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8-4 15:07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导语
0 _) B0 R5 m' N8 H5 B很多人认为,涨工资一定会带来员工的满足感,激励员工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结果可能并不如预期的那样。
& I+ h. g3 I0 @0 X3 s& G7 {7 k
6 x) h% g/ @% c9 r5 {" M0 ~) n. K+ L- `; X' F1 ?
1$ H8 T1 @3 m& u" p
员工的满足感从何而来?1 m' _5 q9 y+ j
1 _4 |* {3 q4 {/ e2 Y. {
8 m, [( ?" c* V9 B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根据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Irving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即著名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8 A, ~6 E6 j. F6 L
6 }( m$ k* `' H0 R1 _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 J3 ^6 x5 Z6 z, B, [" c5 I' x; u5 Z8 m; d; ~
什么是保健因素?
& p, ?; S2 f" r3 k$ R5 e
$ @( O/ p9 G4 x+ ?3 I一个人展开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如工资、岗位、培训、福利、工作设备等。1 u4 t0 Y: w2 p# T; D9 M1 M Z7 W
7 P; K9 {! J% A* B" p
什么是激励因素?- b% g3 v# A" B8 p/ w
/ |" L, e6 m* i/ R激励因素指的是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如晋升、奖金、价值的肯定、额外的工作条件等。5 Q% B& v5 E7 c6 p/ c
3 ]7 V: R: a& a( T
当保健因素缺乏的时候,人们会不满;当保健因素存在的时候,人们的不满只是减少,但是不会带来满足感,保健因素没有激励作用。4 G L' C- r; V- w F
D$ l$ { ~& L
当激励因素缺乏的时候,人们满足感低,但是不会不满了;当激励因素高的时候,人们会有满足感,激励因素才具有激励作用。
; m. Z0 f) r/ o! g, g1 x) [6 z H {- V9 M, ]; C9 Z& B
很多企业家告诉我,他们给员工提供了好的福利待遇、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较高的工资,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员工们没有产出好的绩效。其实道理很简单,企业家所提供的都是保健因素,当员工获得这些因素的时候,只会降低不满,但是不会有满足感,自然也不会产生好的绩效。
* {8 h' t1 `$ `4 }
6 w- `( n! K& V8 J6 A. H. |
/ t8 J% Z/ m' C4 V Z2: ]) i+ C! y% H
为什么奖金的激励作用
9 c, w7 y1 ?& J越来越弱了?
7 O" k1 N( `5 j+ i/ B! Y, k3 Q! ?1 ^4 Q: v
5 B2 M1 _/ n& k* X5 }/ P. K保健因素只能升不能降,而且要多数人获得。
' m6 K; t1 @) H. D; u1 ^1 l' c7 {; n; s" S
我听说过一个例子,没有探究其真伪,但是它可以说明问题,我决定引用。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的工资是一样的,不像现在这么市场化。全国普调工资,国家能够拿出来的钱只够40%的人涨一级工资。只有一个地区,我觉得它是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个地区把普调工资的政策做了一个调整,就是80%的人普调半级工资。- |" {' N* z1 f( [1 h
5 k/ i6 s j" \0 R I4 e2 A' S, @0 J它的做法是对的。因为80%普调半级工资,只有20%的人不满,但是40%普调一级工资,会有60%的人不满。
7 W& N* x! V y; H p5 J! N8 E$ a3 T) l$ O
所以,涨工资就要使多数员工获得机会,否则结果就是,得到的员工没有满足感,只是降低了不满,而得不到的员工会非常的不满。
5 ?5 g" K6 b# X' v% y+ e9 V) y. n: Q7 I- d4 Y, h' }: r( i% d
如果想降低保健因素,你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你只要调整保健因素,大家的不满就会瞬间增加。比如,福利就是保健因素,在福利设计和调整的时候,哪怕只是几元钱的午餐补助,都不要随意取消,只要取消就会形成不满,影响到大局。所以在工资福利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5 L4 I+ j g" M$ f, K" w0 W
8 {; H2 N! M; Y1 t
激励因素一定要少数人获得,且必须可以变动。激励因素一旦固定下来,就会变为保健因素。
- z3 ~& I' b. C* X# Z' V- c% o: M1 O! Y0 r9 h5 _( c/ Y
我认为很多企业在这个地方犯的一个比较大的管理错误,就是把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 U- Y# g; Z' o, |
U" e7 T& ], M
改革开放初期时,奖金是很好用的,因为在那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奖金。突然间有奖金,对很多人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中国最近十年来,奖金不好用了,为什么?原因就是所有人都有奖金。
: S8 L$ _* i, s2 c
) x7 x( ^, I/ M2 F* P& ~所有人都有奖金,奖金就一定是保健因素。员工得到了之后没有什么满足感,只不过没有不满而已,奖金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 h N. O7 S6 h" k8 M$ D; f1 J# A- W( G/ M' R5 [* b
我常常问管理者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司的工资水平已经是同业最高水平了,但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是行业的最高水平?这个问题,我希望读者自己反问自己。8 N& n. U5 i4 j( a
$ T" |1 [( m1 ]; c# o0 a! q& N
1 a* f0 {1 L. A3 Q7 U
3/ e# G: f% Z6 d4 _
做好奖金激励3 J8 d! V) z( {- f" J% P
要注意三点
* C# A5 |6 N2 ]7 ?; f! @# r" R: V9 S& j$ B& _) W2 t0 V! N
5 b2 C+ e: h3 {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你能不能把保健因素变成激励因素,而不是把激励因素降为保健因素。
$ m# z0 y+ c$ Y, R$ `' A/ X- W9 D; N4 L) T+ Z' R
如何做呢?有一家银行的案例,大家可以从中去学习。这家银行会给员工提供非常多的福利,包括看牙、体检、休假、度假等。它把这些福利定出来的时候,其实是为保健因素。但银行做得比较漂亮的地方就是,把刚才列的这些福利都打上分。比如,带薪一年脱产学习是1000分,看牙是400分,自我的健康管理是100分,父母的健康管理是200分。
& Q4 A" g/ o' i' `- y) v' f4 p: S
打分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跟员工的绩效挂钩。年底的绩效打分,比如员工得了1800分,就可以在这个福利里面选,够1800分,这些福利都是他的。这是我看过的能够把保健因素变成激励因素的非常漂亮的一个案例。! W- {) E" g; V6 r7 o' w
! ^5 {2 i9 E, ~! X. h8 p! F/ h反过来我也要提醒你,不要把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哪几种情况下激励因素会变保健因素?
" G5 K$ {: Y+ u) n3 p- R( g M
* |" {6 ^1 d5 y第一种情况,多数人得到奖金;
. w4 J% d. b* k
" ^/ [. i1 l6 }+ s. w: W第二种情况,奖金发放固定,叫制度化的发放,因为这样就预先把它变成是工资的一部分了;% ]6 M, G# |, b0 |- @( }' x
0 k1 h7 s* U. E
第三种情况,奖金数量固定,比如每年的奖金都发两万块钱,那它就会变成保健因素。
& a5 G6 W% q* A0 \
9 C: b7 |6 D s/ B4 Z+ k所以我们在谈激励因素的时候,有三点要注意:
. `0 z1 i6 ^; F9 T2 p/ }
+ ~) e+ d8 c4 u4 P$ ?第一,一定是少数人得到;
2 r9 y( [+ n6 v+ w- q0 L9 i, ^3 b; K0 A7 J. L
第二,不能制度化设置奖金,一旦固化就会降低了激励的作用;
# d; I1 y# m0 L6 V) ^6 g+ d& r2 }. A$ e
第三,奖金必须与绩效直接挂钩,因此也就是波动的。
, N* |' \! C5 L7 ]0 b2 h* [! N
& S+ `* I, ]+ R3 F9 X我讲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目的不是要给你介绍这个理论,而是希望大家理解这个理论的应用场景,帮助大家理解到,工资的激励作用需要理性对待,它也许没有你想要的那么高的激励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