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EDADZE365 于 2022-10-20 14:33 编辑 9 x& |& a8 w, d* I: @. i/ R% D
7 D, z, N- {3 V& w
% b0 {; ]6 p) o: d2 t+ P0 ]1 A
' y) p8 G3 G6 J+ b
8 b: O2 M4 m; n: A E5 Q! W
; o3 ] }$ B7 i2 s# D' J
前言 0 W3 J- J9 P1 R3 w8 b0 b7 X8 Y/ G+ P0 l$ ~
据统计,整体mcu价格在8月大幅下行后,9月下行趋势减缓,价格下跌型号数量明显减少,整体价格企稳。 在中国市场, 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新兴应用对MCU有着强大的需求,同时由于新基建的需求带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应用对MCU的需求增长最快。它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占据约33%)、工控/医疗(占据25%)、计算机网络和消费电子(占据42%)等领域。 ( z& D5 T" `: R, Y
在消费行业,对于MCU耳熟能详,感知、计算、控制,无处不在,数量巨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90亿美元,国内小家电市场规模2019年已经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仍将稳步增长。但对于成本控制也是要求极高,客户攻入快,也意味着退出也很快。
/ f+ X+ S9 w% p
相对于工业行业,MCU市场规模略低于汽车应用,全球规模约50亿美元。随着中国工控和自动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085亿元,但是数量差几个数量级,客户一旦选用,不太轻易更换,成本占比不太敏感。
- M0 l6 C R2 {3 o9 H2 r% [1 k' h2 Z: H
在汽车行业,主流车规级MCU多以自有架构为主要路线,海外厂商已实现32位产品量产,核心厂商料号可达上千颗,国内领先厂商均在百颗以下。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对于传感器和MCU的需求以数量级方式上升。预计2022年开始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通过“国产替代”来缓解汽车MCU芯片短缺局面。
" j9 k% ^+ X4 j8 t9 v8 Q3 V% a% s1 [$ C0 \* G
- 【声明:】部分图文数据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4 C3 a% ^5 [5 {& n
6 l4 c$ M" t' A' E8 f/ m; ?2 @
$ I. r; Z* t1 P% J6 |3 g
扫描下方二维码 限时领取替代手册
5 a/ z* X* l7 @% f0 s0 u
& @# v( Q6 {0 a c; \. rEND " `( u7 s" Y" F,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