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评价,往往处于两极分化。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诸如“长江、长鑫做出闪存、DRAM芯片后,三星海力士再也没有过停电火灾了”的段子,也能经常看到营销号“国产突破xxnm光刻机”之类的消息,反过来也能在一些评论区中看到不少看衰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言论。: r5 M3 n3 q8 `
; b! p# I5 s ~+ G8 K/ C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前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报告中,曾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了相对客观的分析解读。而最近,作为曾经在紫光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前日本DRAM厂商尔必达社长坂本幸雄,谈及了关于中美日半导体产业的一些话题。拥有日本和中国半导体公司担任高管的经历,坂本幸雄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评论,或许更加具有可参考性。
/ `/ `) ~* p$ P8 t
. h6 h( ^& T" Z0 Y7 |中国半导体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t, G [+ ]( G: x% A \3 l
1 T& d, d7 } H; x6 ]' ^) S
在被问到“如何评价中国半导体产业实力”时,坂本幸雄提到一组数据:中国占全球半导体生产份额的15%,但其中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外资企业占到中国半导体产量的60%,而中国本土企业仅占40%。
# r, \/ e4 y+ q3 Q6 N 4 V! ^ _% _7 z& `& }0 r
这个数据可能会令不少人感到惊讶,本土半导体产业最近几年乘着国产替代风口“起飞”,到头来竟然占国内产量不到一半,大头还是外资企业的?不过,相比于外资企业,本土半导体企业多而不精,整体体量不大,这确实就是长期以来的现象。& S3 O) i- R6 w- z
. `2 q4 }+ B9 ^/ {" \6 F 在过往20多年间,外资企业其实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包括像TI、AMD、英伟达、NXP、英特尔等企业的华人高管离职后,就有不少回到国内创业。比如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此前曾在TI任职20年,先后在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建造并管理近20座晶圆工厂;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是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中微公司创始人尹志尧曾先后就职于英特尔、泛林半导体、应用材料等公司。* s! _& i' i: ]* i4 F* X$ x4 i
o! i$ i4 ^! i$ `# p+ i
与此同时,外资半导体公司的存在,也为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坂本幸雄也坦言,中国的课题应该是研发,目前肩负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却多为成品率改善等工序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在从零开始创造价值的研发方面缺乏经验。
0 I0 z' F# z6 b% s/ Y+ c) L" I
! ?! R! g8 m x! t5 f/ F+ T “从零开始创造价值的研发”该怎么理解?过去的数十年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基础理论几乎都诞生于海外,而从产业架构来看我们仍处于追赶阶段,技术跟随是目前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事实上国际大厂在半导体市场的数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高的壁垒,包括技术以及市场、生态层面的,如果不选择“站在巨人肩膀上”,跟随主流架构或是采用兼容策略,新的芯片公司产品也将难以打入市场。但近年国内也涌现出不少构建自主生态、自主内核架构的mcu厂商,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这从一定意义上开始积累“从零开始创造价值的研发经验”。
: i6 g2 j7 R; a4 m! {* ?% F , G7 m/ F8 F" Z
那么这意味着中国半导体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吗?坂本幸雄从存储以及逻辑芯片制造两个方面来谈。DRAM领域,长鑫存储是国内唯一的DRAM供应商,代表中国DRAM的最高水平,但与三星相比依然落后4代左右。而NAND闪存领域,长江存储目前已经出货128层3D TLC NAND,虽然已经启动了192层试生产,但以当前的体量,还谈不上“竞争力”。! `- ?# \& F; s2 s' u
+ s1 J; W/ q# p; T- f
而在逻辑芯片制造领域,国内最领先的中芯国际,最高制程也只是14nm,然而这已经是国际上七八年前的技术了。坂本幸雄表示,世界顶尖的台积电正在开发2nm的产品,现在看来中国半导体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并没有缩小。! _1 P7 w& M/ Y# b1 g4 n
+ |" X) o7 x8 i( ]; L0 j& b& V 他还提到一个重点,中芯国际以工序管理的工程师为中心,或许难以推进新技术的开发。主要原因是,中芯国际由于受到制裁,无法引进像EUV光刻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在先进制程工艺上难以推进,公司资源只能被用于增加14nm以上的产能。“如果缺乏在3-4年后追上台积电等龙头企业的决心,差距会不断扩大。”+ O, M- i" K. \" P: w
- n/ j5 J9 _0 i$ s2 X
市场是最大优势,替代和创新的道路需并行
# K/ t) ~! [# T4 { # O; {* W" i: l7 }4 d( Q
尽管坂本幸雄指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些问题所在,在存储、晶圆制造上的也存在很大差距,但我们未必就此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完全失去信心。事实上,坂本幸雄也提到在经营模式上,中国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应对的速度,是一大优势。美国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在确定发展路线的基础上,根据原有路线稳步落实;中国企业即使有制定发展路线,但也能通过极高效的应对速度,来面对情况变化。7 e' u8 G+ S* i, q4 a! h* L
5 z$ F1 T: V- I: {1 I 以存储芯片企业为例,国内能够在1个月内确定新品的方向,同时只需要5-6个人进行最终决策;而日本存储企业可能需要通过多次的大型会议,时间跨度甚至可以长达1年。, y! ^0 z% z) v2 u$ V# F
( y4 U, h# L, ]& o8 L O& f
不过笔者认为,决策速度,只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在野蛮发展阶段的必然需求。事实上中国所拥有的市场,是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最大优势。首先是在终端应用上,以自动驾驶等对半导体芯片需求极高的应用为例,规模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条件。
' g2 Q: N. I# v" C- y2 v3 S5 m0 ]5 W
; j+ x4 X5 O/ k3 j9 N 以往自动驾驶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技术是为用户产生成本,但难以产生利润,比如一些小规模的园区观光应用,由于规模本身很小,投入后很难直接通过这种技术来真正产生利润。但在国内,近年通过一些码头港口、矿山等场景下,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变成盈利性项目。当使用自动驾驶的场景越来越多,产生规模化,反映出来就是企业能够利用这些设备产生利润,所以综合来看,中国拥有产业链整合的能力,也有自动驾驶规模化的刚需。
/ ]7 T. q, \0 W6 {) K
8 I3 ]: |( F4 D 这也是为什么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国际领先水准。而应用的规模化,又会带动上游半导体芯片产业的需求以及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 }) j) F/ z) V; C2 A ) z7 M+ y. G, }4 @( \% z; @. u, w
而前面提到“从零开始创造价值的研发”,其实国内半导体企业,也在寻求属于自己的创新技术路线。比如长江存储,一开始做了快两年32层NAND,由于太落后而根本没有市场,因此决定在64层NAND开始探索与其他存储巨头不同的技术路线,最终有了Xtacking架构,有了自主的专利池。) J v& O% U4 y9 I; a
4 g/ t$ r6 r x# b" D* i
有意思的是,坂本幸雄最后在采访中还表示,在半导体产业扩大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面向未来的半导体设备,会是他们实现增长的选择之一。落后欧美的日本企业如果和中国企业合作,发挥规模优势,有可能实现反超欧美企业。
5 Q. H' K& s0 b5 c0 B* p
9 T5 `" j2 Q8 G, Y1 x" `1 q 只是我们都知道,如今的产业环境之下,“日中合作反超欧美”只存在于幻想之中。我们要做的是“认清形势,放弃幻想”,唯有自强、自知,方可自渡。
. v1 l7 X% N5 F& f- c#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