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238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片机退耦电容是否应该就近打过孔到地?晶振匹配电容的地如何处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6 10: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金币
问题一:
: l1 Y, @; p+ {# N. W/ y$ Q以前一直这么觉得的,但看到一篇文档NEC的,他是这么建议的。
/ M2 a8 G- y# ]/ E问题是,退耦电容的地,是就近打过孔到地层好呢?还是地线由退耦电容经单片机地管脚汇到单片机下的大面积地,再经过孔到地平面?

未命名8.jpg (32.96 KB, 下载次数: 8)

未命名8.jpg

未命名9.jpg (49.51 KB, 下载次数: 9)

未命名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y_014 于 2012-8-16 11:06 编辑
* ^9 f% u3 t' E5 s5 k3 L7 m$ r: y; h3 Y, V* ^6 l1 @+ @
问题二:: U. l3 I- k0 d& s+ g  _
晶振匹配电容如何接地?
8 S! O% v. [/ ~) [. G! m但NEC的一篇文档这样告诉我。

未命名10.jpg (56.11 KB, 下载次数: 6)

未命名10.jpg

未命名11.jpg (54.41 KB, 下载次数: 7)

未命名11.jpg

未命名12.jpg (19.69 KB, 下载次数: 8)

匹配电容地是连到芯片地管脚,而不是就近打地空

匹配电容地是连到芯片地管脚,而不是就近打地空

未命名13.jpg (76.51 KB, 下载次数: 8)

我看到别的图有这样连的

我看到别的图有这样连的

未命名14.jpg (69.14 KB, 下载次数: 6)

也有这样连的,还有匹配电容地端向外画的,就不上图了

也有这样连的,还有匹配电容地端向外画的,就不上图了

ourdev_384394.pdf

1.47 MB, 下载次数: 336, 下载积分: 威望 -5

NEC的那篇文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1:20 | 只看该作者
any_014 发表于 2012-8-16 10:45 " B2 h; x# I: m3 ~* A- I1 z
问题二:6 j) s3 A: B6 S+ W
晶振匹配电容如何接地?7 o2 x' V- q- [" R$ L
但NEC的一篇文档这样告诉我。

2 d3 d4 I: y6 o7 h: Q5 a$ l! {又看到了一篇。

未命名16.jpg (91.04 KB, 下载次数: 13)

富士通的一篇文章中的截图

富士通的一篇文章中的截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20 15:2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
    发表于 2012-8-27 19:26 | 只看该作者
    下来学习一下,非常感谢1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8 09:12 | 只看该作者
    退耦电容布局

    退耦电容布局.pdf

    93.96 KB, 下载次数: 190, 下载积分: 威望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8 13:57 | 只看该作者
    有的单片机的肚子上有个焊盘,通常是连接到地平面来进行散热的,所以可以像楼主这样的设计,而且文章也提到是一个“折衷”的方法,可以省去过孔。有的单片机肚子上没有这们的焊盘,就近打过孔是必须的。富士通的建议是最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8 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流路径相差不多,只有理论值上的误差存在。
    ; n1 V' [% X9 \
    / i' K! H5 o. j" c$ s5 Y保证电流流向正确,地孔选个择中的办法就行了。实际中也看不出撒差别。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1-12-20 15:47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
    发表于 2012-8-29 17:10 | 只看该作者
    下来学习一下,非常感谢!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8-4 15:09
  • 签到天数: 83 天

    [LV.6]常住居民II

    9#
    发表于 2012-8-30 08: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8-30 21:45 | 只看该作者
    any_014 发表于 2012-8-16 11:20 3 A+ @$ {5 y  m9 }- Y* F2 ], A) d2 [
    又看到了一篇。
    : C5 \( a" P: {. U5 |
    如果是多层板,有独立的GND以及电源层。按这些图上的意见是否成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0:51 | 只看该作者
    a1521595706 发表于 2012-8-30 21:45 ) S0 v5 F4 v1 K; N
    如果是多层板,有独立的GND以及电源层。按这些图上的意见是否成立
    / c! H! a3 W1 r5 R% Q" \" Y" \
    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9-12 13: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还不知道接地有这么大差异!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9-14 13:2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东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9-14 16: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费心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9-17 10:16 | 只看该作者
    后者比较好,将单片机下面的地噪声经电容流到地平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7 08:0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