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1kg重量时代!超轻笔记本爆发,PC市场又有新卷法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过去一年,在一众 AI PC 的狂轰滥炸之下,PC 市场似乎又迎来了一场熟悉又陌生的风潮:超轻。
% s% }4 m8 r& M! a0 A9 W# k# ^& B* b9 `
" }1 z+ d4 W8 A) l: A4 s: x  ~4 R
去年 4 月,华为推出了一款 0.98kg 的超轻笔记本 MateBook X Pro(14 英寸),称得上技惊四座。7 月,荣耀也推出了全新超轻笔记本——荣耀 MagicBook Art 14,把重量控制在 1.03kg。5 B- {8 {5 Q9 S. u! w: m0 R

0 B$ n8 ?' w1 H0 R, @/ Y0 k; O, T+ y( V
(编者注:到了 1kg 这个重量级,事实上笔记本的厚度都厚不到哪里,薄也就构不成影响体验的关键,故而本文均以「超轻笔记本」而不是「超轻薄笔记本」称呼此类笔记本产品。)/ G6 y- b& v* A  s
$ S6 |9 t1 B9 Q- P) J. y3 _
8 B" G/ P) R  n
不只是跨界厂商的入场,LG gram 14、华硕灵耀 13、华硕破晓 Air、联想 ThinkBook X 等产品似乎也都从 2024 年开始集体向超轻笔记本集体冲锋。# Q$ j" g) Z6 F
  E0 L8 d0 r# S% }  A. l
5 M* U  W4 z7 X( V/ X% f8 b
甚至在 2024 年异军突起的二线厂商机械革命,也不局限于性价比游戏本和轻薄本了,将推出一款主打超轻的高端笔记本产品。最近,知名 PC 博主@金猪升级包就在微博透露,机械革命也要推出一款 1kg 以内重量的超轻笔记本,重回超轻本的行列。* e/ r% }/ q( f9 d- V. r( T( q
. p; R3 c8 q+ Z0 l# |3 M

( H$ ^% h+ b0 U# I5 f" K0 d2 U( q
8 a) i: N9 ?3 i  F  y" x! O8 N
图/微博@金猪升级包

* q1 ?0 J& K& i% w0 C6 A% @
  _+ n( E/ I# w/ m8 d6 T
2 T$ |& T# U% i( Y5 }# U6 R但超轻笔记本,或者说超轻薄笔记本、超级本并非第一次在 PC 市场出现,从英特尔 2011 年主导的 Ultrabook(超级本)概念开始,PC 行业内曾掀起过多次「超轻薄」的风潮,但始终未能成为 PC 市场的绝对主流。6 Q4 ^) ?8 Z3 S, H

, M# Z* p% u0 a8 X( O, B, C0 n2 L- z( u* J
究其根本,用户对性能的需求、散热技术的瓶颈以及续航都成了拦路虎。消费者想要的是一台好用的超轻笔记本,而超轻薄设计带来的种种限制和问题,导致超轻笔记本始终难以在主流市场撑起一片天。, I% _8 L/ ]2 E- m0 @( ~

! d- A: X6 o" _; A0 Y' j$ M3 I
* v3 T* o. @+ N反过来,这一次超轻笔记本的回潮,是厂商找到了破解超轻薄设计的瓶颈?还只是因为华为 MateBook X Pro 引起的市场讨论?
' v- O; e- X+ I( k
9 S+ H- Z6 u% D) y; E9 D$ U! `
: i4 o* r% J5 G) K3 P. o: l超轻笔记本是如何「减重」成功的?
' e! [0 M* q) k6 K0 o; Z( ]4 g' F7 ?, x! G
/ I6 k2 V7 `( r. l; y+ n

3 h/ L  I1 X* s) \+ y首先还得是机身的减重。在这一波超轻笔记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不仅是 LG gram 系列,「镁」正在重新成了 PC 厂商打造超轻笔记本的新宠。
8 k" ]- ~: |8 t8 e3 L; ~  }7 J9 K; K5 f( i7 u

' v) ^9 |4 A) t* }除了华为 MateBook X Pro 和荣耀 MagicBook Art 14 均采用镁铝合金作为机身的主要材料,包括前面提到的机械革命超轻笔记本新品,也是计划采用镁铝合金 CNC 工艺。
- X& n. r4 H6 p; D& E' r/ e8 g# O7 w6 d

3 u4 {0 X, o& U# m' r联想 ThinKBook X 则是采用了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不锈镁合金,得以在配备一块 13.5 英寸高素质屏幕以及保留 ThinKBook 商务属性的基础上,实现 1.08kg 的机身重量。& h1 c+ h+ t' Q1 ~* J$ a$ r
& ?* T' {0 f# A: v& K

" g& `5 r/ r2 T& v8 S
( P1 w4 U) r% s9 R3 F
联想 ThinKBook X,图/联想
2 H1 v6 l' D7 n9 }8 r& k4 ]' a. G. D
% {3 s9 X( @. N- d( B1 Z
: y4 S2 z1 d! N* v3 K5 l4 j3 I* d
同时相比 LG gram 上镁合金材料的过于「柔软」,这一批新的材料普遍更加坚固,机身质感自然也有明显地提升。此外,OLED 屏幕、高密度电池以及材质更轻、设计更合理的主板等,都让超轻笔记本更多了「轻」的资本。
) h  W9 n7 f) v9 z! [; m# [: _4 S: I; ~4 X# G
' \: `- }* [6 z1 E, _  V
但与十年前 Ultrabook 时代相比,2024 年开始的这波超轻笔记本浪潮,绝不是简单地「减重」。这一次,不仅是把重量压到 1kg 左右的极致,更重要的其实是在屏幕、芯片、散热以及续航等方面,逐一攻克了超轻薄设计带来的桎梏。
: c4 A# j) {) d- {
+ a+ S! k  \. I* B* w' d' z; ]3 S9 s3 @. a' T
过去的超轻笔记本,往往必须为了减重而牺牲掉性能。10 年前,超级本搭载的低压处理器性能就基本「不堪一用」,难以胜任稍重的任务,也让超轻量化的设计没有了实际意义。8 |' Y; q# Z0 y

/ L# ?( y4 F: S4 V! \; C4 |: f9 i( n8 i: I
但如今,英特尔酷睿 Ultra、骁龙 X Elite 等新一代移动处理器,不仅在能效比上有了质的飞跃,也有了一定的高性能处理能力,足以应对日常绝大部分轻度和中度负载任务。甚至,处理器升级带来的高能效比还能带来进一步的「减重」。
- j5 g+ u/ L$ G. b4 r% M, j; ~. R
* f  ^5 \2 b9 d7 k% ^5 B& R+ l! n- X. p2 M% C5 c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荣耀 MagicBook Art 14,对比 7 月发布的酷睿版,10 月推出的骁龙版还轻了 30g,在其他核心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把重量从 1.03kg 降到了 1kg。
6 z4 n, H& N" ^% r5 J
6 u$ _, f; K; k: C- V) Q
  A$ u6 X7 h* U; w

7 a- }+ D8 B; G' `" c
荣耀 MagicBook Art 14,图/荣耀

; Z' Y0 P4 `& \7 K- e+ c/ O: c4 l3 }+ _" t+ P7 i
, O' E# @1 \0 D; t; O  i5 t0 U' t6 T' `
事实上不仅是在超轻笔记本上,这一点在其他同时推出英特尔酷睿版和高通骁龙版的笔记本产品也都有所体现。
+ l8 h1 k/ _/ [* R! f6 a7 }+ m$ X- |2 [

# x/ r1 i) S3 i1 A而处理器大幅提升能效比带来的变化,还不止于此。超轻笔记本过去最大的软肋是散热。为了减重,机身内部的空间被压缩到极限,散热模块更是「能省则省」,这也直接导致了用户使用键盘时的糟糕体验,以及对处理器性能释放的直接影响。
6 D" m' W' c5 Q/ m; M$ N) a3 {- q8 A2 M  x
* @) Q% {* N' ?4 k. Z; W+ l
在处理器能效提升的基础上,厂商也再一次正视了这个问题。3 r1 D4 [* z! {3 [8 }, @- E
- m( P/ u! R% s* J
! Y0 c8 p) G- m/ ]% e
其中最让人惊喜的就是华为 MateBook X Pro,搭载全新升级的「超薄鲨鱼鳍风扇」和均热板散热系统,能在高负载时保持核心温度稳定在合理范围。根本上,这也是 PC 厂商过去几年改进散热材料、设计、配置,以及整个散热系统的一个缩影。
, K& s8 e1 T( C- J- l! W
" s  p& E5 \) Y0 P! [
! `0 [4 D( U  T8 ~5 s. c再有在续航上,总体来看超轻笔记本们已经完全可以塞下大于 70Wh 的电池,比如华为 MateBook X Pro 就塞下了 70Wh 电池,LG gram 14 则在 999g 的重量下还塞下了 72Wh 电池,联想 ThinkBook 则是 74Wh 电池。9 u* b! h6 l- F, u+ p$ |5 `

$ E6 O* s5 P6 Z8 t. M$ C: `5 F6 I. D" F# b2 J* S6 Z0 D( M

4 t$ q6 A' z1 f% C
华为 MateBook X Pro,图/雷科技

' G' u0 b, C! i5 ~& n
/ H7 C5 n: p: P+ p  Q6 O$ v. K7 ]' v+ B. z
再加上处理器能效的提升、散热的改进以及系统层面优化,虽然与主流轻薄本可能还有一定差距,但超轻笔记本已经能带来不错的续航体验。
* @% O6 y+ [& A
/ T' w5 A5 r, q7 `( Z1 P$ J( u7 L
屏幕方面更简单,超轻笔记本作为高端定位产品基本都用上了更轻薄的 OLED 屏幕,甚至在续航方面还有一定优势。
+ Y; L% ^  O  W) F
/ C, H% l1 R" @: f) p% m" U/ b0 \9 A
而综合来看,当下超轻笔记本已经不仅可以做到了「超轻」的便携体验,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兼顾到方方面面,满足大部分轻薄本用户对于 PC 在性能、散热、续航以及屏幕等方面需求。) n/ r- I- z6 w' A( r! Y

6 _4 f; l# N0 g6 A  ^! E8 |$ n& D" X: p
「超轻本」要成主流,厂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 u0 v; C0 I4 v' I- Z4 o, C# \$ D% n7 i0 n$ D1 X& V% f* P

8 Y9 H7 @# K1 {* J" d$ X
, Z; I1 ?8 k* Q尽管超轻笔记本正逐步跨越「轻」的瓶颈,但要像「轻薄本」「游戏本」「全能本」一样真正成为 PC 市场的主流,它们还有不少路要走。毕竟,便携性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步,综合的使用体验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 H" P; l" p; c
8 U8 C* z( P$ @% |& C& M" ]
6 I7 \# N7 b8 ^8 N续航就一直是超轻笔记本的痛点之一。5 s- O% V5 V: Z2 ~# Y

( r0 W" b/ Z% u: _3 r' p1 K) x
  S; M1 o. i* [% Z尽管最新一代超轻笔记本在电池容量上有所突破,但这些数字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用户的续航焦虑彻底消失。超轻本用户多是移动办公、长途旅行的重度用户,对续航的要求不仅是长时间使用,还包括在高性能模式下保持稳定的电池表现。
8 t+ k9 Z0 ], F5 ]
, U% Y, A. ~( s  ?4 _" q
! Y0 w$ P- i  d. t" @( j% J然而,轻薄设计意味着机身内部空间极其有限,想要在不到 1 公斤的机身内塞下一块大电池,对厂商而言是一场「技术与物理」的博弈。
0 C3 r" I4 Y) r. ?8 v1 G# x8 s$ `4 }
; m' G. v; ]# @  v5 S, L) `0 W& F, i# k
9 \. C6 o0 t7 p/ T+ F+ K
华为 MateBook X Pro,图/雷科技
* `# M! W1 n3 O& k& Q
4 t) k/ P% l& p: z
+ W$ p8 I1 m0 t7 k" ^
但相比续航,散热可能才是超轻笔记本目前最大的瓶颈。4 M1 z8 f' q$ d' Y* F2 ^
- |& Z0 Y( B1 P: n6 c5 l# s0 {4 t/ Z4 o

+ g& ~/ w( ^' I  i  V2 _散热是基础性能问题,会直接影响设备的核心使用体验,包括过热降频、影响核心元器件使用寿命、以及键盘体验。但轻薄化设计和散热存在一个根本的矛盾:轻薄机身要求更小、更紧凑的内部结构,而高性能硬件的运转需要更多的散热空间。
( u! {1 a. h( t2 w$ z6 x
2 n% U1 l  U, }# P, [  W& Q3 W) a, V$ t  j6 j' c9 E- Z' r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考验每一家厂商的技术实力。
4 B! A% M/ K1 t' M, |
9 t# {+ q$ l7 ^8 h9 l0 ^( a4 T' `8 C" {! A, a5 V
在现有技术下,大部分超轻笔记本依然采用风扇+热管的传统散热方案。比如华为 MateBook X Pro 采用了超薄鲨鱼鳍双风扇和均热板的散热方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负载时的散热压力,但也无法很好地解决超轻笔记本的解热难题,同时也在限制其他方面的进步「空间」。' z3 N9 i" f" f/ u6 x5 D
7 i0 g/ |4 o- f0 D) B1 C" {, i
1 u7 ~6 q8 p3 i+ k
而应对续航和散热问题的核心,依然是技术的进步。除了依靠移动处理器平台的迭代升级,更创新的散热技术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厂商都在探索比「散热风扇」更有效率和未来的散热方案,比如 Ventiva「离子风」散热模块、AirJet「散热芯片」。* b0 k. ^2 d; k$ o

/ K: }( _+ y: M' |% K
7 E9 H. W$ Z) k/ C5 _4 L+ S+ y: b
/ @0 R/ i3 Q6 Z5 N
AirJet 散热芯片的尺寸,图/ Frore Systems
5 d' m  @; [! k. ?  a
0 s: a& A; E% P

' I2 i% _" B) _, @, J在稍早前的 CES 2025,就演示一款搭载 AirJet 固态散热技术的概念验证版 Galaxy Book4 Edge 14,与去年演示的改造版 MacBook Air 一样,官方宣称在不增加设备厚度和噪音的情况下,性能都有大幅度地提升。
# b# q+ \2 s1 N
8 X4 E* D( w" _+ K! g7 A2 @
; x: G6 f: m' M7 t/ ^6 J至于续航的提升,在固态电池等跨时代技术落地遥遥无期的当下,关键可能在于手机上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溢出效应,以及 AI 智能调控性能带来的能耗节省。/ U  H  [8 }! C; Q, ?
- X+ ~- H# I9 G' ^  X
6 q8 I, t8 {- X2 D. [: V% y" k4 Y
超轻笔记本面世,是PC市场内卷的结果
1 y$ U6 |: }/ U- C' K% U9 K' _0 [. V" }* M( Q+ H

! |  g* S# C. W9 V$ Z
, q3 m3 @# ^/ J& V总而言之,超轻笔记本的回潮,不只是一次「减重」的技术展示,而是 PC 厂商面对新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一次突围。" C8 @4 \9 [# K) B  \" h$ S3 [

+ c; R5 U$ W2 t; F- @* O. j5 y9 y" N3 n' `$ h, x
值得在意的是,便携性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卖点,厂商已经努力让超轻笔记本成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笔记本」,能满足性能、显示和续航等方面的一定需求,同时满足用户对极致轻薄的追求。* L5 T5 N; }1 h/ V1 L" s2 j

5 ], G" {6 F" P6 Y$ |, s+ l; L  x8 g6 A) J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尤其是散热和续航这些根深蒂固的难题,但这些瓶颈的解决不仅会作用于超轻笔记本,也会扩散到整个 PC 行业,最终受益所有人。所以究竟,超轻笔记本能否真正撑起 PC 市场的一片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 e7 r7 Y: G, S6 z1 q8 H: z  U5 Q8 D* J- e# H

; U' R+ u6 I; c9 q/ ~而现在,这场超轻笔记本的回潮,才刚刚开始。* A8 a$ b2 X8 I( y- g

8 x' B/ \# A5 u+ x6 F. S5 H+ ~8 N. q. x- R# D1 p
美国当地时间1月10日,CES 2025落下帷幕,雷科技第二次派出官方报道团,对CES进行立体无死角的报道,一共输出41条内容,内容整体超过10万字,涵盖了AI硬件新物种、AI电视、AI家电、AI眼镜、AI PC、AI+AR、智能清洁、AI芯片、AI PC、教育硬件、AI汽车、智能配件、可穿戴、AI机器人、AI耳机、智能镜、AI存储等领域。欢迎全网搜索“雷科技CES”获取一手报道,洞见AI硬科技未来。
5 k8 `  `0 B+ l1 ]' C+ p0 i7 ^
: A9 [: g' J* B/ ^/ g4 u  J' u7 g% i/ E

' z# n: B9 \# f『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9 14:1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