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苹果又在电池上动刀了。
% S7 \% g5 z6 X, Z( F3 K
& A+ U ^& @1 [% k6 ?
. F/ I: h( e5 e6 y7 L
6 q6 u6 P% D1 @6 u1 s前段时间,Majin Bu 爆料称 iPhone 17 Pro 将不再使用已经沿用多代的 L 型异形电池,而是采用一种重新设计的新结构。更有意思的是,这次电池在中美市场还分了两个版本:美国版因为彻底取消实体 SIM 卡槽,内部空间宽裕,电池可以做得更扁更大;而中国版保留了 SIM 卡托,电池形状也随之「本地化调整」。
5 c' G/ j" Q$ @' V r) p& M0 I8 { k! d
* D; k6 o6 Q' t8 F2 u( l( n![]()
% r: O3 a2 L1 V4 R. S1 ~! Z; f图片来源:GSMARENA ) {" A, `2 G6 x, V3 @# L
8 T; d0 }1 v5 O! o+ P, u
; k; d! P9 }* E( N! S- l# H4 H. }
从图片上看,这款全新的钢壳电池「整体」还保留着「拐角」的设计,但已经没了过去 iPhone 电池那种绕开主板的 L 形布局了。换句话说,这次 iPhone 的电池设计可能意味着内部结构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主板排布不再需要异形电池来「绕着走」,而是直接为电池腾出了完整空间。
3 x" s! d4 P7 @) \ x! w
1 N) ~+ k) W# M' p& A* U* u7 l5 U2 M$ z: F! \
但如果你认为更大的电池体积意味着更大的电池容量,那很抱歉——根据爆料,这款全新的 L 形电池,容量仍未突破 4000mAh 的大关,距离国产 5000mAh 的旗舰水平相差甚远,也就只能欺负一下 S25 Edge 这种轻薄手机。1 m) q- h& Z5 _/ {" G! N
, A( F, O7 q* u2 F' i
/ L5 t) ]8 ?0 j1 V不过话又说回来,iPhone 17 Pro 电池设计的「回归」,在雷科技看来也有另一层意义——异形电池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8 h3 M& k- d# `- }- K' Z# Z
5 |9 h3 M4 m* I6 E
8 Q1 F) D [* H4 t4 L异形电池只是过渡解决方案( M9 }+ ^* T. V. E+ k: ]. i
6 O9 O- L- K- s
. _9 j$ X" f' ]) `( h( h
, e4 n5 G/ b5 O& Q+ r- kL 型异形电池最早在 iPhone X 上正式亮相,彼时苹果为了解决 Face ID 所带来的主板面积压缩问题,将主板设计成了双层堆叠式结构,腾出的空间刚好容纳一个「绕开主板」的 L 型电池;这个设计既让电池尽可能地利用了空间,又满足了当时内部结构极度紧凑的需求。0 {# r2 h1 o2 o0 e' u
2 v3 o0 o& w `: H& ? E8 C- c9 R6 _0 `7 O7 }
换句话说,异形电池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为妥协而诞生」的结构优化方案。它并不是一种技术进步本身,而是在特定硬件布局受限的前提下,工程师们通过结构调整,尽可能地塞入更大容量电池的一种办法。
t: p1 b; v+ I" g2 v* S; d4 n# p% g2 y1 O, J
% X P1 j( U1 }; _6 c2 U, [# p- g% L! B7 U P$ B
7 L4 j" J8 @, Q l+ z
7 t: v; a p" e
图片来源:小米
/ l2 q; O9 M0 n; S# r- G& H9 h6 w0 N
8 W, k1 s- E7 ]$ }5 c% i9 @3 O" U, X
而在手机行业里,苹果其实也不是唯一一个用异形电池的厂商。近年来,不少安卓厂商也为了塞进更大电池,玩起了异形结构的空间利用游戏。比如小米就在 MIX Fold 4 中使用了立体台阶状的异形电池。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这种异形电池结构往往跟「双层主板」「相机模组凸起严重」「中框结构」「折叠屏」等关键词同时出现……
3 H2 [! N. L8 F7 P% q0 }
8 |" { e' d* ` {* j1 k8 B; P2 }) J
归根结底,异形电池背后是一个信号:手机内部空间已经被逼到了极限,厂商不得不通过这种「见缝插针」的方式,来换取哪怕是几十毫安时的电池容量提升。3 \7 n, v' I" f! L
+ M* c: b- C- F, s
9 W3 P7 v# }: K$ Z1 L N
但异形电池也有自己的「代价」。% y" U5 k& H3 w- K# U
1 `$ U% ] V _4 s6 F8 {
6 W( `' X% r5 S5 l首先,异形电池并不像标准矩形电池那样可以规模化批量生产,它需要更复杂的模具设计与定制工艺,这直接提高了电池成本。1 ~0 ~! W1 O: `4 c; w- r- z
$ l$ c7 L% T; @
* T. K8 j' q" A+ b' e, F4 j. O
其次是维修难度。电池形状一旦复杂化,后续更换电池时的拆装过程中的风险和复杂度也更高。以 iPhone 的 L 形电池为例,在非钢壳电池时代,未经充分加热的 L 形电池非常容易在拆卸时出现「弯折」。而异形电池额外的拆装步骤在欧盟市场强制要求可维修性的大背景下,显然是一种倒退。, l7 b, F( m. S0 v
: ]8 z, v0 U$ s1 t& F) v% r$ Z7 a: _
) g1 }$ n2 n- m! n& s除此之外,异形电池以及要求的更复杂的散热结构设计,也容易为手机带来热管理问题。异形电池形状不规则,不仅热量分布不均,也让散热器(均热板)难以全面覆盖关键发热部件。
0 B% K1 _- q( u; ?4 m+ W2 i( h9 s( o& B' [9 Q
# ?$ e- x5 D; @; O9 `所以在雷科技看来,iPhone 17 Pro 宣布放弃 L 型电池,重新回到类似矩形的「常规」结构时,其实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常规电池」意味着 iPhone 的内部设计越来越规范、成熟,不再需要天马行空的结构来压缩机内空间,也自然不需要担心紧凑设计带来的散热难题。
' [( a0 u) i0 u" B
: S) q" q% I0 u, c$ W/ S: U" o$ w/ t0 Q" T" U4 n- K& s, [. x
回过头看,异形电池的流行,其实是一种过渡性策略,是行业在硬件发展撞上物理瓶颈时期,不得不作出的工程性让步。它的确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了实际问题,但远远谈不上是一种理想的、长久的解决方案。/ F; x+ K9 x2 r1 o( p
8 A, m$ Z; b! z' m, Q# m4 p9 ~2 \0 ^0 I' i
国产手机已有更好的电池方案5 ^& \7 o) K/ h8 P
" S8 U( V4 j; Q$ o/ |
6 g, r2 X% M- d/ i; ~" v6 I( ]; c- o- U
V; _; i4 ^# x/ F5 p% p/ t2 Z再说了,国内手机市场已经用一个个优秀的案例,证明了「异形电池」从来都不是大容量电池的「唯一解」。
- k9 F) b* E2 R/ }* `( P5 w4 }1 u# a7 ^
* }. I( m1 q7 u4 h: Z& `2 g
首先,国产手机在集成度上的领先,已经可以在不牺牲硬件配置和散热表现的前提下,给电池留出更大、更完整的空间。以 2025 年旗舰手机为例,5000mAh 的电池已经是这些旗舰的「准入门槛」。前段时间上市的荣耀畅玩 70Plus,更是在 8.24mm 的机身里塞进了 7000mAh 的超大电池。. H* L2 ^, q* ~! K
( A& C& |$ d! [: _& H% \
; d3 Q! I0 l; ?& P: T其次是电池材料和工艺的革新。越来越多国产品牌开始使用硅碳负极电池,将手机的电池密度提升至全新层面。比如荣耀 Magic V5,就在折展开厚度 4.35mm 的机身里容纳了 6100mAh 的青海湖刀片电池;vivo 也在展开厚度 4.3mm 的 vivo Fold5 中塞进了 6000mAh 的蓝海电池。
6 Y% V' Z- j7 G h l) x! Z2 Q& \; e
! e3 f# T R5 E) r: d0 u; Z4 F, ?
' j, d$ I$ Q/ R; }- ]9 V, [6 G4 g" u
图片来源:荣耀 7 `* G4 R+ t! c( b% r' m
2 G) f, k+ C4 ~! @ {/ ]
/ f0 G) ~! s) H0 d& v在过去一年中,硅碳负极技术的「实战表现」已经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验证;相比之下,半固态电池的普及曲线则明显更「陡峭」一些,但同样未来可期。可以说在 2025 年,所有主流手机品牌以电池技术的升级换来了手机电池容量的「跨代」。* z+ l& a( K9 p
9 E& s! T8 o+ z: i
3 j. `) L @. [- b5 l3 j而这些电池升级方案,都没有选择走异形电池那条「不太可持续」的老路。可以说国产厂商们早已在电池结构设计上卷出了新高度,也在用事实告诉我们:真正高效的解决方案,从来不需要「拐弯抹角」。5 Q ]! d+ r3 f$ f
: s. m# k- a U
+ _' m8 Q, \6 G5 _: I* O苹果的「底气」还剩多少?' n+ ^. W( C! e+ S
: E( u& i2 {2 R3 w% O& m
- Z6 i- H+ G- i$ ~0 [$ e' i7 O, {0 W7 ^0 V; Q2 C( @
# ?, L* D( @7 \. w R
从 L 型电池的兴起到被苹果亲手放弃,异形电池的热潮其实只持续了不到十年。它曾是空间焦虑下的临时解法,也曾在旗舰机身内部见缝插针地扮演关键角色。但当苹果在 iPhone 17 Pro 上亲手「断舍离」,我们就该明白,手机内部堆叠已经不再需要这种「绕着走」的技术妥协了。
H1 b) Y; { }6 B
9 u$ R6 M2 O! F6 w, o9 j* J' _8 R) i
可以肯定的是,在手机这个赛道,用户对电池、续航的关注度还将继续提高,并最终达到一个让苹果这种「老顽固」都不得不屈服的程度。- K. [+ l5 E: H& ^
5 ~; l4 q8 ~$ b7 F% a
! g5 _$ M3 D& y8 C# k- J
而从苹果放弃 L 形电池的决定来看,苹果当然知道电池技术的下一步该往哪儿走,知道用户对 iPhone 续航时间的不满。只不过苹果更清楚怎么在不触碰成本结构的前提下维持话语权,知道怎么把每一次小改动包装成「精妙设计」,用软件设计为硬件限制「买单」。
. A8 B' x$ l, b# X# I" | w/ I& b, X* y- L& a( R& f: P' `3 p3 w
+ Y% q3 _0 v2 ~0 F9 ], C$ {![]()
7 ?9 {7 U0 u- ]1 _5 |4 q1 E图片来源:苹果 # V5 Y7 A0 r8 _7 @" r. p
, E+ z; m: g" y- x
- d7 p6 R5 P4 a, b: ~但用户手里的机器不会说谎——iPhone 的体验,越来越像个中端 Android 机。而当 iPhone 彻底失去光环后,苹果手里又有哪些底牌呢?
" i. }3 W% ]) B' e- F T6 z6 h7 N: |+ s! t7 z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