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指穷为薪 于 2020-3-20 22:57 编辑
6 @+ V/ ^% I; ~* i0 J8 H: |- R2 K& P8 |( Q& ^
领导要让员工觉得,面对这样的领导,他们不忍心骗,这样领导就成功了。领导越不信任员工,员工就越有可能做对不起领导的事,有句话叫作“管得越严出纰漏越大”,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你既然怕我骗你,那我就骗你好了,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心理。
. t0 C" ^+ [. n( R! J, g 当中国人“不安”的时候,就开始动“歪”脑筋了,因为自己要生存。因此,领导的品德修养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 F3 B1 p e, x& D ] 企业的规模再大,也不过是少数人的结合。行政组织再庞大,真正可以左右大局的,只有那极少数的首脑人物。要求合理应变,其实只有一个十分简单的要诀,可以说放 诸世界而皆准,突破时空的限制,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亲贤臣而远小人。也就是自古流传迄今,代代都被一再重复强调的:亲贤远佞
4 y& t& C m) |; A5 n8 H) L 组织内有人能够拍板定案,才有决策之可言。若是纷纷扰扰,七嘴八舌,今天决定了明天还可以翻案,哪里有什么应变的力量?拍板定案的决策者要拥有最后裁决权,在志同道合的组织成员中,是不可或缺的首脑。
" n: p/ z8 E( ~5 [4 L: z% ` 作为领导者,意念真诚,心自然就能够端正。诚信的重点在一个“正”字。《大学》指出:有所忿怒、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又换的时候,新旧不得其正。一旦领导者的内心,过分忿怒、有所恐惧、有多好乐、有所忧患的时候,心就不得其正。一旦领导者的内心,过分忿怒、恐惧、贪图或者忧虑,就会造成心不在焉的现象,因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做出来的计划,就会十分偏差而不可行。忿怒、恐惧、贪图、忧虑都是常见的情绪,必须适当加以节制,使其发而中节,才能正心。心端正了行事才能端正。我们常听人说:“那个人心术不正,品德败坏。”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心术端正、品德高尚比什么都重要。人们认为品德不好但才能很高的人危害更大,因为他们更有能力作恶。作为一个领导者在用人选人和自身修行方面,一定要格外注意品德修养
2 n$ O2 l# c0 R) i3 m& v8 N3 u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很被动,其实不然。中国人很喜欢主动,只有不会领导的人才会把所有的人都领导成被动的,而且使自己非常辛苦;会领导的人不仅能让大家都变得自动自发,而且自己也会因为无为而轻松愉快。刘备正是抓住了这个重要规律。
( q5 x, N! d& W4 q 赵云的一生,至少带给我们三大启示,分述如下:4 M7 X8 @) m2 s5 {9 I
第一,上天疼爱老实人,老实人最后一定不会吃亏。我们常觉得老实人吃亏,赵云是一个特别显著的案例。大家都知道他好,却由于他老实而对他不公平,这样合理吗?其实,从隐秩序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因为不吃亏,或不愿意吃亏,怎么能够证明是老实人呢?赵云的高明,在于善择明主。但是,刘备有了关羽、张飞,他如果不老实,不能委曲求全,哪里容得下他?生前不封侯,死后追谥,对后世的影响又有什么不同?上天经过严苛的考验,确定其为老实必然给予公平的待遇。我们要看长远一些才好。
; I8 Z9 v; ]7 S9 l5 P1 i 第二,老实人也要学习沟通技巧,不能过分直言。赵云的直言性格,对他十分不利。诸葛亮先安排他和刘备一起过江,成亲后刘备把荆州忘得一干净,不想回家。赵云一番直言,刘备心中着实不痛快。刘备入川,孙夫人在荆州,刘备把赵云留下来,便是看准他能够直言对付孙夫人。老实人吃亏,看起来自己也有相当责任。多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应该可以少吃一点亏。过分直言,对方看上去,便是你心中不敬,必须避免。( _6 ~/ ?; v% J9 @
第三,公道自在人心,后世会给老实人高度的评价。 & J6 O" S' i1 H' m/ F$ l2 j. _. q) c0 K
4 w9 u( K" s/ a# |" {
“瓜田李下”很重要。太热心的人总是被人家怀疑是有道理的。如果你采取推、拖、拉的办法,推到最后,大家都会认为这样做没有问题,自己人好商量。任何事情一定要做到人家没话讲,你就成功了# o' k! Z, A. V7 C& U! x6 N/ T" Q
为了鼓励大家敢于多做,领导者必须具有容许员工无心犯错的雅量。一做错就要重罚,谁敢多做?员工不可能不犯错,只要是无心的,不是故意的,领导就不必责骂他,反而要安慰他,让他把痛苦的经历说出来,使其他人同样得到教训。初犯不罚,才可以鼓励大家敢做、多做。所以只要不违法、不舞弊,尽量从宽解释为无心的过失,不予责罚,使员工安心去做,就算犯错,也会予以合理的原谅。领导者最好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事实。即使自己身为领导,十分谨慎,有时候也难免犯错,何况员工在技能、经验等方面都尚待充实和磨炼,哪里能够苛求他不犯错误?平日固然要勤教员工,把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员工分享,更应该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大部分员工不喜欢领导的原因,在于“只注重工作而不关心员工”,好像员工是机器而不是人似的,令人觉得受利用而不受尊重,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情。领导的职责,是保证目标达成,把工作做好,因而注重工作的进度和品质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员工的心理反应,也值得领导重视。因为领导不关心、不珍惜员工,便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向心和信心,也就不可能成为圆通的领导。控制得住员工的人,却掌握不住员工的心,总有一天,领导会尝到众叛亲离的悲苦滋味。 第一,给予合理的关怀和必要的照顾。让员工明白领导并非不通情达理的剥削者。员工如果有什么要求,不妨向领导表明,大家好商量。& O$ `/ O0 g% Z: s$ k9 O9 L7 U, ~
第二,尽量明确地说明职务和责任的范围,使员工知所着力,在分内先好好表现,再谈替领导分忧分劳。
( m8 }! z, D; ]! e) O1 Q0 m 第三,尽量明确表明对员工的期望,把要求的内容、规格和时限说清楚,使员工知所遵循而自我要求。
# J( y, t: c, n" h4 X 第四,力求事前、事中、事后都能够圆满沟通,使员工愈来愈了解领导的意旨和用意,以便进一步密切配合。
" H8 W6 B, x) b' ?$ w6 y 第五,公正对待员工,力求合理的不公平,而不是不合理的不公平。员工有本事就来拿报酬,拿不到只能怪自己。
9 C4 H6 k. D* ]( H& G 第六,言必有信,做得到的才承诺,做不到的要及时说明,以免被员工视为应付了事。需要一段时间以后才做得到的事,也要提出时间表,让员工有信心 , b7 Y6 t1 ^" k" [
0 f! {1 s4 X7 I& W; x
还有一种方法不一定对,就是当领导告诉你要做什么你做不到,或者你根本就不能接受的时候,就借故溜一溜跑一跑让他找不到你。他就知道你有意见,然后他问你有意见没有。你说没有,他会自己改变,这是非常有效的
; d, o |0 w+ U9 U. t! u)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