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体系:4种分类,1个体系,告别知识碎片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28 1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讲讲知识体系带给我的改变:
  • 大学时立志成为产品经理,我就靠着“产品经理能力体系”(知识体系的一种)开始刻意培养产品相关技能,然后顺利跨界拿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offer(互金和电商,算是互联网产品界最难且壁垒最高的两大行业)
  • 作为一个金融零基础小白,通过知识体系快速把握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实习时就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 毕业2年,切换过4次业务,每次都能 快速上手、做出成绩,秘诀就是知识体系" x2 s8 S: y8 c+ g
知识体系,是快速学习、高效学习的一个法宝。
  •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快速入门一个新领域、新业务
  • 如果你面对海量知识无法把握结构,总觉得学不完
  • 如果你学了很多却又觉得用不起来,无法有效调用所学
    - a: g+ H9 ~* r+ h
1. 目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一般包括 兴趣 需求 ,就像一个漏斗,能筛出你需要的内容,使你 更聚焦、更高效
我在这一篇回答里讲过,如何通过 定位 找准 学习方向 、实现深度学习,可参考:

. W8 g6 s/ B! i3 p4 ?0 O) ~2. 输入:区分4种知识,使学习事半功倍
2.1 事实性知识
【定义】独立的知识点,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某个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举例】碳元素、地球半径
【学习策略】认知里有这个知识即可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忆的。
信息化时代,我们不必消耗认知资源去记住某些东西,可以通过 保存 搜索 实现 查找。
比如我知道“地球半径”这个知识点,但不必去记住它的准确数值,需要的时候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0 n$ [+ a0 V; i+ s9 |
2.2 概念性知识
【定义】较为概括性、组织性的结构化知识
【举例】
  • 更复杂的名词概念(地球、区块链、AI)
  • 理论模型(营销4P、马斯洛需求理论)
  • 原则(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 }5 ?0 s5 |4 K: ~# Y) W
【学习策略】深入学习:knowing → doing → being
2.3 程序性知识
【定义】关于如何做某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
【举例】工作流程、方案产出流程、项目管理流程
【学习策略】自行提炼 + 结合理论 + 观察他人
7 L# z3 ^) S4 H& s* a
2.4 元认知
【定义】对认知的认知,即从更高层次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很多人认为“大脑的想法就是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大脑只是大脑,它不是我,要从更高层次审视它,这是元认知能力的核心。
【举例】
  • 反思: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维/想法/情绪?它是对的吗?如果不对,我如何改进?
  • 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1 S# y. [" f; a, W+ _
【学习策略】
元认知常见的训练方法:冥想、反思、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比如某个爱好)。

! U0 \. v, I6 Z5 V3 c  i3. 处理:搭建知识体系3.1 知识体系是什么
【定义】有同一目标的若干关联知识的集合
【表现形式】思维导图、流程图、概念图等
前文已经介绍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实它们都算是“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是一片森林,而每个知识点就像是一棵树木。我们可以根据一个知识点向上拓展其广度(纵览整个森林),也可以向下挖掘其深度(研究单个树木),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 向上拓展广度,那么这个知识点属于【1.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又属于更大的一个知识体系【产品流程】,【产品流程】又属于【产品能力】…,可以不断往更高层级延申
  • 向下挖掘深度,那么我们可以从表层需求、利益出发点、真正需求三个层面分析,所以【1.2 明确需求方的核心需求】这个知识点本身也是一个知识体系
    : _- @/ _- H; T8 p& r, o3 H
3.2 为什么要搭建知识体系
- 1- 有利于大脑建立更有效的突触连接
每个人大脑中突触数量和连接方式不同, 所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效率都不一样。
知识体系能帮助大脑建立更有效的突触连接,使加工信息更高效。
-2- 解决信息零散导致的“信息缺失错觉”和“信息过载”
    & S1 l0 c1 n- H+ i# E& s
    % R- ^3 k! P5 Y4 E- k# p5 h

    2 q' ?0 l+ L8 _0 v: e$ f
    • 信息缺失错觉:没有体系化学习可能导致 学了很多也觉得不够 ,因为学的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这些点是无穷无尽的
    • 信息过载:学的太多,信息量太大,记不住也不会运用) ~# q7 ]7 @1 E
-3- 针对性查漏补缺
有了体系就有了方向,可避免在同一个知识点上打转,也可结合自身情况针对性查漏补缺,从而全方位培养能力。
3.3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
① 必备的底层思维:结构化思维
如果缺失这个能力,可能无法辨别体系背后的组织逻辑、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变通。
② 常见误区
  • 靠直觉/靠自信搭建(我们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 完美主义,觉得框架没有搭建好、没有准备好,迟迟不进入学习(然而事实上,几乎不会存在所谓的“准备好”)
  • 生搬硬套不会变通(这也是一种“偷懒”)+ J! F2 C1 n% P' N" U" \; Z
③ 搭建步骤
1、明确学习目的
5 V' n+ N) I0 g5 F# M4 o1 `' U' N2、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搭建关于学习目的的知识体系
. l( u( p) b$ a· 直接经验:复盘、自行提炼
5 P2 _) G8 U' `· 间接经验:请教有经验的同行/专家、在百度/知乎/专业网站搜索、阅读该领域的经典书籍, ^' w! ^! o( }7 c, y
3、应用、优化和循环5 p8 ?$ B  w+ f7 B
· 应用:前几次可以完全生搬硬套,因为一开始你无法确定是你的问题还是框架本身的问题。生搬硬套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发现实际情况的多变性和框架本身的局限性
6 J, Q) z" A9 ^( x; `% @0 [& t! y· 优化:通过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对体系本身提出质疑和改进
$ s5 A) A9 D, a$ H7 D& U2 ^  W, O-- 理论层面上,哪些点可以优化?哪些点可以删除?是否缺失了某些关键点?和其他体系是否可联系、可整合?- s/ k; |& Q! e6 A, s! a! L
-- 应用层面上,适用的场景和不适用的场景分别有哪些?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比如我才开始学习金融时,通过《货币金融学》就了解了金融领域的知识体系,其本质就是:使资金从低效流向高效。从此,当我再深入学习股票、基金、P2P等,我知道它们的内核是什么,不会再有“迷失在知识的海洋里”这种无助的感觉。
4. 输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光说不练没有意义,根据学习金字塔,主动学习一定要讨论/复述、应用、转教…
5. 重磅:工作中的知识体系5.1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
按工作流程搭建知识体系,是大多数人最容易掌握的知识体系。
此体系要求从日常工作流程中做更高层次的抽象,使其更加普适化。
比如上文中我举例的“产品流程”,就是我整理的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此体系来源于一个个实际的需求,经过高层次抽象后,此体系同样适用于其他需求。就算我跳槽或者切换业务,这个体系依然适用,使我每次都能快速上手新业务。
基于此体系,我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比如体系中有一个点是“竞品分析”,我可以通过产品经理社区、相关书籍等渠道学习如何做好竞品分析,再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完善我的知识体系。
5.2 基于业务领域的知识体系
就产品经理而言,业务领域的知识体系包含两大类:1)产品相关,2)业务相关
对于其他职业,同样可以找到基于业务领域的知识体系。
5.3 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体系
能力体系基于前两种知识体系,补充了个人素质、通用能力等相关部分(比如性格特征、思维能力、沟通能力)。
两种职业能力体系:
(1)立足当下:针对当前职位,根据职位要求构建能力体系(比如跳槽或转行时就迫切需要此体系)(2)面向未来:随着目标职位改变或者职位晋升,逐步优化能力体系,使其更完整、更具备迁移性
/ [' F; F! ]; d" v$ l) D- b
  D$ G9 E. N2 v5 t/ x& J" Y2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12-28 14: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目的一般包括 兴趣 和 需求 ,就像一个漏斗,能筛出你需要的内容,使你 更聚焦、更高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8-4 23: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