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Gamma映射原理
. H- y0 s. {" O" P/ I4 Q- S1.1. 什么是Gamma曲线
* f. i7 x% P. h人眼的感光与光强并不是呈线性关系的,而是呈非线性关系(指数型关系,如下图左-曲线。在低照度下,人眼更容易分辨出亮度的变化,随着照度的增加,人眼不易分辨出亮度的变化。而图像传感器与输入光强呈线性关系(如下图左-直线)。从图中可见,当传感器感光在20%左右时,人眼感光响应达到了50%,人眼对低照度的变化更为敏感。从下图右侧可见,Reference Tone为人眼感光50%的亮度,而传感器在感光50%时则相对暗的多(见Select,近似中性灰)。这种将原始图像通过映射操作来满足人眼亮度响应的曲线,就是Gamma曲线,响应的变换就是Gamma变换。( _3 D, e: E8 ]% Z0 ~
(图片见附件)8 q* c# Z: y; A/ t5 W/ W
光有曲线的数据,虽已具象化,但没有感性的认识,着实不太好理解。我们举个例子,你在黑暗的夜晚,草丛有一只微弱的萤火虫,你会敏锐的发现,或是远方灯火阑珊,那更是灵光一现;但倘若在大白天,从早上8点到正午12点,虽阳光逐渐变得强烈,你却没有很直观的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人眼在低照度时候,对亮度的变化更为敏感,而在高亮时却不是很灵敏。( z8 ]5 ^6 f" o/ L6 ]+ k l/ o
换个维度,假设在Gamma曲线上(以Gamma=2.2为例),我们计算亮度变化的幅度,即我们8bit图像亮度为0-255灰阶,映射到Gamma曲线后,则从灰阶1到2亮度变化幅度为37.04%,但从灰阶幅度254到255,亮度变化则仅只有0.18%,曲线如下图所示:+ }/ ^ \7 j% o. k& Z+ b4 W
(图片见附件)
8 d6 S8 ^( G3 _, v U2 T& J不管从生活还是数据中分析,在高亮下人眼对光强不敏感,而在低照度下更敏感,因此足以见得Gamma映射的重要性。所以在ISP流程中,Gamma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为了适合人眼进行辨识,对图像传感器产生的图像进行Gamma变换,来提升图像的辨识度。
# ]+ W2 \6 H/ c$ x5 F; m
' s. r8 q# N y1.2. Gamma为什么是2.2
6 I* E5 S+ T* @; a+ z$ |! }. |这事我不一定说的准确,仅凭个人卓见,两方面给大家阐述一下。
8 U* a& d# g$ A+ [- y G, p首先是当年的大脑袋的CRT显示器(00后不知道有没有见过),由于其显像管与电压并不是成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CRT亮度响应曲线。从曲线可知其暗区被压缩了(斜率小于45°),而亮区则被扩展了(斜率大于45°)。典型的比如输入40%亮度的红色+80%亮度的绿色,实际输出近似10%的红色+60%的绿色,显示严重不及预期。7 Z" C4 E/ h3 c* s; A
' o4 d7 A. q$ ^+ M* D* ^8 b7 S
为了弥补这一亮度响应的缺陷,我们需要一个反转的曲线,如上图中间曲线所示。经过中间反转曲线的抵消,最终达到预期的亮度,将会出现上图右边的曲线:近似45°斜率的直线,即便输入和亮度成正比关系,而这一亮度补偿的映射,就是Gamma,CRT的Gamma值据统计分析就在2.2左右。Gamma值没有标准,也没有对错,比如CRT有些文档说2.5,Windows系统默认Gamma=2.2,而Mac系统的Gamma又是1.8,不同的LCD屏幕响应曲线各有不同,最正确的方法则是通过灰阶自己找到最佳的Gamma值。
. V1 u( c, a( e9 \0 h! q# F5 \目前经典的Gamma值就是2.2,或许这是一种巧合,但这也是一个现实,从大量的人眼视觉特性中统计分析出一个经验值,我们人眼的亮度响应曲线,也刚好是2.2。
2 k/ s0 G5 F$ B1 I; F% [综上,CRT的亮度响应是一条Gamma曲线(往下弯),CRT的亮度补偿是一条反Gamma曲线(往上弯),而人眼的亮度响应也是一条反Gamma曲线,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亮度与对比度,符合人眼的视觉效果,需要额外的反Gamma曲线去对画面进行细微的明暗层次调整,控制整个画面对比度表现,再现立体美影像。( Z3 R& _3 B0 T! c: p m
(图片见附件)
; e) U% y8 ~" _1.3. 如何进行Gamma变换
4 z$ m: F w7 W; D7 UGamma来龙去脉很复杂,但实现却很简单,只是简单的Mapping操作,是对输入图像灰度值进行的非线性操作,使输出图像灰度值与输入呈指数关系,公式如下:) K S0 ~- i4 {) @* W
(图片见附件)
0 a: E5 A# R# R5 a& W6 w) n( M这个指数系数就是Gamma变换的系数。Gamma变换后,提升了暗部细节,压缩了亮部细节(Gamma<1);或者提升了亮部细节,压缩了暗部细节(Gamma>1)。如下图中,下方实曲线为CRT的Gamma曲线,而上方虚曲线则为矫正CRT亮度响应的曲线,校正后使得最终近似斜率为45°的线性响应(Gamma=1)。但事实上显示器已经自带了虚曲线的Gamma矫正曲线,其输入与输出在校正后已近似线性,但为了能够让图像变得更加接近人眼感受的非线性响应,提升图像显示的质量,我们仍然可以进一步Gamma 2.2的映射。0 ~5 m' h4 T) B9 ?# g
) C1 v( t% F, q* }
2 ^; [( P5 G6 |8 l/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