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0-1-14 15:59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engzhuhao 于 2012-5-16 19:06 编辑
8 U1 h# v5 z. L4 z, u) X, ^
, X0 X% R/ I. o- D8 k8 E9 [; h6 C3 _DDR2_JESD79-2F:片外校准ODC的理解问题: w! l3 N/ v3 w5 q( h# V$ e; J* E
9 ?7 _: W J7 b0 l3 `
在看《内存原理与时序》的时候读到OCD这块,下面这段文字理解的不是特别清楚:
8 n2 f2 i5 e$ R8 ~1 O# `“OCD 的主要用意在于调整I/O 接口端的电压,来补偿上拉与下拉电阻值。目的是让DQS 与DQ 数据信号之间的偏差降低到最小。调校期间,分别测试DQS 高电平/DQ 高电平,与DQS 低电平/DQ 高电平时的同步情况,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通过设定突发长度的地址线来传送上拉/下拉电阻等级(加一档或减一档),直到测试合格才退出OCD 操作。”# j- N/ c- X0 {$ E# k: k& L4 e1 N% x
# ^! {, _( z- V2 q4 R1 G" v
特别是“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通过设定突发长度的地址线来传送上拉/下拉电阻等级(加一档或减一档),直到测试合格才退出OCD 操作。”这段文字,怎么个测试合格才是合格,是怎样评判的?这个片外校准的过程不是在上电初始化的过程EMRS(1)的时候进行操作就完成了吗?# e0 t& H# Q( I2 B! a2 k+ l
* M2 q2 C5 K) F而且OCD的电阻校准过程是怎么去理解的,按照规范P36页给出的的资料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是按照那些规则进行操作?- s% e0 i! d& F' z. D
- k4 [. s' {3 M) E信息给出的四种校准模式:Drive(1)、Drive(0)、Adjust mode与OCD calibration default模式;这些在实际应用中是怎样理解使用的呢?
$ u* Z8 B0 @) F" R2 l g- ~ L
6 ?) _1 `3 G/ a而且按照规范P35页提到的,进行ODC操作要使用突发BL=4,就是在ODC校准前先发一个MRS指令,然后满足了至少200个时钟周期后进行ODC校准(理解的就是发EMRS(1)指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