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19-11-19 15:55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按键分类与输入原理
% [* f: I8 N8 \" _1 ~2 E) ~- m: Q! s/ B& ?
按键按照结构原理科分为两类,一类是触点式开关按键,如机械式开关、导电橡胶式开关灯;另一类是无触点式开关按键,如电气式按键,磁感应按键等。前者造价低,后者寿命长。目前,微机系统中最常见的是触点式开关按键。
4 x7 N, J p# X- {: p
/ w( {( q* e5 `2 z& e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除了复位按键有专门的复位电路及专一的复位功能外,其他按键都是以开关状态来设置控制功能或输入数据的。当所设置的功能键或数字键按下时,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完成该按键所设定的功能,键信息输入时与软件结构密切相关的过程。
0 J; x+ F! c' U4 T8 U4 V2 v( M* A* Q7 D5 Y# R
对于一组键或一个键盘,总有一个接口电路与CPU相连。CPU可以采用查询或中断方式了解有无将按键输入,并检查是哪一个按键按下,将该键号送人累加器,然后通过跳转指令转入执行该键的功能程序,执行完成后再返回主程序。; l, T) p2 E$ l1 |; O7 N
- B1 @7 X$ V! m$ F; g+ `2.按键结构与特点
. I" C3 I! {3 w @( R
: _3 Y3 _; }, q) v! N& r. s0 E( o微机键盘通常使用机械触点式按键开关,其主要功能式把机械上的通断转换为电气上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它能提供标准的TTL逻辑电平,以便于通用数字系统的逻辑电平相容。机械式按键再按下或释放时,由于机械弹性作用的影响,通常伴随有一定的时间触点机械抖动,然后其触点才稳定下来。其抖动过程如下图1所示,抖动时间的长短与开关的机械特性有关,一般为5-10ms。在触点抖动期间检测按键的通与断,可能导致判断出错,即按键一次按下或释放错误的被认为是多次操作,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出现的。为了克服你、按键触点机械抖动所致的检测误判,必须采取消抖措施。按键较少时,可采用硬件消抖;按键较多式,采用软件消抖。
! e: D5 M% |) W
, m$ {2 @3 K, E* d2 v5 X# W6 ~* M: O/ ^% ?
3 a: n4 ^4 I' }% P# `0 A# v
b1 I* ~1 @4 m$ N图1 按键触点机械抖动
9 Q4 G6 Y3 s6 r8 a' X$ |. s
( j" ]( x; X5 w+ t, d(1)按键编码
u1 E# y) M! T- [0 n& A4 d* l
: L" i6 M! `6 K2 V" k( F) {一组按键或键盘都要通过I/O口线查询按键的开关状态。根据键盘结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编码。无论有无编码,以及采用什么编码,最后都要转换成为与累加器中数值相对应的键值,以实现按键功能程序的跳转。, {* t7 k5 ?) ^+ q9 @/ ~6 n0 K$ E
/ J) [, r6 |. I4 {7 c6 \& v, |(2)键盘程序; c: S8 q8 Q0 v5 g
4 n2 y. c: Z2 D, l
一个完整的键盘控制程序应具备以下功能:$ U. T% M' s2 [" a ?& k: ^; }8 o
6 T" ]/ ^: ~2 H0 e2 U+ ~$ u$ h
a.检测有无按键按下,并采取硬件或软件措施消抖。/ x7 @) }+ s/ O- \$ J# ?& m6 h- `8 y2 \
D, @* y5 {% g; V) J/ X2 M5 mb.有可靠的逻辑处理办法。每次只处理一个按键,期间对任何按键的操作对系统不产生影响,且无论一次按键时间有多长,系统仅执行一次按键功能程序。: d V1 r' F( V4 L9 a
- t0 J3 F% s# \- R' Ec.准确输出按键值(或键号),以满足跳转指令要求。. G* W/ M/ J% J' B& o1 c$ |
1 M7 a' R! U7 R3.独立按键与矩阵键盘
" P3 ?! Y( m+ T. j. B, ]; Y8 C. P: N: S. R$ c
(1)独立按键
3 z$ k0 e, L* k+ D
3 k5 h. x0 ?& c2 Z& S8 A. N1 B) ^7 ]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如果只需要几个功能键,此时,可采用独立式按键结构。
4 q7 k( d2 c. g+ s; N) I/ P' F- `
% B) e% v6 Y# ?8 H8 A9 o7 [+ ?独立按键式直接用I/O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其特点式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I/O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不会影响其他I/O口线的状态。独立按键的典型应用如图所示。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个I/O口线,因此,在按键较多时,I/O口线浪费较大,不宜采用。独立按键如图2所示。( j/ g0 m7 u% n6 m/ L2 o
5 G6 p; t+ Z$ w2 m
& I- z3 q5 K& n) V, E
图2 独立键盘1 `! k. R; j7 z0 L2 ~$ H& x
& c7 T2 b% q0 V
独立按键的软件常采用查询式结构。先逐位查询没跟I/O口线的输入状态,如某一根I/O口线输入为低电平,则可确认该I/O口线所对应的按键已按下,然后,再转向该键的功能处理程序。0 c' n# c$ V, D, V8 T- d
4 N& X# f7 T" G9 X$ v9 M. \
(2)矩阵键盘
3 ^8 Q2 B6 u I" S0 m
# D$ j Q2 \# Q% y4 i( l9 j单片机系统中,若使用按键较多时如电子密码锁、电话机键盘等一般都至少有12到16个按键,通常采用矩阵键盘。/ V0 i1 [1 M4 r5 Q4 o
5 H1 f3 _5 b2 t5 Z/ U& D
矩阵键盘又称行列键盘,它是用四条I/O线作为行线,四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的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这样键盘上按键的个数就为4*4个。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口的利用率。
9 t* h/ B( W7 @+ _% Q6 U
2 S) W- i# t/ Q% u0 m, {) V$ t3 s# Z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0 {: h* M8 O2 y1 Z4 \
q5 Z" N( Q& N9 r0 b
最常见的键盘布局如图3所示。一般由16个按键组成,在单片机中正好可以用一个P口实现16个按键功能,这也是在单片机系统中最常用的形式,4*4矩阵键盘的内部电路如图4所示。
! d- J m) Q$ i0 i+ D( W1 A0 C3 j+ \) f2 ~4 q! ?+ B3 c8 p- f' P
图3 矩阵键盘布局图
8 {8 W' Z: P4 D6 H
图4 矩阵键盘内部电路图
% \: q/ X% x5 l3 D$ Q( P
# G# B0 K+ ]& B( c% `! x当无按键闭合时,P3.0~P3.3与P3.4~P3.7之间开路。当有键闭合时,与闭合键相连的两条I/O口线之间短路。判断有无按键按下的方法是:第一步,置列线P3.4~P3.7为输入状态,从行线P3.0~P3.3输出低电平,读入列线数据,若某一列线为低电平,则该列线上有键闭合。第二步,行线轮流输出低电平,从列线P3.4~P3.7读入数据,若有某一列为低电平,则对应行线上有键按下。综合一二两步的结果,可确定按键编号。但是键闭合一次只能进行一次键功能操作,因此须等到按键释放后,再进行键功能操作,否则按一次键,有可能会连续多次进行同样的键操作。 f& x$ A! v. }7 u6 }6 [4 }( _
; h3 A1 @/ g5 p( W- q/ k8 }识别按键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扫描法1 W4 r! e5 u0 J
+ k7 @2 U: N, ~
按键按下时,与此键相连的行线与列线导通,行线在无按键按下时处在高电平。如果所有的列线都处在高电平,则按键按下与否不会引起行线电平的变化,因此必须使所有列线处在电平。这样,当有按键按下时,改键所在的行电平才回由高变低。才能判断相应的行有键按下。0 \" J/ K7 E2 A+ {# B$ [0 r3 B6 T
r6 y7 _. d; Y) |: s1 `+ G
独立按键数量少,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编码。矩阵键盘,按键的位置由行号和列号唯一确定,因此可以分别对行号和列号进行二进制编码,然后两值合成一个字节,高4位是行号,低4位是列号。
8 _- h2 E# h! P/ E# I/ i+ B9 v
2 g+ [7 E0 {( h% t4.键盘的工作方式
& S* N: Z: [. _, b, F) f$ u! [6 p8 K. G# o, I6 Y8 @/ X
对键盘的响应取决于键盘的工作方式,键盘的工作方式应根据实际应用系统中的CPU的工作状况而定,其选取的原则是既要保证CPU能及时响应按键操作,又不要过多占用CPU的工作时间。通常键盘的工作方式有三种,编程扫描、定时扫描和中断扫描。
& m, H3 [. X5 K2 l, K# Z6 w2 s" ^( a4 k) K K: p
(1)编程扫描方式
]2 a" g. C3 u8 ^9 ]: Y# ^0 z
$ A6 ?9 W w% U3 M& q& ^' w7 s编程扫描方式是利用CPU完成其它工作的空余时间,调用键盘扫描子程序来响应键盘输入的要求。在执行键功能程序时,CPU不再响应键输入要求,直到CPU重新扫描键盘为止。
7 z7 G7 v5 I: O2 {5 m X! F# _
% B& ]% y6 M1 R2 I(2)定时扫描方式9 V% I: X4 o" n$ y) I
$ s& M0 Q0 K: N; r
定时扫描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对键盘扫描一次,它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产生一定时间(例如10ms)的定时,当定时时间到就产生定时器溢出中断。CPU响应中断后对键盘进行扫描,并在有按键按下时识别出该键,再执行该键的功能程序。
# l! r1 T# r y% p; x: n5 ^+ i2 e4 G) k, }9 P- b
(3)中断扫描方式
- D! {# t2 I+ c: X7 {7 _1 p" z. l S n3 W! b9 w
上述两种键盘扫描方式,无论是否按键,CPU都要定时扫描键盘,而单片机应用系统工作时,并非经常需要键盘输入,因此,CPU经常处于空扫描状态。: L( P) }: |- O5 K, K9 H1 q+ ?5 U
" ]8 ^$ `! h- K
为提高CPU工作效率,可采用中断扫描工作方式。其工作过程如下:当无按键按下时,CPU处理自己的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产生中断请求,CPU转去执行键盘扫描子程序,并识别键号。* O$ O/ H, }" p
8 X- p1 q. X$ ^0 t, G0 o4 o. u3 ^
: O7 _/ T1 V6 _
- { Q& n: O+ v: P P' }1 R- s0 Q2 C
% r: I% N6 Y" o% T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