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3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聪明人都下笨功夫,笨人才抵触重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8-4 15: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22 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言
    7 y8 w. ]: d. C* ?) V2 Y' _- B8 ]3 q3 T: U% S, ]  _
    现阿里P8职级,曾是阿里“中供铁军”中一员的牛少龙在《人物》访谈中提到,他最开始在北京扫楼的时候,压力巨大:2 l9 b3 p1 U# d  @8 h$ U% U
    6 }$ v; `& N0 w- g7 @) [4 i
    陌拜时自我介绍还没说完,商家就开始回绝,“不要不要,出去出去”。$ q! _) e/ w+ J3 g
    ; X5 T9 |* G0 _
    有时候,客气些的商家会直接把名片摆出来,一二三四五,一瞧,都是阿里的。
    + q" f8 ~4 D) P2 S8 d) @: S
    1 w6 l/ f+ S0 O7 |打电话推销也一样,想说“我是来自阿里巴巴的”,刚说到“阿”字,人家就把电话挂了。
    : c( d# c% H8 t, l& ~: [) |4 J5 m) [7 F+ @( x( J; i4 R  V
    牛少龙很迷茫的时候,会求助带他的师傅。! l0 q6 `) N' O  u) L
    6 E& G* R6 J+ V
    师傅只说,前三个月什么都不要想,就是拼命地陌拜,拼命地打电话,一定要大量重复地行动,重复多了,才能找到一些窍门。8 z- n+ b6 s! e* _9 F& j1 Q
    ' p0 X( R* b: N. k$ Z
    《人物》给中供铁军打的特质标签是「狂跑,狂总结,狂分享」。三个”狂“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关键词——“重复”。% }3 w) g3 N- b1 n  p& ~  o
    + b5 R( x5 d( f& g/ `2 f; K* T
    很多人不喜欢重复,因为“重复”像是不聪明、不精彩的代名词,它代表无效的努力,也代表人生的无趣。
      K) [7 z0 I! {4 r/ o2 a9 o* H$ S8 o" x5 ~0 m: c# |, P3 o
    但事实是,你可能真的低估了“重复”这项能力:: ?0 @0 {# ?) ^5 E2 N

    3 o6 V; ?5 C1 g6 y  z; D1、你低估了重复的价值:重复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一项能力;重复能增强我们对人生的控制感。  R0 a* {+ s; M1 Z, U
    5 Y- l" t: B9 J/ A
    2、你低估了重复的难度: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走过重复过程的高原期。
    ' ~- Z6 R" a- Z! P$ Y5 }9 g6 m
    # z7 O; I# Z% p3 V' J01
    9 d* U/ T" c3 {8 E7 o* J1 K( A  x6 K
    重复的价值一:
    " o' s/ T7 p1 `, W/ e  ?" T' \( z# C2 j% x
    更好地培养一项能力
    - H3 f$ H; Y7 v& {% J( X. h$ J! Z9 d9 U# }' o8 _& G
    你会认为数量上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是低效的,远不如深度研究透方法论后、一步到位的精准式努力更高效,更能带来好的结果吗?6 [! _' a5 k; n: e

    : P; U$ ~# k0 p, C; I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3 N+ C7 Z1 L; m' z
    2 }, o* b3 M' r  U佛罗里达大学的杰里·尤尔斯曼教授做过一个实验:
    $ K% Q8 y$ a9 U/ _9 q$ s; G# @# W" _
    2 C1 W3 W0 r7 F5 C在开学的第一天,他将电影摄影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数量组和质量组,并且给他们提供两种不同的成绩考核标准。5 s0 J- O5 u. |6 O: t! G
    5 b+ u% `( m' s2 N+ ]/ R; P& j
    数量组同学的成绩考核指标是作品数量,在这一学期结束前,提交了100张照片的同学,可以拿到A;90张可以拿到B;80张会被评为C,依此类推。; Q5 v, S& T! F

    6 D4 k& s' ]" l2 s3 o7 _质量组同学的成绩考核标准是作品质量,他们在整个学期里只需制作一张照片,考核指标就是这张照片的质量,A、B、C、D对质量的要求依次递减。
    , x8 I* D4 d. N6 W# \/ I" b
    + ?1 w8 g5 C/ r% b. S& m  {那么两组同学的成绩分别如何呢?& _2 Y$ z8 D6 }  {5 B

    4 Z3 `3 `% N! G学期结束时,尤尔斯曼惊奇地发现,从作品质量来看,所有的优秀作品都出自数量组的学生之手。
    ! [3 L# |* B/ a$ d% f, V
    ) f- j/ ?9 H0 a0 U  e& T! j为什么会这样呢?相比于数量组,质量组的同学不是会更注重作品质量吗?1 T" g$ y; L/ e2 Y# a/ q, g) S

    - p8 M1 e1 f7 s* E, f( d带着这个疑问,尤尔斯曼了解到:
    & Q% G5 N1 U! q' v( s- c" S$ j. y/ Q# K" S3 H5 M/ P& F  g' w
    原来在整个学期中,数量组的同学忙于拍照、尝试各种组合和照明、在暗室里测试各种曝光手法并汲取经验教训。他们在制作数百张照片的过程中,磨炼了自己的实战技能。: ]: c6 b9 S1 `( p2 R9 P0 F" N

    3 a* }$ z: k5 r8 r6 w$ ^与此相对照的是,质量组坐而论道,幻想着一次就能拍出高质量的照片。: v! J4 d1 J6 m! \( b3 U

    , S! V6 t& c4 E) ]回想下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7 N: p9 ]4 y1 h+ j# M
      ]0 _2 x( R/ p; o) b8 w* v' y空想着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始,然后找借口、找理由迟迟不行动,但却没想到以看似无脑的重复开始,反而更容易产生更好的结果。
    ; y) S% [" w( \3 @- k6 L5 ?, \* q- {; `- t
    所以,如果你想掌握一项技能或者培养一种能力,不妨关注行动的次数,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先从“重复”开始。7 A7 w' j1 _0 B6 ?

    3 [6 V7 B4 E  Z) f! |02( U7 Y2 v& N; Q8 X
    ; _* i, A; ^! |2 X* y' ^& T+ J
    重复的价值二:; i9 J9 |5 K9 E% u2 |( k
    , n9 E% ]% x8 Y5 x' N# `: l6 P4 x  T
    拥有对人生的控制感
    " ~  n9 B$ [% j1 \2 W0 V5 r- b% i+ q( @9 C
    心理学家Shapiro和Astin(1998)认为,人类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害怕失去控制,人类最强的动机之一就是拥有对我们生活的控制,获得并保持一种控制感。+ [' e& ^5 Z$ B
    & _! k- v, T& S7 l
    同时2018年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控制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控制感能够很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也就是说对生活的控制感越强,你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 g3 B  a+ R) K
    " l6 O1 k$ M2 Q$ K; o+ z那么,我们对生活的控制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 h1 ]6 b, L! B$ o8 q
    # d# X3 l; i# `+ L9 k( s5 K7 A+ K体现在我们能否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维持一个较好的生活状态:
    9 a: g* d0 G, H* ~7 U/ r% N, ^
    ! P* {- B, Z2 {◆当我们规律作息时,我们就拥有了对可安排时间的控制感。
    * t& d( d7 h1 Q2 [
    4 N, L1 t' I* {◆当我们规律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时,我们就增加了对自己身材、身体健康指标的控制感。7 @$ I" b5 C# f! x/ I8 }

    ' B) @" g1 w0 U+ C- u! h◆当我们规律消费习惯时,我们也就增加了对可支配财务的控制感。& ]) s0 w1 Z- D+ D
    0 W$ g9 G7 [/ N# Q
    而以上这些有哪些不是靠着不断重复才能形成的呢?) h+ G- I& @0 L3 G

    & S( O; k- D2 }- m# |' R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喜欢让自己的生活维持在一个重复的状态,我就是想每天都能够经历新的事情。
      d% w2 D. F; C. A. [' U! K5 h7 y! n9 j% J, _
    其实这并不冲突的,人生就是80%旧的重复+20%新的挑战。
    1 o* l+ S5 c- M& a9 M) u) O( l. M) ?- H+ s- j. _0 k. ^
    经过重复已成型的好习惯就是攻下来的阵地,稳固好阵地,让自己有基本的掌控感来对抗外界不确定的焦虑后,你会更游刃有余地去做那些20%的值得挑战的事情。
    , B0 ^& e+ w( t& A& K* q" g0 c0 Q: [+ Q
    030 Q; G# m% C+ r7 \

      q$ G0 p4 C6 p5 v0 m# k/ d重复,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
    $ H2 I" d  K+ l8 Z0 C& W7 K, [% a& p# [2 Z3 t
    李小龙说,我不怕练一万招的人,只怕把一招练一万遍的人。
    $ r( S1 M2 u& \' f! S( u% f* @/ X: q! [9 d& p
    也有人说,能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不成功的。" \7 a+ X* P( [0 T% ^! ]- n

      k2 J# e  v4 K: T& c他们这么说是有理由的:
    ) H3 @2 \) _; Z0 w( Y: N7 f2 y/ q
    # v3 A1 f  K1 V" X" S9 h( m+ N* @8 o; }因为“重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外界刺激泛滥的时代,很少人能够走过重复过程的倦怠期。往往事情做到一半,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其它更高刺激的事物转移走了。6 a' I1 `- @# ]% K, B
    + A) B1 S/ H9 D/ `- E  F
    我们之前在《李小龙:我不怕练一万招的人,只怕把一招练一万遍的人》(戳此阅读)这篇文章中提到过,人的学习效果往往是呈现为各种曲线的,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曲线叫做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  l7 j5 F! D$ d8 E

    9 Z( {- y: A7 y- c! i% w. x2 J▲图1、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 w( s1 b& c" K! {5 {5 B
    / [! H2 I, O' T  f*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4 U7 y0 ?1 c$ z1 T( w: [$ c6 ~# a5 r* B# e1 ^0 y6 n
    高原期这个阶段不仅进步缓慢,而且练习相当枯燥,因为需要不断地重复却又没有什么正向反馈,于是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对学习的兴趣就丧失了。7 Q" m" M0 e6 T$ X7 ]
    5 Y& v% }: e  t+ K3 C% i
    同时,信息时代信息的易获得性,又让每个人都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造成对自我能力误判,很容易转身投入到对新事物的追寻中。3 \. d  n, L2 U

    6 O$ S+ c, {' X: T#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教育专家建议,应该让孩子在幼年期培养一项爱好,并争取训练达到专精的水平的原因:$ S, g0 M4 R0 F! j3 q. _6 N

    7 R* ^8 T  s7 h+ R5 w2 [7 K, Z并不是为了未来让他从事对口职业,而是让他完整地体验一段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过程,这样等将来他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入门,什么是专精,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专精。. S2 W% t. h* D0 ]! u! S! L

    3 @/ d& o3 ~! [7 J相反,如果他从来没有达到过专精的水平,那可能这辈子他对任何领域都只是浅尝辄止、有所涉猎,处在一个入门者的角色中。
    5 h# f1 R2 L4 D. a6 I. N( \9 d- t
    04
    1 w; d6 B- }+ A) E0 ^  O3 E1 P& |
    如何更好地重复?8 l" i# R& _. _1 N- E
    3 I# y; P3 w  L+ k
    既然重复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往往会因为看不到短期效果而懈怠,那么该如何更好地重复呢?$ i' l. \0 s$ J* v$ M6 \+ S  [

    + b: m  }$ t; P9 q8 C+ m1)降低自己的预期,做好要拉长作战时间线准备
    2 \5 ~9 W* q# i/ K! R7 i; Y: s; Q& y& D; ~: `8 F4 |0 ]
    我们一年核心力私教中有这样两位同学。
    / |/ q7 c' N4 h" B0 l, G1 D+ n9 t9 u; o( a+ K& O
    一位同学的求知欲极其旺盛,看到什么都想学,觉得自己什么都缺,每天都有大量的认知型问题和导师、辅导员探讨,但到了要训练或者提交练习作业的时候,就开始墨迹着迟迟不愿意动手了。
    " E: m3 B$ a2 y; m1 r8 d( K/ Q  a0 a9 p$ }$ C2 G5 ?
    在辅导他的过程中,导师往往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鼓励他进行实际训练,而这些精力本可以用在帮助他做行动纠偏上的。所以开始私教训练以来,虽然他是有进步的,但相比于其它同学,提升速度还是缓慢了些。
    + y; \* i- _! n. r% I6 m/ E
    ; o* a9 |- k6 a+ _* {而另外一个私教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重复”实践者。
    0 ]( E2 `  n, A6 X  ~3 [
    5 i* K8 l# ]! e# z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降低预期,拉长自己的训练周期。
    ' O: \, K# ~, c- @9 t
    $ o4 M6 w. l$ Q9 W. j比如在逻辑练习打基础阶段,第一位同学练习2次之后就开始想着下面要学习什么内容,而她在练习了15次之后,也依然坚持着拿自己的实际问题来做演练。
    ) V+ |1 T, Y! O/ h3 P! ]
    0 A6 P% m+ M) ^% S9 @- U: D& U这样的训练当然也带来了不错的成果,在入职新的公司后,这位同学的到手薪酬翻了至少一倍。
    : M6 p" u9 c- t4 b, d5 A7 N- M4 ^& {; q& w. S/ D0 i0 A
    2)显性化过程中的满足感,让大脑看到自己每一次的行动6 L0 A1 v/ z. k  X* |5 E  M- D

    & P2 N9 ?4 F7 F我们的大脑也是需要鼓励的,很多时候行动并不会马上带来正向反馈,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在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显性化。+ C# F+ c6 [) J# ]% f
    % M& \( r1 A2 |! ^* }0 R% k
    比如2018年我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感觉卷腹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就在淘宝上买了日程表贴在床头。
    2 c$ W8 D. n8 B8 ?$ P7 n6 H7 q7 U# v) m+ Y
    每次做完一组卷腹后,就在上面打个勾,这样每次打勾结束后就能获得即时满足感。这样慢慢坚持几个月后,马甲线也能初现形态。
    ! L9 q. H" h9 S# L/ H# q. L
    ! X+ b0 q2 y- X8 {: U6 X! R# ~包括我想让自己养成睡前阅读习惯时,采用的也是这个方法。: ~, W/ R0 Y  ~9 i! V* t" |- ^( }; Z
    ; ~; V  D4 `. _3 k3 B
    D.J.比姆的自我知觉理论指出,在我们的态度处在模棱两可的状态时,行为是会影响态度的。# V8 `* ~& n( c2 a# r# j
    4 w1 N: |* [# ^: J( _8 K0 y
    当我们在不那么确定重复是不是有意义时,看到这些以往已经重复了的行动,也会帮助我们拥有更坚定的态度。
    4 _/ [2 C5 m+ [2 P6 v& q$ E
    9 ]0 J, U) C0 m05/ X  n" Z5 d* R0 q8 R5 N: \

    $ Z7 F" h- p% o; b3 p最后,来个小总结1 t& Z5 @2 c" ~0 r9 }5 k

    % }) l% y/ F" F: ^7 l' ]7 J& X: x大多时候我们不喜欢“重复”,也不愿意“重复”,因为相比于有趣的认知、便捷的方法论,笨笨的“重复”实在是不讨喜。, G- k1 R3 x0 K1 o% z2 f+ x7 o& W5 o0 F

      w4 A! M) u0 z' y) ?但奔波于各种兴趣和方法论之间的我们可能忘记了:( ?& n5 `. o( O: p4 _- [
    & s1 \& t: d/ ?6 A- i8 v
    1、重复代表着行动:所有结果最终都来源于行动。
    6 O- P1 x: r! M/ k. g: Q+ w
    . n& I6 ?4 x- d0 v, N2、重复代表着稳定的状态:只有在能够对抗外界不稳定的焦虑后,我们才拥有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自由。. e8 |, }0 j, M; S4 a5 T% t. a

    7 c, I+ r) r' M/ y8 S5 {+ W, L/ w3、重复代表韧性:即使短期内不达预期,但是依然能保持初心,继续向前。/ g: U+ }, ?6 ^* ^6 v, W; _6 I

    . E: X, G, h% l# I; K3 x8 J4 }不过虽然重复的价值很大,但是要做到重复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走过重复过程中的高原期。7 D" O2 ^; L; M

    : f% L, p# c3 a5 w; Q, q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高原期的倦怠状态呢?两个建议:
    . ]) n* o/ q4 n' {  B% x0 E( `( T6 ]4 _! t% T" H5 d
    1、降低自己的预期,做好要拉长作战时间线准备。
    ' h* _& n' V  L( B* J- X2 M1 O4 @
    & ^; y! k! ?' {* ^2 f2、显性化过程中的满足感,让大脑看到自己每一次的行动。- Z9 w* a0 L/ ]
    , A% _; v' e+ N) n. h  E; o) q
    当你用好“重复”这个人生利器后,你会发现前进的路上其实也不拥挤,因为能做到“重复”的人并不多。" k3 Y( [' ^  A8 Z7 c9 i+ _

    & X8 r( {6 ?1 r! |现在,你还害怕“重复”吗?# a7 i: D) r9 i; }
    . Q$ @) s! h: M. D% l8 C0 [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12-22 10:1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如果你想掌握一项技能或者培养一种能力,不妨关注行动的次数,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先从“重复”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11 22:5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