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1-21 15:51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导读: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一个人展开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激励因素指的是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工资的激励作用需要理性对待,它也许没有你想要的那么高的激励作用。# X9 \; u$ T) W6 V% l
3 X3 m1 H+ _/ ]! ^. d在《陈春花:人为什么要工作?(一文讲透如何让激励有效)》中,提到了人工作的五大理由,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赚钱,但为什么奖金的激励作用却越来越弱呢?在本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 \0 |( h" a/ L; j7 R
7 a1 H) F1 K4 f/ Y01
. E4 N& z' p. i. L2 b员工的满足感从何而来?
0 b# q) s K+ a, e3 k.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根据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Irving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即著名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1 b- d% U* n' H& f3 N
+ ?' X+ @* q6 C Q% v1 I+ ~) Z
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4 m, Z9 g8 @5 g& q/ m5 Z/ m
1 T, j/ a# k& x& F8 w) [ I; |保健因素是一个人展开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如工资、岗位、培训、福利工作设备等。激励因素指的是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如晋升、奖金、价值的肯定、额外的工作条件等。' T5 Z8 O, J1 G: M+ _
+ y; R# Y' k T8 E$ L当保健因素缺乏的时候,人们会不满;当保健因素存在的时候,人们的不满只是减少,但是不会带来满足感,保健因素没有激励作用。6 U( V8 H6 r3 Z- K
% y$ \5 e- b; d4 P& ]3 f' a, {当激励因素缺乏的时候,人们满足感低,但是不会不满了;当激励因素高的时候,人们会有满足感,激励因素才具有激励作用。6 x0 H* Q5 i" ]' p- [
) `/ S f& x: z9 h+ ?- }
很多企业家告诉我,他们给员工提供了好的福利待遇、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较高的工资,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员工们没有产出好的绩效。其实道理很简单,企业家所提供的都是保健因素,当员工获得这些因素的时候,只会降低不满,但是不会有满足感,自然也不会产生好的绩效。
. F% ]( m5 S% i5 u" S7 [ G$ S* F; L
02
7 K- C. v5 V& m+ P4 x7 Y" O- B L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 w. O1 O b) ~9 S3 \+ F保健因素只能升不能降,而且要多数人获得。
& q2 x' `7 F+ N e) {7 h' n2 P( m5 n5 i0 L9 A
我听说过一个例子,没有其探究真伪,但是它可以说明问题,我决定引用。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的工资是一样的,不像现在这么市场化。全国普调工资,国家能够拿出来的钱只够40%的人涨一级工资。只有一个地区,我觉得它是懂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个地区把普调工资的政策做了一个调整,就是80%的人普调半级工资。
, Z7 s/ i: k, c- n8 ~+ t+ L4 |' {
. u l( |( q- W0 ~它的做法是对的。因为80%普调半级工资,只有20%的人不满,但是40%普调一级工资,会有60%的人不满。
0 }- H9 J: F t: O' u' [8 a# _5 P" S6 s+ s- d3 \; L8 Q$ l
所以,涨工资就要使多数员工获得机会,否则结果就是,得到的员工没有满足感,只是降低了不满,而得不到的员工会非常的不满。 h3 Z1 s" \) f5 u( D
0 D! S- P# m' e# V如果想降低保健因素,你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你只要调整保健因素,大家的不满就会瞬间增加。比如,福利就是保健因素,在福利设计和调整的时候,哪怕只是几元钱的误餐补助,都不要随意取消,只要取消就会形成不满,影响到大局。所以在工资福利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 h5 p4 [; _% q$ M ~4 Z# u. K% o
5 _( a0 c" m; w* G4 `
激励因素一定要少数人获得,且必须可以变动。激励因素一旦固定下来,就会变为保健因素。% O4 M b" { R. [* ^ t% f
( X0 W% v$ x7 d我认为很多企业在这个地方犯的一个比较大的管理错误,就是把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7 N! J S& i6 Q2 F# s" B
0 R9 O& v8 G+ q' z: F8 I改革开放初期时,奖金是很好用的,因为在那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奖金。突然间有奖金,对很多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中国最近十年来,奖金不好用了,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的奖金是保健因素了,原因就是所有人都有奖金。所有人都有奖金,奖金就一定是保健因素。员工得到了之后没有什么满足感,只不过没有不满而已,奖金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7 U9 ]. R; E, @+ Z5 I' D( G! k1 @
0 x4 l" e0 m5 [, a, b我常常问管理者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司的工资水平已经是同业最高水平了,但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是行业的最高水平?这个问题,我希望读者自己反问自己。4 r; b' o, m H4 C# ~
' C, b6 L, i& x3 t; h% ^8 {& X, Q0 \
03
7 `' H$ ^% R( L% I g做好奖金激励,要注意三点1 Q3 b: [0 I2 \, u g
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是你能不能把保健因素变成激励因素,而不是把激励因素降为保健因素。7 ?3 R! e/ Q6 Z% m+ ]
# Q- C% J) P, s5 l
如何做呢?有一家银行的案例,大家可以从中去学习。这家银行会给员工提供非常多的福利,包括看牙、体检、休假、度假等。它把这些福利定出来的时候,其实是为保健因素。但银行做得比较漂亮的地方就是,把刚才列的这些福利都打上分。比如,带薪一年脱产学习是1000分,看牙是400分,自我的健康管理是100分,父母的健康管理是200分。
/ h, W2 w; B B! W$ e. w4 B7 f$ a# o" \
" C0 b8 N' c3 o打分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跟员工的绩效挂钩。年底的绩效打分,比如员工得了1800分,就可以在这个福利里面选,够1800分,这些福利都是他的。这是把保健因素变成激励因素的非常漂亮的一个案例。4 y( @" K$ A- D" Q8 x; y
$ n4 q. r# m* I P* {反过来我也要提醒你,不要把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哪几种情况下激励因素会变保健因素?
P( e( @7 j! C5 p8 D8 k! X! V% S8 {0 u1 ~' ~ R1 c! N& ?4 F! k# f/ R
第一种情况,多数人得到奖金;第二种情况,奖金发放固定,叫制度化的发放,因为这样就预先把它变成是工资的一部分了;第三种情况,奖金数量固定,比如每年的奖金都发两万块钱,那它就会变成保健因素。
* M4 d) J( O$ c5 n5 k0 d \) n2 A! d+ l/ M9 j0 p& I, H' p% D! Q
所以我们在谈激励因素的时候,有三点要注意:
4 N: L/ y7 \$ A* J( [( Z: C$ Z8 u6 z( n2 _" _$ v' S
第一,一定是少数人得到;
/ p( T5 ^1 q+ e) E( G. j- _7 X9 k; Q/ x# a
第二,不能制度化设置奖金,一旦固化就会降低了激励的作用;# d5 c. n4 b$ H% S$ A
7 l8 N5 I R; u第三,奖金必须与绩效直接挂钩,因此也就是波动的。
7 c: _* g% H. J. M. t& d
9 N: T( N% `& \9 [# y我讲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目的不是要给你介绍这个理论,而是希望大家理解这个理论的应用场景,帮助大家理解到,工资的激励作用需要理性对待,它也许没有你想要的那么高的激励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