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8-4 15:07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着企业业务的高速发展、战略转型或者竞争加剧,HR面临以下一个或多个难题:* H* r4 }' k9 B- M( k& z, C; T) J8 T
, g: G& @' J& J/ a
人才培养机制滞后,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出现用人荒。
! r4 m, ]$ O9 [- d+ Y一些因业务突出骨干得到提拔,并未带来团队的高绩效,提拔的骨干挑不起大梁。
6 z0 w+ S: t$ ^公司的几千名技术人员,执行的是单纯的工龄工资,不少年轻骨干纷纷另谋出路,薪资与能力脱钩。, z+ M/ U I# p% ]7 H# ~8 J
员工纷纷盯着管理位子熬一年是一年,消极情绪泛滥,员工晋升无通道。9 f r8 L1 V8 \/ t) d: U, Y% }2 x
热门培训一个接一个,钱花了,收效甚微,培训无的放矢。
0 W& M1 g! W% e b" L- u& f0 I# ~- E' Z8 q5 W
遇到这些难题,许多企业的HR决定引入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系统性地解决这些难题,让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同时作为选人的标准、育人的目标、用人的依据和留人的前提,实现人才的选育用留标准化、统一化。
7 S! Y! N" o# J# b, O$ F( [; c( U; w# P
但是,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做出来后,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8 g, z* ~/ k& X
" @$ k5 P$ M. s8 c# G任职资格标准的内容过于复杂和理想化。" U4 P8 X ?6 z' O1 j8 {) h
很多能力或者素质标准无法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估。
& z& }; _0 U) j任职资格的引进与推行,缺乏与企业发展阶段和管理水平相匹配的基础。
% H$ N, F, ~5 S在制定任职标准与评估认证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精力和财力。
3 k3 k: v% i$ A- V/ i- F% v1 p任职资格对于企业与个人价值提升的作用很小,有时候甚至还不如实施前。
' y' N: G3 F4 K7 T
; Q5 _( S; A p, C最终任职资格管理的思路、方法过时,形同虚设,即便做出来了,也只能画地为牢。最终,废弃这套标准之后又回到了过去。
% g, o \' d9 d7 `3 x* z
2 ^/ ?8 C; i% O* S( O, P" g/ Y0 }
那么如何才能把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做好呢?我们首先要问: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o; U- B' v2 v* V) r+ r$ ]
9 o' a, v+ Z- v: ?
表面上来讲,就是给每个岗位定岗定级。实质上来说是通过任职资格这个管理工具,把每个岗位的价值尽量客观地、准确地衡量出来。
( t! Z1 M, B( U6 u. \$ I
! ]; g3 A) L7 x v5 T; G3 Q这样的话,我们首先就要先明确每个岗位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公司对岗位的期望是什么,这就是明确岗位定位,为了实现岗位定位,那么要做哪些工作任务,到什么时候做完,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这步就是刻画岗位画像。
% m! f& k- ~ V" A2 f o1 S0 Z6 x6 A+ K$ i& S
另外,为了避免岗位画像给不同的人产生歧义,岗位画像要精细到场景任务,只有这样,刻画出的岗位画像才能实现公司期望的价值。同时,也只有到了场景任务这个精细度,我们才能厘清同一个岗位上,不同级别的员工具体要承担什么工作任务,以及贡献的价值分别是什么。
2 o; P9 l/ y- U& t$ i; b0 {) t2 f- }* n$ B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工作任务,都是在组织创造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支持下完成的,所以当我们要明确员工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司目前或在可期许的未来,能够为员工创造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是什么,也就是有哪些可参照的工作标准、流程、制度、规范,以及哪些可利用的资源、工具等等。明确了这些后,我们再梳理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 v/ h; n1 F. l
L# {5 i2 F3 R$ r6 f9 k p这里要特别注意知识技能的宽度和深度。所谓的宽度,就是具体要掌握哪些内容,不能很宽泛。举个例子,要有沟通能力,一定要说你要具备的是向上沟通,还是跨部门沟通,还是跟客户之间的沟通;时间管理呢,要具体指明是日常工作中多任务时间管理,还是会议的时间管理等,这些具体的场景就是知识技能的宽度。深度指的是针对每项知识技能要掌握的程度,是要理解、简单应用或是熟练应用等。知识和技能只有明确了宽度和深度,我们才能进行学习体系的搭建,针对员工某方面知识技能,我们才能确定培养方式是上课、自学还是在岗实践活动,或是多种形式相结合。
% R1 u# P9 O V8 ^9 j. i. k9 Z/ W0 h; c8 D; C- t& ~
2 k9 r9 `5 Z9 ?! k
- E5 o- a% u! t+ O: X% E& z9 W/ Y- H这样做下来,你会发现,整个构建过程就是环环相扣,这就形成了我们的岗位胜任全景图,这是我们最基础的底层结构化的数据,它完整地刻画了每个岗位胜任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1 U+ Z; z% ?
& R) h5 B# Q( d$ A$ {2 \2 a
有了岗位胜任全景图以后,我们只需要再增加两个辅助的模块就可以完成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了。0 b. ~% o8 I6 }3 H) s) N
! z5 n4 v( K! z
, P; U/ W& Z4 M- D7 j: [2 K [. }$ ^4 D: s1 d
我们为了更顺利的筛选员工,我们要设置一些基本条件来增加胜任的概率,比如学历、工作年限、专业背景等,同时,还有一些附加条件能够保证员工的长期发展,比如说对价值观的认可,历史考评记录等等。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同一个岗位,不同级别的任职资格标准。
: k- V! R' a* K( x( v( `$ `9 a3 d- K" k% H# Y6 J
同时我们还会衍生设计胜任测评模型,用它给每个岗位每个级别员工做一个胜任测评,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给不同的员工针对性地赋能,实现精准而快速的成长。
4 C( ]# w/ ]: z) I+ ^- ^
' j6 M/ z. o, Z% E# w我们利用这套方法,不仅仅可以把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做出来,并且还把测评模型开发出来了,同时对培训部门来讲,对如何实现系统的、精准的、有效的培训,也衍生开发出学习体系框架。
& R; f2 v: S' |' P8 K举个例子,F公司连续做过两次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两次都不能落地使用,后来F公司就找到我们一起合作开发绩效导向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g5 y6 f% z* v9 [' q$ @
% V3 [/ M' @/ f
因为F公司比较大,人员分布比较广,我们做了4场两天标准的岗位全景图开发工作坊,每场工作坊产出8到10个岗位的任职资格标准,总的是35到40个岗位左右。在课后,参加工作坊的学员们就自己运用课堂上学的方法,把剩下岗位的任职资格标准做完。最后,F公司大概做了三百多个岗位的任职资格标准+ ?; L9 D0 F$ e
7 e& J5 _ u# `( _在项目都还在进行中,F公司就表现出对项目的产出很满意,有两个直接表现:
5 r" h# Q X* | w. t+ a V5 J5 ^
3 p) t. N3 U" t5 y9 J/ j第一点,在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开发的过程中,作为公司管理者的这些学员都纷纷表示,这次做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跟之前两大咨询公司做的比起来,这次的格式更简明,落地更简单,而且更加聚焦工作,也更加系统了,以前做的内容特别的多,字数特别的多,但是大家就觉得没有用,不好用,这次做的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了。
2 \; F0 n# D% I# i9 b- @# Q. a4 r" t; t) O9 Y. H% V! S% \% B& l
第二点,他们把这次的方案和成果给VP做了汇报,然后VP去给董事长汇报。董事长听了汇报说,你们就沿着这个逻辑,把每个岗位每个级别相应的薪酬按照此标准来进行调整,这个项目的外延就自然扩展了。
0 g' `! |* z0 x0 ~另外,董事长还把我们介绍给了他们的母公司C集团,C集团最近也在做组织架构变革,他们也有同样的需求,也都觉得华商基业的这个方法简洁明了,同时又特别聚焦和实用。4 F% M; u1 p# q7 U
: X5 W! h% l) S+ j* \4 A+ X) B8 G( Z) p( H
为什么绩效导向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能够落地呢?因为传统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是基于能力要求构建,行为描述较为概括,并且没有与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链接。而绩效导向的方法是基于工作目标开始构建,更加精准化。行为描述细化到场景任务,更加精细化。目标-任务-行为描述是树状结构,更加结构化。9 U/ m6 k8 R+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