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4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绩效管理] 真正的管理,就是越简单越有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30 1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管理是必须落实到实践的。' i2 [3 n3 w& B
  很多管理者深谙那些高深莫测的管理理论,精通各种管理门道,但一到管理团队,就会发现以往的积累就像是空中楼阁,对具体的事件和问题无甚用处。
/ [8 S# C) s8 Q6 j$ R- B0 h  大道至简,有效的管理,也应该是至简的。3 d6 E* U2 J  m
  当前,有的企业有个不太好的现象:( j  |6 ], V5 X, Z. Q
  有的管理者学完MBA/EMBA,回到企业却反而不知道怎么管理了。' r9 g* g. U) Z1 z7 J- z
  其实是常识的东西、本质的东西被蒙蔽了,自己把自己搞复杂了。
6 @; K+ Q* `) Y  R9 X
4 S* y4 y$ n, X* g' d3 @3 x  1
- B, A5 K- b$ o! N" r  }2 d  管理不高深,也不神秘

6 [, G- `# H8 O! ?* i5 T5 i  Z! G5 m  说到底,管理是洞察人性。
# [* m* w' `* Q! i' m1 v  比如人才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基于战略的提前规划布局问题,还是人才结构问题,或者人才到底怎么培养的问题等等,其实回归到常识来想,就是一个问题——你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Q$ Q' x% J9 v; S3 X6 h& \
  管理一定要回归常识,回归本质,没有太神秘的专用的东西。
; q% H- ^! m' ?+ L% u- @  管理的东西一说就明白,如果听不明白,就一定是假的,也一定是错的。所以,一说大家都听明白了,那就是真的,是对的。6 u$ I3 B/ X8 e" S6 X
  从团队的角度来讲,人才一定要有悟性,而悟性是可以培养的。9 `8 P; N( s8 H" R0 t
  一个有悟性的人通常都有三个表现:
* s6 m' f4 d! u# ^3 j" h  第一, 有悟性的人一切从目的出发。招人的时候,培训的时候,都要牢记一点——目的是什么。$ M; [8 ^& l, ~! n
  很多员工在做事的时候,走在路上忘了方向,只是去做事情,却把目的忘了,不知道为什么去做。
5 t0 S) y* W8 e. @/ h' r3 R2 C  甚至为了专业而专业,看起来搞得像模像样的,但目的不对,这是有问题的。% r' x  @& p7 N% w  o4 D- v- B! h% K
  第二, 有悟性的人一切从现实、实际出发。有的解决方案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没了解实际情况,都是套工具、模式和理论。
# a1 s$ b* k0 Q# _& w2 P  只要一件事干不了,就想着是因为没有掌握神秘的工具,实际是不了解具体情况,不明白到底是什么造成当前的局面。7 A7 b2 E2 s! Q" P3 h
  只要把实际情况掌握之后,解决方案就出来了。
$ a  ?: [/ |. L) K% F) D4 |  第三, 有悟性的人找规律,找关键,再去学习人家是怎么干的。
! C4 [' p7 N1 Z+ p: Y. E( Y& [  G  有了前面的两点,才学得对、学得快。很多人是反过来做的,先去学,但目的是朦朦胧胧的,实际也是朦朦胧胧、似是而非的。
+ B2 ?6 q" ^# Z+ o& q( F: S. H; G8 c# D1 `  m3 J! x" K
  2
$ F( ^; C' G0 R: a* h3 ]$ R# ?  四个方面打造组织能力

" y( k4 M0 }1 X# }* L, z/ D  很多企业在二次创业阶段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个阶段最根本的问题是组织能力与战略发展的缺口,这是必然的发展缺口。( }, n0 x  J7 j1 c) f. w
  因为经营增长拉动管理,管理滞后于经营半步。那么,怎么去解决组织能力和战略发展的缺口呢?: l. R% m# n  ~, C4 n+ Z5 k
  要提升组织能力,主要是四个方面:  c0 n, o" k8 N: [
  1.企业文化,是组织能力的灵魂8 p$ @% f* ]- ]9 l/ m7 M! M
  文化不是虚的,它体现了方方面面,体现了企业塑造的氛围。4 ]/ @: L3 S7 ^1 D7 g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要塑造的是大家在一起做一番事业是意义和兴趣所在,是因为这事真的很有意义,员工在这里很快乐,将来一起去攻山头,一起去讲故事。, d$ t9 q) [* \" Z6 r
  所以企业文化要落地,就要形成这样的组织氛围,要让大家去讲。. _0 X5 z) F9 r0 G4 ?3 T; v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组织对员工的承诺,同时也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 D  X& i# A3 v# P2 b  n: v
  其实是一种精神锁定,是一种心灵契约的锁定。5 [  ^: C- R, h# O, S) n
  所以企业文化要塑造的氛围事实上是一种承诺,员工在这种组织氛围下,无形之中会做出一种承诺,也不是说是组织强硬地要求怎么样,而是一种氛围,组织中的一群人都是这样的,如果自己将来不是这样,自己会受煎熬。
$ l* I% ^$ B0 F9 k1 s: i5 y  同时,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且最终是一种选择机制。
! c* z& i. X" n1 O! I9 i  企业文化不是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而是尽量减少未来动荡的风险。6 B( l+ z/ ]- a: \
  2.人才梯队2 t! R$ F' k) S; [" c6 M6 S
  人才梯队是根据企业的增长来匹配的,只能提前一点点,不能提前很多,提前很多会造成浪费。
( g# j/ x/ x0 ^$ a  但一定要有梯队,因为没有梯队,后面的机制是会失灵的。
% p5 K5 o3 U( e# q  Q7 }  没有梯队,机制会失灵;没有评价,机制会死机;没有选择,组织会板结。这三点非常重要。' e4 m2 R# k4 N6 I7 I6 m  M# N9 d
  比如要换一个人,没有梯队就换不了,结果一不换,这个员工是有感觉的,最后就形成负循环。
9 j) f% _+ `3 D; k5 G  这个员工会认为:组织想换我,我要留一手,开始考虑个人利益。% h% F* ?* g2 N- l+ M1 U1 B
  作为组织来说,因为这个业务还得做,企业还要活下去,没有更好的人,还得用他。0 Q# t8 T* J4 U+ d! d8 q
  这样,员工和组织之间开始博弈,相互提防,进入一种负循环。4 u4 T" n. t* ^2 ^3 c
  这个事情是一定要解决的,而且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粗鲁的办法——招人,就是人才优化。
" {  r4 o3 D: m4 y4 {- c2 X; x6 ]  增量有增量的办法,存量有存量的办法,就只有这么两种。4 A% a" c, K. o$ s4 e& g" [
  3.组织体系' ]# z6 j9 q) g  o
  组织体系不是组织结构,其实是组织能力平台,比如像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IPD、IS体系等。
  k# f8 C3 p5 E6 q( e  x# o+ h& K' u  为什么不叫组织结构而叫管理体系平台呢?9 d8 h/ y4 t% Q% N2 U
  因为战略运营体系、干部管理体系、审计体系、IPD研发体系、CRM客户关系管理体系、ISC供应链体系,等等,这些体系形成了一个组织的营盘,形成了一个依靠人但是不会过于依赖人的组织营盘。
9 m6 d) I' W6 j6 I. `1 I; g  4.机制体系* H5 c% A; s9 Z! a( G
  通过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形成一种激发大家去持续奋斗的机制体系。# p; ^. [- u4 \( t+ N$ R
  机制体系最核心的是导向,评价不要去追求数量精确,而是要追求导向明确。
, S. j$ p. a' A# S2 m: J  很多企业在做评价的时候,这个人96分,那个人95分,96分一定比95分好吗?关键看导向。# \, w3 ?% [( V* I' Y
  华为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优先从优秀团队选拔,优先从一线选拔,优先从艰难困苦的地方选拔,优先选拔出那些培养出人才的人,优先选拔那些自我批判的人。" I/ p% V, T! W6 x
  现在很多企业做评价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被专业绑架,追求经济,最后结果是错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 g2 w0 V& W" H% ]1 t
  所以,一定要导向为中心,要根据企业的导向去评价,要根据企业的导向去选拔,要根据企业的导向去分配。
; S; ^, ~8 n2 e) G. E1 t8 g1 ~  如果按照分数去选拔,有很多是错的。而按照导向选拔出来的人一定是对的。
6 x) a3 O0 ~5 \8 K/ k. i% h, k4 i  企业在草创阶段的时候,这方面恰恰做得很好。
5 J- z( f) k: H  相反,有的企业建完系统和机制之后,为了专业却反被专业绑架,反而把过去的成功经验给弄丢了。4 K, k% g+ D5 Z( M1 U
  之前有北京的一家企业,收购了内蒙古的一个药厂。企业主安排一项工作,因为路远,对方就说这个事情不能干,为什么不能干?因为他不了解实际情况。
- n" |4 p2 B' T+ e3 A2 T  听起来很有道理,他说不过人家,但他感觉这又是个问题,怎么办?
; j" y' C6 p/ j; P8 d; H5 H  后来他找我问这个事情怎么弄。我说这个事情很简单,就做两件事情。
; x+ X6 G2 h" E" \( T3 G  第一件事是我帮你把股权激励方案的思路拉出来,拿出一定的股权,把每年的评价作为计分系统,然后股改的时候,按照这个计分系统去进行股改。6 a2 t$ [2 ^- e+ l) r) a
  第二件事,做个简单的绩效评价。! W- w5 O2 C( l' @  ~+ a2 X/ {
  绩效评价只有简单的三类指标:
7 K: e; @" l) W9 j; r4 w' r  第一类指标是企业的整体业绩要增长;  u) V. ~; {; \/ ?3 W
  第二类指标是关键任务要完成;
, D1 C- q# Q9 |* @. T  最核心的是第三类指标,即行为指标,放了40分。
- D4 Q3 P! [, g  因为刚开始说不清楚的,不知道哪些是关键任务哪些不是关键任务,所以就定了4个行为指标:
/ l! P% z6 h) F& |0 D  交代的事情马上去干;  l" m9 M' I5 s4 ?
  能够发现问题,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9 I" O$ Z- n3 ~  能够带领大家去把事情解决掉;
' ?0 A; G$ L+ D  b  做出有挑战性的成绩。
+ L; J! G4 z; W  这四点其实都是导向性行为。! @) L- N9 k" }' w
  导向是什么?
) H# `& _# \) Y! d5 a+ I8 V4 M! x% R  第一,一定指向公司要增长,要成长;
  O) E- K5 g) P) [8 ^4 t  第二,真的去挑战问题,真的去把问题解决,年底去晒,透明化,透明的压力是很大的。  v% g3 w8 ]* D; e( Q: ]# ]# n
  评价也要导向,和战略目标有关系,是战略导向。, `4 w5 y9 F! C3 U  O) o
  比如,企业要成为行业第一,那么,增长一定要比行业内的其他任何企业都要快,如果说内部评价分数都很高,结果外部竞争地位在下滑,即便是120分,都应该打C。这也反映了导向。4 Y" c, B3 h/ i) y' [* ^, B
  我不反对有一个具体的分数,但更重要的,是导向。选拔干部的时候,优先选拔什么样的人,评价的时候都靠导向。' Y3 E& c/ L3 h8 S1 R2 d
  机制的核心,最终落到激励。激励就是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还有一种激励是机会,说俗点就是未来让谁当官,让谁发财。6 Q  I8 ~- t0 @4 W

7 Y) j- {$ B+ u, E4 m4 ]  P  未来企业提拔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符合企业导向的员工。& b. {1 F' K$ h  _

+ j8 n) c% A+ Y8 ?3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4-10 22: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12 09:4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