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 2025 年,想造一款声音好听的耳机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在极为成熟的行业供应链的加持下,许多团队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贴牌或定制一款「自有品牌」的、音质不错的耳机。
2 f4 |+ G4 A( k( N7 p$ s; a( }8 ]2 z
* |1 I! y8 e% E/ B: b
$ \; V2 S& F, E( u但造一款有趣的耳机,却远比想象的要困难。刚刚说过,成熟的耳机供应链可以为你解决一切关于产品造型、声学设计方面的问题。但成熟的供应链也意味着耳机品类正处于高度同质化的阶段,外形雷同已经不可避免——部分品牌的 TWS 甚至出现过可以混用充电盒的情况,同质化程度极为严重。% H; s- q+ o: n, b
% [3 s# T- h6 q4 h2 m, a. ?9 d) s- [$ I
今天雷科技这篇文章的主角 Nothing Ear 3 ,却那些模型贴牌的耳机不大一样。即使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家」,Nothing 依旧以自己独特的产品态度和设计美学,在沉闷的耳机市场中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路。
# ]4 r# p2 a8 g5 E& X5 i8 H5 @% T8 _7 w2 ^
. C( T( A$ ~7 t; t q4 x* \
设计是 Nothing 的核心价值% b. G+ L" J3 @* V3 e- q
" ]* q9 H4 \- M8 E# P* K
|) {* @; w) c [# Z( W
) x! O8 @6 y( F' A和其他 Nothing 的产品一样,Nothing Ear 3 的「转眼」从打开包装那一刻就开始了。目前市面上确实也有 TWS 的充电盒采用了透明盒盖的设计,但像 Nothing Ear 3 这样用透明上盖搭配金属铝壳体的 TWS 确实不多见。两只耳机以斜向 45 度的角度,由两颗磁铁分别固定在耳机充电盒的「坑」中,磁铁吸力强劲,没有丝毫松动的感觉。
6 N3 U9 N0 E0 f) m; X5 p, }/ I, C1 D, x
' p! w* T5 x! ?1 F7 ]% ` ?% |* B$ c
8 C- h. N; J+ f" w- }9 n
图片来源:雷科技
! |2 p7 k* n) k I5 j, D# @' H 4 L% Q: V, @; {1 X8 O, t- C
( a( W8 o! m" B6 U0 P: I
! d, A8 L6 n) l5 P0 ]0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透明上盖的层次,Nothing Ear 3 还特地在上盖加入了一个内凹的半球——这样的做法既能让耳机看起来不那么单调,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加耳机上盖的机械强度,避免上盖塌陷。
6 Z/ x/ c( F2 ~; _2 J1 W ~% ~' `$ {3 u, S5 c
+ V' P! }% X; m2 b$ h6 R
当然了,这个「坑」也让 Nothing Ear 3 的充电盒有了拿在手里把玩的价值。. w1 D& ?+ _/ p7 y4 b, G1 Y4 I6 J
9 @9 T- o! w) [" m: L% n! N5 y+ p9 B# u
![]()
* ?5 v0 D) w! V8 U) q5 H* P6 p图片来源:雷科技
+ b9 L& f# @ `- z+ f4 M9 [. o9 K: ~1 T! I8 ~ c. n \" O* k. `
" L* [6 E3 x; n. HNothing Ear 3 耳机本体在设计上倒是和上一代区别不大:透明外壳包裹着精致的内部电路板和电池,其中耳机杆部的金属屏蔽罩也用激光刻上了「Nothing Ear(3)」的产品标记,很有细节。
# f1 G, U: o& @7 F- h/ T) ?7 G
1 M, a0 T- u& a( E: x) x5 c
, q- G ~) J, M3 S( I# [+ f0 x% l说到细节,相信大家也应该看到了 Nothing Ear 3 设置在耳机盒外的「TALK」按钮。简单来说,Nothing Ear 3 在充电盒里内置了一个辅助麦克风——Nothing 称其为「Super Mic」。只要按下「TALK」键,就可以调用充电盒的麦克风来收音;在嘈杂环境打***时,将麦克风放在嘴边可以有效增强耳机的收音质量。9 x }2 |/ e* x2 |" c( v3 T! l
i1 Z! Y2 f" ^4 X: M6 `# W2 O; v
0 L; ~5 @: u3 t1 i
图片来源:雷科技
% y" q& Y4 v5 }) R7 i& a+ d
+ F* x5 l# ^% L! x8 e0 F; ~# r7 a v* `" h g! L0 R
除此之外,Nothing Ear 3 的 TALK 键也可以当作 AI 助手的快捷启动键。
! S' O9 `7 Z+ F. A- A u
1 ^4 a& [5 n( P+ T7 I( i2 B% ?, r+ m6 Q9 N. B1 T( |( [7 {. P' ]( N
声音表现整体还算不错% X! }* m: K. p7 I% T
3 c! P- C1 Y2 j0 Y* ?
* d8 P3 A) r# a$ U- A. k
+ x, O5 R0 q7 ?% c7 A# @
如果说设计是 Nothing Ear 3 的门面,那声音就是它的内在。
7 k0 _) r1 x X6 B! F% ?! z5 o, N2 ?- O. P+ L# }4 f/ I( `
& y! B8 A" Q1 u+ r! t
Nothing Ear 3 内部搭载了一颗 12 mm 动圈单元,声音风格延续了 Nothing 一贯的「干净」路线。简单来说,它不像某些品牌那样为了讨好耳朵,把低频堆得夸张,也不像老派 Hi-Fi 品牌那样刻意追求解析力。Nothing Ear 3 的听感更像是一种平衡:在保证细节的同时,整体听起来依然轻松、不费劲。' T k6 t6 L# @3 {; d7 D
/ D7 i1 `+ [ U9 m' B: a) _8 k) g! B3 E( l4 C
![]()
/ Z) q( `4 c% E图片来源:雷科技 ; v& w+ ~/ I9 z" N
& F4 o, z+ s; A# d9 r3 S
( e/ J; k6 u: H5 f% N1 ]: P: R
在常规音量下,Nothing Ear 3 的低频量感属于适中一档。它的下潜不算特别深,但速度很快,收放利落,属于那种「点到即止」的低频。听 Snow Patrol 的《Chasing Cars》 时,鼓点和贝斯线都有明确的层次感,不会糊成一团。稍微提高音量,低频能量会自然往上提一点,但依然克制,没有那种「轰头」的感觉。
8 Z7 }" I) A6 P4 `' {7 R* D7 W- ]! [! z! b" d4 K1 V ~" s7 M
) @* {- q; E; f
中频部分是 Nothing Ear 3 的强项。人声在整体声场中占据明显的主体位置,但并不会贴脸。在宇多田光的 《One Last Kiss》 中,Nothing Ear 3 的人声清晰且有弹性,细节处的气息和咬字都保留得不错,情绪传递也足够自然。和上一代相比,Nothing Ear 3 的声音也更放得开一些,声音显得更松弛、更有空间感。
2 S. ~4 G* ^. ~$ Q& L" h4 R, D
7 Q3 h( D) {/ Y
% P) g' G/ e g y- R. N高频部分延续了这种「稳中带亮」的取向——Nothing Ear 3 的高频延伸不算极致,但胜在干净、没有刺耳的毛刺。像 Coldplay 那种乐器层次较多的编制,或者一些带有铜管、弦乐元素的曲目,它都能保持不错的分离度。偶尔会觉得高频略有颗粒感,但那种颗粒感更多是 Nothing 特有的「空气感」,听久了反而觉得耐听。1 ~! q! M. n2 H1 z; h! o' D
$ e ?: @' Q Z+ h& g4 U8 ^$ ^+ W 0 W- ] L4 C2 m
图片来源:雷科技
3 K* C$ n/ x7 [3 Q, m/ O( n, f% n% I: q& K" h |6 R5 l2 I
' Z1 G( \1 K2 p9 R! |1 k
总体来说,Nothing Ear 3 是一副容易被忽略但越听越顺耳的耳机。它不会在短时间内以强烈的声效冲击抓住你,但在长时间聆听中,它的平衡、控制力和干净的声底会慢慢显现。对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声音正好能在还原与耐听之间找到平衡。; r6 v) k" v* {2 L5 i, g
' o; b6 {* ^, U g
" ^+ P' A% b. r; Y& B降噪方面,Nothing 给出的最大降噪深度是 45 dB,虽然数字不算惊人,但实际体验相当扎实。它在每只耳机里都布置了三颗麦克风,应对办公室、地铁通勤的轻度降噪场景可以说「小菜一碟」。另外在收音方面,Nothing Ear 3 也采用了骨传导拾音单元(VPU),在通话时可以更精准地分辨人声与背景噪音。" G4 G. r+ m4 C8 p4 @0 D! y5 n
4 r" n& l. D# W
; i! q* { i% c1 _值得一提的是,Nothing Ear 3 并未沿用上一代的 LHDC 5.0 无损协议,而是改用了兼容性更好的 LDAC 协议。3 F5 w& f2 d. t) u' A: U2 V% Q
$ ?. }9 Z5 l4 k7 k; _2 V
6 R. _, m3 }) z# r9 {) R6 v
总结:颜值出众且兼具实力的耳机
! [- h% o: V" G) a. T5 t' H9 O9 B" e" {
Q0 a: m+ s _
! t( v8 H+ w% V( i
6 D' r+ {7 E/ g/ p( ^, N$ A6 e
按照惯例,我们先总结一下 Nothing Ear 3 的优缺点:. K, _8 W$ e2 e6 c" i) b/ {; A! c) j
0 b. f5 f$ M' E3 G1 ]' D/ v1 {1 ~, t: {6 i
优点:
$ h* g8 p% v' E/ `' ?) v6 K7 |2 u1. 极具标志性的产品设计;7 g; s; l3 Z3 V- z6 w5 B
2. 声音表现出色;) x. O3 D/ B) h9 d) k1 Z
3. Super Mic 理念可以解决收音「刚需」。
! A6 U8 b# U' \2 S* r
) y+ p$ T& c ]4 {' q4 A. ?
7 X/ s S/ p# C6 \缺点:/ ~- Z, [# ]3 p8 t
1. 塑料上盖较容易留下指纹和划痕;
( D) f- G& |; e; q! i. K x7 z$ N$ N" s2. Super Mic 支持场景和用法有限。" v+ G4 V$ g; ]( Y1 G
# i! I+ A& c+ F( f, k: l
0 q" W4 _4 u' `3 v: t _
就我这几天的体验来说,雷科技认为 Nothing Ear 3 是一款能让人感受到进步的产品。它延续了 Nothing 一贯的设计哲学,同时在声音、体验等「日常可感知」的细节上有更成熟的表现。
) \* k0 _2 x a& l' H7 V
' b3 |4 @9 n3 Q3 I
, ^9 F+ ?$ C) Y b: ?![]()
& k) {# E9 ?$ u4 X' N) z- v/ t+ a图片来源:雷科技 3 h6 t7 y2 @, ^9 B3 Y' W- M$ E$ T9 u
" M: o/ k% ~. e/ W7 |
$ U& }0 L7 d- E' r/ V( q' A当然了,透明外壳和 Super Mic 这样的设计依旧让 Nothing Ear 3 显得与众不同;但相比早期那种激进和叛逆,如今的 Nothing 学会了取舍,明白一味追求「不同」并不能带来更好的体验:放弃 LHDC、重回 LDAC,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例子。, i! P7 q6 b- I/ k7 p) I9 R D3 {
2 B: }& g$ U& e) L( G
/ `: P4 K5 V! j4 r1 B4 M' \" l尽管现阶段的 Nothing Ear 3 仍不完美,但在 1099 元的价位里,能同时兼顾外观、音质和功能的真无线耳机并不多。或许不是最强的,但若你想找一款兼具个性与实用的耳机,Nothing Ear 3 是少有的选择。- ^7 L% D. E- x" J, P( L$ i
6 g' [, e1 b, I m4 T『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