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中国芯”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的上海正乘势而上,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将自身优势向周边投射,在长三角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集成电路高地。2 ?% l. z) _2 C# |* _2 y9 w
$ d& h; Z- s7 ?& e& A1 {3 N) n- K) O0 Z# T4 u) S& r
) q2 D( G. L, A$ A$ ?
# f( B% e. v6 Z% u2 j7 e4 R9 b长三角“芯片攻略”日前迈出关键一步,上海华虹集团在江苏无锡打造的研发和制造基地,迎来了首台核心装备——光刻机的进驻。顺利的话,三个月后,这个无锡历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就将进入试产阶段,进而源源不断地为5G、物联网、智能卡等设备提供关键芯片。巧的是,当天也正是我国5G牌照的发放之日。; O- o \) |* j6 M/ }( S/ E
! }# C2 K: z. A0 B% N
: d/ z S- T0 D$ o. o# i b1 d( a6 I& \
天时:将自身发展汇入更广阔空间
5 i. w1 t" D( [: @7 q, I$ F; u# ~+ E* t! g4 F# Q/ c+ b
: y& R/ u/ P( v# y1 O' ?& Q' h8 O7 t5 H1 o; n
: v' O: u5 [/ u2 u. W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最近几年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蜜月期”。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产业生态不断培育完善。如此的“时”与“势”,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打开了机遇窗口。4 u9 N1 Z$ J0 r2 Y& E# k8 r1 m
6 ?* e& t2 k/ o8 b8 t3 Y% u' i8 x, _* k K" j7 W" q% L: s- M' S
! @1 M; l2 l* E. k* f$ w1 R4 @$ t
% l8 U7 ?1 f3 j& f作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龙头企业,华虹集团一直在“中国芯”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它仍是惟一掌握自主可控芯片主流工艺的全国资企业。近年来,乘着行业东风,华虹集团的产业规模、工艺能力、运营效益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H& o! ?' l0 n
x( f, D3 S) O& y( p5 g. |- F4 b* F. U. d$ [/ e3 o( c2 ?5 u# }. O
专利申请累计超1.2万件,工艺水平达到28纳米,未来还将触及14纳米;在效益方面,根据权威分析机构“集成电路洞悉”(IC Insights)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营收超过10亿美元的主流集成电路代工企业中,华虹集团近两年的增速均为世界第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d8 R5 }! j, `
, W4 S! j' n, j2 P8 \: h, f
% i, g8 S: z+ ]3 E; a5 W
7 ^3 g2 |2 t- d实力的不断积累,将华虹集团带到了发展的临界点。董事长张素心说,规模对于芯片产业意义重大。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的地位,华虹集团就必须走出上海,将自身融入更广阔的空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则为此提供了最佳机会。% a4 g6 l) j; S( N
: g9 l. A0 t' `) F9 }! l& @6 a) z, K: J6 o/ h- y2 H" i) h& \' X0 C" t' B* Y0 \, D
0 G$ u$ v6 i8 Q( ~3 Z
) O4 c$ p9 M' y& q地利:从“完美衔接”到“新的集聚”7 A( L: q# L! [2 d" w+ }
+ {# N7 S7 C' u8 w& u* B+ g$ n6 V" g- p1 x' a; ]4 y( L0 Y+ Q( z' ]
- A! G% J. I, \" |
从登上高铁列车算起,最快只要花一个小时,就可以从上海抵达华虹集团位于无锡新区的基地。便捷的交通网络,正在让长三角越来越“小”。但与距离相比,集成电路产业更看重的是深层次的协同效应。4 ?5 t+ N% r8 K
\1 d0 R9 N7 d- Z7 V. L$ L+ f# S% k; w& h1 A1 A/ Q5 y( [5 k
9 N% H2 a+ Q' q4 y' @$ L0 f; T
集成电路是一个需要生态体系支撑的产业。产业链中,华虹集团这样的制造型企业居于核心;其上下游是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企业一起构成的互为依存的生态圈。作为全国最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上海拥有国内最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这种逻辑才是真正的“赢家密码”。8 `8 r0 a3 J0 _2 H8 Q% T. I( t7 A/ o* F/ n
0 T% b! R7 H8 j8 {
- P8 \" {0 t* |9 H0 v2 i! I
事实上,华虹无锡基地正是聚焦于物联网芯片制造,这使得沪锡两地的产业链形成了完美衔接。根据华虹集团的定位,未来,它在上海,将以追求芯片极致微小化为目标,努力追赶世界一流工艺;而在无锡,则更强调靠特色工艺提升芯片性能。如此一来,长三角区域内的芯片产业布局,不仅有对接,更有错落。华虹半导体(无锡)副总裁倪立华说,上海与无锡在集成电路方面的协同,不仅是“输出”和“辐射”,更可以携手形成新的“集聚”。基于两地优势,基于新的产业需求,未来,以无锡基地为依托,完全可以汇聚起更多资本、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 V, c* p. H: H
8 R# \, f* P" w$ n2 P
: x7 v, n- G3 u5 L人和:提前攻关,今年底有望进入量产阶段+ _, a* I9 U# |$ q
: Z+ ?5 u5 @* \3 U1 f, n+ {$ m' e6 b- j7 n6 t; z& I6 J+ s x. U
f4 d9 u: B3 i. k" @' B: }1 R; _% j/ I- t* Z0 b
从2017年项目签约开始,华虹无锡项目就不断挑战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建厂速度纪录: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一共7个月;从打下第一根桩,到完成土建、开始设备搬入,14个月。下一步,预计再过3个月,整条生产线的设备将完成联调;到今年底,就有望进入量产阶段。% v* o) X6 g* P8 y- z( f( |5 U: N3 W2 b' m6 `
2 F/ ^' r7 ]+ L' I6 t, v x/ o4 V! `: F2 ^5 |
( K1 L3 v7 W+ G& I对集成电路产业来说,这种只争朝夕的效率和态度,既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巨额资本的使用效率,也是要抓住目前我国芯片需求旺盛的机会——某种意义上,能赶在5G牌照发放的同一天实现光刻机进驻,这既是巧合,也算是给长三角合作速度的一份奖励。9 ~7 V2 n2 B x
) ]& }1 I6 t5 R% s* [; M) Q& B. O, t$ d2 V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华虹无锡项目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间的高效协同,事实上,无锡把华虹基地定位为“一号工程”,各部门给予其全方位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华虹集团也是全力出击,拿出了只争朝夕的拼劲。1 t4 J0 h- K# |* W+ q1 b7 k& Z% Y" N% h, T3 e# i' D0 q9 H- [6 @
! g, c, Q1 g; j1 g4 t( Z
5 c( Q) O; z3 \7 ~, r7 p7 R m高效也不只是忘我工作。事实上,当无锡基地的厂房还没开工时,它在一年多后所需的关键工艺技术,上海总部就已安排了大量研发团队提前攻关。等到几个月后设备开始调试,研发成果就可立即应用到生产线上。9 R3 Y3 s, \. k0 O) b9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