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5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案例详解!焊点热疲劳失效分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3 1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某PCBA样品在使用约半年后出现功能失效,该PCBA在封装后进行整体灌胶,将失效样品剥离,发现部分器件直接脱落,通过表面观察、切片分析、EBSD分析、应力分析、热膨胀系数测试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封装材料存在热失配,焊点缺陷较多且存在应力集中区,加速焊点的疲劳失效进程,导致PCBA功能失效。
2 J) {( s/ g& g& Z) V- W4 H
# \4 k  R% p6 w, }1
- l% k) V7 b  C8 s0 I. n' Y案例背景
* h& Q! h/ I' |$ n5 v6 j# u$ Y      失效样品为封装后整体灌胶的PCBA,该PCBA在使用约半年后出现功能失效,将失效样品的胶剥离后,发现部分二极管直接脱落,脱落二极管的引脚材料为A42(铁镍合金),引脚表面镀铜镀纯锡,PCB焊盘为OSP焊盘。
) q. \* K' K) ^' i4 a
6 z/ d7 k" D# `( Q% D$ z2 ( A6 N6 @+ |1 k; x8 G9 Z# [
分析方法简述" y; V( v4 w2 A; H8 ^$ w
2.1 外观检查
) r/ m$ d* _2 Z      将样品进行剥胶处理后,发现确实存在器件脱落现象,脱落器件均为二极管器件,且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位置,脱落后焊盘端和二极管引脚端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污染现象,正常焊点成型良好。
* e4 u. `4 t. [% c7 u2.2 表面SEM+EDS分析0 U0 `- L6 H/ i% v- M8 [0 H
      通过对NG样品PCB焊盘、NG样品器件引脚,以及OK样品相应位置进行分析,发现失效样品断口主要呈现脆性断裂,OK样品断口呈现塑性断裂,对于焊锡材料自身性能来讲出现塑性断裂才是其正常表现形式,此外,失效样品裂缝沿焊点内部扩展,而不是常见的焊点界面。7 n$ T; m& c( Z. [( F% M& Y- `
' O2 S# a. h- p) F
2.3 切片分析
  L0 ^9 r) O# ^  p, w) C# B      通过对失效焊点和正常焊点进行切片分析,发现器件脱落的断裂位置位于器件引脚IMC层下方焊料中,且部分NG焊点中焊料存在裂纹。从NG焊点剖面开裂,及表面分析结果可以初步断定此次失效属于典型的焊点疲劳开裂。3 e# m+ l2 i  p/ O2 _/ `- d% R' @

9 U7 F0 |& a7 \! p! K2 |8 [. Y2.4 EBSD分析
; e2 u5 m' q) p7 |/ J, V; U      通过对失效焊点进行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发现NG焊点中焊料的晶粒尺寸较为粗大,焊料中的断裂形式为沿晶断裂。% T+ x6 B. n' [* o7 L

5 {$ u) I, E) W7 X  c7 _2.5 应力分析7 ?/ z& c0 y- v7 k, }; ^
      器S件引脚与焊点界面处应力应变较大,说明此处是失效多发区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裂纹沿器件引脚近界面处开裂的原因。
% Z# J" H, S) O) Q) M, o2 @1 b8 c7 U' A
2.6 热膨胀系数测试4 M* {. ~" Q; |/ s' g+ R
      测试条件:在N2环境中,以5℃/min的速率从-70℃升温到160℃。' K) v, L3 }+ g
      测试结果:温度区间为23℃~123℃,CTE测试结果为181.7 ppm/℃。& r+ L9 e. t& z8 Y: X
      测试结果表明,此封装胶体的热膨胀系数较大,胶体较硬,且此PCBA用于电源产品,使用过程中必然经受较高的温度,在不断的高低温循环条件下,焊点极易产生疲劳开裂。此外,二极管本身也存在功耗,焊点服役环境相比其他器件焊点会更加恶劣,所以二极管焊点失效概率必然较大。
: G& y# @6 {/ \$ A: Q8 G# d# Z7 I" @  m! n. _, b8 ^( k
3
% K4 S6 f$ f1 F; o& H 分析与讨论
  A6 f# v. J& T* v# W      从焊点开裂表面形貌分析可知,焊点开裂属于脆性断裂;切片分析可知,裂纹沿器件引脚近界面处萌生和开裂,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裂纹属于沿晶开裂,且组织较为粗大。
1 Q* q% b1 A8 {7 O. C- [      以上特征表明,二极管焊点开裂属于典型的疲劳开裂,其机理是蠕变与疲劳损伤复合累积的结果[1],宏观上表现为热疲劳损伤导致在焊料与基板过渡区(即高应力区)产生初始裂纹,然后逐渐沿近界面扩展至整个焊点长度;微观上表现为热疲劳断口表面有微空洞和蠕变沿晶界断裂的痕迹[2-3]。
6 ~# I6 k, N( p' q3 m6 W      力学分析表明,器件引脚附近的应力应变较大,与实际失效位置完全一致,验证了焊点疲劳开裂的正确性。热膨胀系数测试结果表明,PCBA外围的封装胶体CTE高达181.7 ppm/℃,而电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产生高温(二极管本身存在一定功耗,会加剧温升),间歇性使用所带来的温度循环会导致焊点低周疲劳,封装胶与器件、PCB间的热失配会进一步加剧疲劳进程。同时,焊点本身存在较多缺陷,抗疲劳能力下降[4-5]。5 {) S6 ?8 @9 C3 n# A* ~
      以上种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焊点疲劳开裂。) X  Q' W. F: A2 f' P

: S# U' J. _1 w% i& p  z4
+ x( ]% J( }! L/ [% l( m8 L8 A5 K结论
1 N1 x3 X5 ]) _2 _2 ^4 C      二极管焊点开裂属于焊点疲劳失效,导致其失效的原因为:①焊点缺陷较多且存在应力集中区,加速焊点的疲劳失效进程。②材料间的热失配。
% {" T5 Q" j) z$ b8 D8 J& R  [5 u2 P. S  i
5
, b2 c4 J" ~: ]7 a6 ]- W建议
2 V/ u4 |+ d/ Y' ?+ u; A5 B(1)重新选择封装胶体类型,降低胶体所带来的内应力;
  k( W$ ?& e8 q: a! r4 W; V% C(2)加强散热设计,降低电源使用过程中的温度;7 N3 p9 N6 o% i6 y1 O
(3)优化焊接工艺,尽量减少焊接缺陷及应力集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21 15:5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
    发表于 2021-6-3 14:05 | 只看该作者
    失效样品为封装后整体灌胶的PCBA,该PCBA在使用约半年后出现功能失效,将失效样品的胶剥离后,发现部分二极管直接脱落,脱落二极管的引脚材料为A42(铁镍合金),引脚表面镀铜镀纯锡,PCB焊盘为OSP焊盘。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1-6-3 14:24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对失效焊点和正常焊点进行切片分析,发现器件脱落的断裂位置位于器件引脚IMC层下方焊料中,且部分NG焊点中焊料存在裂纹。从NG焊点剖面开裂,及表面分析结果可以初步断定此次失效属于典型的焊点疲劳开裂。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21-6-3 14:25 | 只看该作者
    器S件引脚与焊点界面处应力应变较大,说明此处是失效多发区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裂纹沿器件引脚近界面处开裂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8 10:1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