND/SIG,BOTTOM走线。表层铜厚1/2盎司,中间铜厚1盎司。请问这样设计有问题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5-6 20:32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分割的地平面之间爬电距离不够,导致平面之间产生了不应有的能量泄放;另外由于走线至GDT的防护不充分导致电流能量没有按照设计的目的消耗在GDT上(trace 对于电流通路太小了?)+ U1 x/ W! [5 F! n* Z
) X  ]) u9 M3 }: \9 Y
另外surge的设计等级是多少,针对什么接口?  ^/ J* b2 }# H2 F5 D
最好有个简单的说明,有sch,pcb更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5-6 17:1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PCB板 怎样的 发个图看看具体 才会有人帮你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7:14 | 只看该作者
木头脑瓜 发表于 2013-5-6 16:16
% o: d9 A* a% @浪涌能量进来要最先到达保护电路--压敏电阻;放电管什么的,再从PE出去。这个回路面积要小,铺铜也要够宽, ...
) l3 f$ e8 o, z
是PCB问题,客户就是叫我们修改PC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9-20 09:11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