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电源确定1 F" n$ S, v. k+ w @* x1 O' P8 A
, D) A j* Q5 |6 L: ^
# M2 [! E3 T7 r% u; Z' A+ e' V- l电源对于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可以看做是空气对人体的作用,甚至更重要:人呼吸的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但是含量稳定,这就相当于电源系统中各种杂波,我们希望得到纯净和稳定符合要求的电源,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只是我们的梦想。这个要关注两个方面:4 |$ _6 R: R2 g5 t
' y: o/ W9 G- z' U
& M& w7 a- r9 k q5 r' I. Q
a、电压" ]9 }& \% n* c- c7 p0 t' `$ t
$ k2 `! n t9 k" r7 h9 J! R* `
- d0 K, M) X- v( A' i$ o7 w- }0 }: \嵌入式系统需要各种量级的电源比如常见的5v、3.3v、1.8v等,为尽量减小电源的纹波,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LDO器件。如果采用DCDC不仅个头大,其纹波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LDO低压降器件)
9 Y }$ u8 H9 w6 K5 g* p/ N( \0 J( d
_* c) [0 z* s0 G- T$ {
b、电流2 ]# P! D# E2 v' {6 }
7 }# B1 l$ K. l3 V$ C
. W( O5 J0 K" G7 ^! E6 y6 U: p嵌入式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但需要稳定足够的电源,还要有足够的电流(其实就是功率达到要求),因此在选择电源器件的时候需要考虑其负载,我设计时一般留有30%的余量。
2 A/ n7 K8 S: r5 L1 d
3 \% `9 A9 j* y2 S+ G
' M7 k/ Y3 N; J" _' t- H如果是多层板,电源部分在layout的时候需电源分割,这时需要注意分割路径,尽量将一定量的电源放置在一起。如果是双面板,则走线宽度需要注意,在板子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宽。合适的退耦电容尽量靠近电源管脚。0 R) b. j, p4 ]9 u7 ]) D/ b
$ [$ {" y' Q2 D. g
4 L) ^/ D: [5 m: @* |' E r# [
第二、 晶振确定
. B" R4 P5 u3 `0 I
8 u0 d3 H5 I q' P$ C% `$ i% q7 K8 p& h
晶振相当于嵌入式系统的心脏,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其运行状态和通讯性能。常见的振有无源晶振,有源晶振,首先要确定其振荡频率,其次要确定晶振类型。
5 l% u" |) C7 {% |4 H, {5 A5 g, q) b$ c3 P3 }6 ]' Q2 c
1 M4 b( g/ l/ c6 {9 ]" t( B" B
a、无源晶振
* N7 s/ W0 L$ x K8 _. y1 M0 Z" u
) J$ k3 l# a, o+ R/ {. q' M; f& u! L" }8 Y
其匹配电容和匹配电阻的选择,这部分一般依据参考手册。在单片机设计中,经常使用插件晶振配合瓷片电容。在ARM中,为了减少空间和便于布线,经常使用四角无源晶振配合贴片电容。虽然我们对于固定晶振的匹配电路比较熟悉,但是为了达到万无一失,还是要看参考手册确定电容大小,是否需要匹配电阻等细节。
) q9 c' S3 a1 o3 e0 \# N2 w8 v* O4 Y! ?
; G, Q- O+ K7 kb、有源晶振
/ b; J f9 _* ?* U! K, i' J' n
( W9 u( y- F/ z* b3 d+ d8 K
具有更好的更准确的时钟信号,但是相比之下,比无缘晶振价格高,因此这也是在硬件电路设计中需要关注的成本。
' j" u/ ]$ b2 y9 I4 ~% z0 N2 \) F- V8 @
- R( u! }* m) \0 H# G6 t8 R
3 ?0 C2 @# C- j' Y* y w在做电路板设计时需要注意晶振走线尽量靠近芯片,关键信号远离时钟走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接地保护环。如果是多层板,也要讲关键信号远离晶振的走线。
6 v. t' g- M; g5 @! `7 S- l6 P, e% ~1 |7 a( t. U1 ]$ u
( @6 F' u7 Z: E第三、 预留测试IO口
+ d2 ^* \! o) o' I
$ s4 p* N F: \* K2 c% \/ g9 h
( c& k2 b% B( P5 }; j在嵌入式调试阶段,在管脚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我通常预留一个IO口连接led或者喇叭,为下一步软件的编写做铺垫。在嵌入式系统运行过程中适当控制该IO接口,从而判断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 l9 | t' R8 Q& @% s* w( }
+ o8 y9 F/ V) B0 w# F. Z
% X4 m( ?2 O, z5 p0 p# D5 p第四、外扩存储设备
" a3 _& h H& d5 c# a2 O3 f# ]4 y. q( ^
6 X+ x" j* \) O/ z% d
一 个嵌入式系统如果有电源、晶振和CPU,那么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最小系统。如果该嵌入式系统需要运行大点的操作系统,那么不但需要CPU具有MMU,CPU 还需要外接SDRAM和NANDFLASH。如果该cpu具有SDRAM和NANDFLASH控制器,那么在硬件设计上不用过多的考虑地址线的使用。如果没有相关的控制器,那么需要注意地址线的使用。6 D# U9 ~2 }$ v# X2 B: c0 J# S' w
9 J8 x% p$ D& ]' X3 ?
& h0 Z! {) G' q, C这部分在LAYOUT的时候是一个重点,究其原因就是要使相关信号线等长以确保信号的延时相等,时钟和DQS的差分信号线走线。在布线的时候各种布线技巧需要综合使用,例如与cpu对称分布,菊花链布线、T型布线,这都需要依据内存的个数多少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个数越多,布线越复杂,但是知道其关键点,一切迎刃而解。
t4 \9 A# n( d+ j/ M- u0 D6 r3 R: v5 r7 b
# {$ K+ R6 ^2 A) Q' t @2 G
第五、功能接口
7 c% X8 y! T9 t3 U
% \ S0 e9 L! Y' M7 j% k8 B2 G- y+ \% Z9 S' s3 W1 o7 ~! W6 t
一个嵌入式系统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各种接口来控制外围模块,达到设计者预设的目的。常用的接口有串口(可用来连接蓝牙,wifi和3G等模块),USB接口、 网络接口、JTAG接口、音视频接口、HDMI接口等等。由于这些接口与外部模块连接,做好电磁兼容设计是重要的一项工作。除此之外,在LAYOUT的时候注意差分线的使用。
8 {, {" Q+ c4 q3 x* C
' [- V; k0 W) i* p3 P
2 @# e4 j0 f: B9 m第六、屏幕 Y: S/ y$ `) K# C3 d
/ m" r* M5 D. [/ R
2 \! i" f! B7 g3 o这个功能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由于其可有可无。如果一个嵌入式系统只是作为一个连接器连接外围设备模块,通过相关接口连接到电脑主机或者直接挂在网络上,那么屏幕就不需要了。但是如果做出来的是一个消费类产品,与用户交互频繁,这就不得不唠叨几句。& t2 Y' x6 n, b9 }/ J
m( B: g2 [& m$ R' M5 ?
. I. _( L, q7 r, F% z: V电容屏幕是嵌入式屏幕的首选,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注意触屏连接线和显示屏连接线的布局。在走线的过程中尽量短的靠近主控cpu,同时注意配对信号走差分 线,RGB控制信号走等长。各种信号走线间距遵循3W规则,避免相互干扰。 在屏幕的设计中,一定要确保功率和防止干扰,以防屏幕闪屏和花屏现象的出现。: `3 b3 @% h' J0 P2 Y" j5 J
7 q! w" ^0 R9 r. I
$ f9 j. ]4 w8 D"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