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频的界面7 o& C2 A* v# a
无线发射器和接收器在概念上,可分为基频与射频两个部份。基频包含发射器的输入讯号之频率范围,也包含接收器的输出讯号之频率范围。基频的频宽决定了数据在系统中可流动的基本速率。基频是用来改善资料流的可靠度,并在特定的数据传输率之下,减少发射器施加在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的负荷。因此,设计基频电路时,需要大量的讯号处理工程知识。发射器的射频电路能将已处理过的基频讯号转换、升频至指定的频道中,并将此讯号注入至传输媒体中。相反的,接收器的射频电路能自传输媒体中取得讯号,并转换、降频成基频。9 ^6 Y, F$ T5 N# j) K
发射器有两个主要的设计目标:第一是它们必须尽可能在消耗最少功率的情况下,发射特定的功率。第二是它们不能干扰相邻频道内的收发机之正常运作。就接收器而言,有三个主要的设计目标:首先,它们必须准确地还原小讯号;第二,它们必须能去除期望频道以外的干扰讯号;最后一点与发射器一样,它们消耗的功率必须很小。9 |& H8 u: {% N/ q
小的期望讯号
+ h, B7 k6 X9 b: ~接收器必须很灵敏地侦测到小的输入讯号。一般而言,接收器的输入功率可以小到1 μV。接收器的灵敏度被它的输入电路所产生的噪声所限制。因此,噪声是设计接收器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而且,具备以仿真工具来预测噪声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附图一是一个典型的超外差(superheterodyne)接收器。接收到的讯号先经过滤波,再以低噪声放大器(LNA)将输入讯号放大。然后利用第一个本地振荡器(LO)与此讯号混合,以使此讯号转换成中频(IF)。前端(front-end)电路的噪声效能主要取决于LNA、混合器(mixer)和LO。虽然使用传统的SPICE噪声分析,可以寻找到LNA的噪声,但对于混合器和LO而言,它却是无用的,因为在这些区块中的噪声,会被很大的LO讯号严重地影响。
- y" a; `; p: T小的输入讯号要求接收器必须具有极大的放大功能,通常需要120 dB这么高的增益。在这么高的增益下,任何自输出端耦合(couple)回到输入端的讯号都可能产生问题。使用超外差接收器架构的重要原因是,它可以将增益分布在数个频率里,以减少耦合的机率。这也使得第一个LO的频率与输入讯号的频率不同,可以防止大的干扰讯号“污染”到小的输入讯号。+ X/ a2 b. V, u3 \
因为不同的理由,在一些无线通讯系统中,直接转换(direct conversion)或内差(homodyne)架构可以取代超外差架构。在此架构中,射频输入讯号是在单一步骤下直接转换成基频,因此,大部份的增益都在基频中,而且LO与输入讯号的频率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了解少量耦合的影响力,并且必须建立起“杂散讯号路径(stray signal path)”的详细模型,譬如:穿过基板(substrate)的耦合、封装脚位与焊线(bondwire)之间的耦合、和穿过电源线的耦合。 b% R, N- |( Q5 i9 t% @
& s- z, ?# E; I- g; f
图一:典型的超外差接收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