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改变电源频率降低EMI性能 ( c( ^5 J- P9 r+ z$ f, D9 b
中心议题:. z8 G4 e0 Y" h2 R7 D
* 改变电源频率降低EMI性能
1 P* N0 G% B% j4 Z" a: o) |# k 解决方案:
) X: v) O. x+ ], i: C4 Q+ x a * 调制电源开关频率延伸EMI特征
. N3 |, N9 `: X# Q( f * 更大调制指数进一步降低峰值EMI性能
( G, H) y' f$ r5 l5 ^ 本文这种方法涉及了对电源开关频率的调制,以引入边带能量,并改变窄带噪声到宽带的发射特征,从而有效地衰减谐波峰值。需要注意的是,总体EMI性能并没有降低,只是被重新分布了。
8 l0 r9 j% V% F" l% H% R 在正弦波调制情况下,有两个变量可以控制,即调制频率(fm)和电源开关频率的变化幅度(Δf)。调制指数(B)就是这两个变量的比值,即:
4 @* u& g1 u9 b( m t7 Y2 Y; Z" y g. n8 e' ]
Β=Δf/fm 5 Z2 e4 `/ M$ \, X% _; X* B
2 t2 M) i. p: a1 u* Q$ {! B3 { 图1给出了采用正弦波调制技术的情况下改变调制指数带来的影响。当B=0时,没有频率偏移,只有一根谱线。当B=1时,信号的频率特征开始展宽,中心频率分量下降了20%。当B=2时,频率特征展得更宽,最大频率分量是B=0时的60%。我们可以用频率调制理论来量化这个频谱中的能量。卡森定律指出,在2*(Δf+fm)带宽内包含了绝大部分能量。 ) p. r+ \* _7 t: ^$ _2 s
8 x# q8 G5 y$ _+ Y
G: w( j8 k0 ^0 C4 ]5 S 图2显示了更大的调制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峰值EMI可降低12dB以上。 7 V: a: {2 z: p) C6 }) M
: M6 ~2 S9 Q6 ]5 \7 |8 e& K/ Y/ r' I% k4 R; ]
选择调制频率和频率偏移非常重要。首先,调制频率应高于EMI接收机带宽,以便接收机不会同时测量到两侧的边带。不过如果频率太高,电源控制环路可能无法充分抑制电压变化,从而导致输出电压以同样的速率变化。另外,调制可能在电源中产生可闻噪声。因此典型的做法是调制频率不要超出接收机带宽太多,但要在可闻频率范围以外。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工作频率的高度变化更加可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将对电源设计造成影响,也即需要针对最低工作频率认真选择磁性元件。由于在较低频率下工作,因此输出电容也需要处理更大的纹波电流。 ) v2 T, s" b; F9 w! M4 }/ a
& S% j: I" v' n+ Z* ~7 H3 C+ z _2 I
图3对采用频率调制和未采用频率调制这两种情况下测得的EMI性能作了比较。这里的调制指数是4,正如预期的那样,EMI在基频基础上降低了8dB左右。其它方面的效果也非常显著。谐波被展宽到频带内,并且展宽结果与谐波次数有关,比如三次谐波可以被展宽至基频的3倍。展宽过程在更高的频率下不断重复,使得噪声基底与固定频率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这种技术并不适合低噪声系统,但许多系统可以从中受益,它不仅能增加设计余量,还能显著降低EMI的滤波器成本。
% [0 R+ N8 P& U8 U; f9 k2 {5 R. X; _
| 图3:改变电源开关频率可降低基频信号幅度,但会增加噪音基底 |
4 v6 F8 x/ Q2 \+ {2 c/ n8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