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信号按照3W原则进行布线,什么是3w原则?( _7 Y8 j, \/ S( T) |% {3 D' z6 {. M" I9 W' R3 \! E0 q7 U
& ^ ?- x7 d7 ^2 i9 W5 F4 U5 Q3 e9 `8 o9 g8 {$ W& [
& I: W: a9 j3 m: T这里3W是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保持3倍线宽。你说3H也可以。但是这里H指的是线宽度。不是介质厚度。是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应保证线间距足够大,如果线中心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70%的线间电场不互相干扰,称为3W规则。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规则。7 Z$ M8 p6 \3 i8 s. h1 W: K$ B( q! E& M: x& |
" h1 q4 @; H% ]* S4 K' i+ m& C" u, U! {
' H( a; x) p: v* z) N6 {( P/ O& j& Y- N
) ]% k' W# M! p3W原则是一种设计者无须其他设计技术就可以遵守PCB布局的原则。但这种设计方法占用了很多面积,可能会使布线更加困难。使用3W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使走线间的耦合最小。这种原则可表示为:走线的距离间隔(走线中心间的距离)必须是单一走线宽度的三倍。另一种表示是:两个走线的距离间隔必须大于单一走线宽度的二倍。比如,时钟线为6mil宽,则其他走线只能在距这条走线2×6mil以外的地方布线,或者保证边到边的距离大于12mil。% x8 r8 o( D2 R
注意:3W原则代表的是逻辑电流中近似70%的通量边界,要想得到98%边界的近似,应该用10W原则。
! T3 U; z4 n- W5 Z1 v5 m) C3 b7 j3 W4 _# g
【注】3W原则是一种防止串扰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仅作为一种参考,并作为理解如何防止串扰的一种启发。实际PCB设计中,3W原则并不能完全满足避免串扰的要求。按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屏蔽地线的话,印制信号线之间大于lcm以上的距离才能很好地防止串扰,因此在PCB线路布线时,就需要在噪声源信号(如时钟走线)与非噪声源信号线之间,及受EFTlB、ESD等干扰的“脏“线与需要保护的“干净”线之间,不但要强制使用3W原则,而且还要进行屏蔽地线包地处理,以防止串扰的发生。另外,不是所有的PCB上的走线都必须遵照3W布线原则。使用这一设计指导原则,在PCB布线前,决定哪些条走线必须使用3W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Z; t) e8 m" }
. v4 _* u+ b+ g( ^5 h0 y& E. @4 D7 k j, Z+ D1 U
如图7-25所示,两条走线中间的印制线3有一个过孔。这个过孔通常与第三条走线相连,这条走线中可能通过一个易产生电磁破坏的信号。例如,复位线、音频或视频走线、模拟电乎控制走线或者I/O接口线等,它将以电感或电容的形式感受额外的电磁能量干扰。为最小化走线对过孔的串扰,相邻走线的距离间隔必须包括过孔直径和间隙间隔,如图7-25中所描述的那样,距离时钟线的2W范围内没有其他信号过孑L。对富含RF能量的走线的距离间隔也有同样的要求,这种走线上的能量可能会耦合到元件的引脚(管脚外露)上。7 V0 E) ^& O& t$ _' w! t4 h7 e
& s( P2 o3 S: \. h$ T( z1 `7 U; H7 a
3W原则的使用不只局限于时钟或周期信号走线,差分对(平衡的、ECL及类似敏感走线)也是3W主要的代表。对差分走线来说,走线对间的距离应为1W。电源层噪声和单端信号可能通过容性或感性耦合进差分对的走线。如果那些与差分对无关的走线的物理间隔不到3W,则干扰可能会引起数据的破坏。图7-26为在一个PCB结构中差分财走线布线的例子。' I& q) w- C+ a/ z4 P4 }" Q
! q, F; y( ^( K0 k- v0 f
( R3 d7 f8 @# {+ D3 R除上述技术之外,为在PCB中避免串扰,也应从PCB设计和布局方面来考虑,例如:! g- |& g! {" _
(1)根据功能分类逻辑器件系列,保持总线结构被严格控制。
/ X# ^7 M% [# i; x(2)最小化元器件之间的物理距离。- c# f, y1 t$ O
& T. |6 X" u5 J o! R# ?(3)高速信号线及元器件(如晶振)要远离I/()互连接口及其他易受数据干扰及耦合9 j4 [* g A" x- W; M6 V3 x+ i2 ~, P) a( ]* D/ {
影响的区域。# ?2 E ?; ?* M6 Z* @6 D, j4 T( R
" T) e0 b& i; p/ L6 ]$ m- A(4)对高速线提供正确的终端。. d" z) K w m ]8 U1 {
(5)避免长距离互相平行的走线布线,提供走线间足够的间隔以最小化电感耦合。' E7 J" `2 g4 C4 m
(6)相临层(微带或带状线)上的布线要互相垂直,以防止层间的电容耦合。* n- d6 b1 a5 a
( e/ P% B: C! T7 F4 S: ~5 r7 |(7)降低信号到地平面的距离间隔。. N6 K5 N2 f" X5 b1 \( T8 r+ K! V: J& A+ h& D5 g! k7 z
(8)分割和隔离高噪声发射源(时钟、I/O、高速互连),不同的信号分布在不同的层中。: V) | g3 d# ?, W6 t& q% l1 i/ j0 Q) G5 [ L1 O" Q
(9)尽可能地增大信号线间的距离,这可以有效地减少容性串扰。, d: o, b- p& E, }9 L' R; o4 S
7 }5 A3 S* s# n2 X/ U" e/ X
- O$ u9 F- Y, M j1 A2 [8 D+ D(10)降低引线电感,避免电路使用具有非常高阻抗的负载和非常低阻抗的负载,尽量使模拟电路负载阻抗稳定在loQ~lokQ之间。因为高阻抗的负载将增加容性串扰,在使用非常高阻抗负载的时候,由于工作电压较高,导致容性串扰增大,而在使用非常低阻抗负载的时候,由于工作电流很大,感性串扰将增加。/ M* ^ F4 P5 q. X% I# g3 l
' ]3 s- i6 ^/ d, [# a1 N2 z7 W/ K6 d" t4 T9 W& b: D( _. J4 N. O
(11)将高速周期信号布置在PCB酌内层。 V# z" \) G: n# W
1 [5 M2 ^9 P8 x+ I/ x(12)使用阻抗匹配技术,以保BT证信号完整性,防止过冲。 ^: m0 I0 Z2 U5 d+ I7 w7 d h8 d) w( E
1 X! Q4 b* ^7 I- }' M% c4 p+ d9 ~9 ]" o0 Y
(13)注意对具有快速上升沿(tr≤3ns)的信号,进行包地等防串扰处理,将一些受EFTlB或ESD干扰且未经滤波处理的信号线布置在PCB的边缘。( R, t, n) J7 i2 `; n: ? ~1 ]% M/ x; {% f; _' T, I
- i7 O0 ^" w% |! [( `
5 f1 A& \. U( K8 Q% i) n5 ?(14)尽量采用地平面,使用地平面的信号线相对于不使用地平面的信号线来说将获得15~20dB的衰减。3 r- ]4 w- j1 j* y B, Q/ t9 z0 ^3 o% F* l. R4 l$ r: o
(15)信号高频信号和敏感信号进行包地处理,双面板中使用包地技术将获得10~15dB0 n; g. m$ J4 t2 N; z7 G9 r
的衰减。! m0 \7 i5 T/ N& ?% `# ]
(16)使用平衡线,屏蔽线或同轴线。
/ ?( F) ~8 A/ _(17)对骚扰信号线和敏感线进行滤波处理。
! |, M8 H( S0 z+ `' B4 S% ]2 n% U- O$ Z
# M# T. R6 l& k# T$ f4 U(18)合理设置层和布线,合理设置布线层和布线间距,减小并行信号长度,缩短信号层与平面层的间距,增大信号线间距,减小并行信号线长度(在关键长度范围内),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小串扰。
( d) H+ i: z! Y# s0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