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楼主: 静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源板layout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4-6 18:00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3-4-9 23:45 | 只看该作者
大哥 你在卡玩笑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3-4-10 08:45 | 只看该作者
布电源板要注意哪些安规啊,希望有实力的版主能解答一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27 15:18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19#
    发表于 2013-4-17 23:2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3 15:1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0#
    发表于 2013-4-18 07:56 | 只看该作者
    serenaxu 发表于 2012-11-9 09:22
    7 ?8 b. E2 A! F  T  Y/ f有些电源IC的输入、输出脚有几个滤波电容,有大有小) K* \0 q% N, i! F+ X
    请问哪个电容靠近IC脚比较好?

    / v0 D9 C7 Y+ |最小靠最近,就像喝水一样,你先看茶杯,再看水桶,然后水缸,水井  。。。。江河,不可舍近求远,万法皆通大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20 15:3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1#
    发表于 2013-4-18 11:13 | 只看该作者
    serenaxu 发表于 2012-11-9 09:22 : S+ q. Q8 d* E) U
    有些电源IC的输入、输出脚有几个滤波电容,有大有小
    7 c# C- @/ a& c2 i/ ^1 E请问哪个电容靠近IC脚比较好?

    & D/ O0 @# X- G, b你要看哪个是稳压,哪个是滤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20 15:3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2#
    发表于 2013-4-18 11:14 | 只看该作者
    伊蚊 发表于 2013-4-10 08:45 % P) v. z3 n% S. F: U
    布电源板要注意哪些安规啊,希望有实力的版主能解答一下!

    / I! F' ]7 K. N0 H& X" ~哪你要看你的 产品是卖往哪里,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不同的安规标准7 m! E- g' H) K$ U&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3-4-18 14:20 | 只看该作者
    szc1983 发表于 2011-12-23 01:34
    : Z- y5 H7 b( L: f3 `. Q' v1 e# M特别是光电耦合器模拟和数字地间跨接的问题需要怎么处理

    0 }' h2 v: ^2 \" F; P$ |3 k光耦初级与次级一定要分割清楚,有必要的话,光耦下还要铣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3-6-6 16:24 | 只看该作者
    电源板的主功率回路尽量小,高频要考虑EMC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3-6-8 17:12 | 只看该作者
    答案不一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3-6-12 23:40 | 只看该作者
    三次电源:  S/ O, b5 E9 R9 p+ A5 [9 s5 O0 m
    1. 输入/出电容靠近管脚放置,输入电容容值小的电容更靠近管脚,输出电容容值大的更靠近管脚。
    % B1 A- ?, R0 b0 G/ l9 F/ ^" R2. 控制信号尽量做宽,降低走线感抗,可以有效降低控制信号上的噪声,防止低温下出现电源复位。
    7 W4 d- C) s- ]9 [" E, e% [3. 功率地和小信号地做单点汇接,汇接线尽量走粗,降低感抗,原因同上。
    " @  d) d) M# p' t! A4. 输出输入电容的地回流路径圈圈竟可能做小。
    + t* z* A  o' M, z, ]$ p/ C& S5. 温升在10°时候,电流按照1oz铜厚=1A,10mil孔径过孔一个=1A,此为保守估计。
    & Q9 v- T, C. ~6. 电源的输入输出管脚附近是开关噪声很大的地方,尽量不要有其他走线在焊盘下层穿过。" j# W, f* r6 }. x4 u. R  n' h
    二次电源6 K0 {8 f5 x3 \6 C
    1. 电流和上边说的一样来算
    7 A9 z- U2 @  u2. 注意原副边安规要求,表层2mm,内层30mil的距离,要有清晰的分隔带,光耦,桥变压器跨在分隔带上。: Y5 T" g' r; Z* q
    3. BUCK,桥,或者推挽,BOOST等等的上下MOS管的回流路径做小,铜皮尽量表层铺大,加强散热。回路感抗做小,减少MOS管应力
    # {: Y+ G& G# _, r9 k. ]4. 吸收电路的走线尽量走宽,最好能普通皮,可以减少感抗,降低MOS应力& @) W8 Z1 @- l
    5. 功率部分和小信号部分地分割,在第二层做单点汇接,汇接宽度在3-4mm左右,不要在瓷片电容附近汇接,最好的汇接为止在电解电容的地附近。
    % e- r6 n$ s# c2 u; @6. 驱动芯片尽量靠近MOS放置,减少驱动线长度。下管的驱动线回流是地,上管驱动线回流是SW信号,需要伴随走线。6 B5 u0 y+ I1 S5 W
    还有些常规的安规爬电距离避让不用说了。这只是我个人经验,很不全面,如有问题请大家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3-6-26 13:46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的电源类型, layout 处理不一样.比如  LDO/BUCK/BOOST.( s/ V+ f' I( x& V
    8 V* |' v" W+ U9 i+ s8 G& f* ]
    [2、输入与输出地尽量分隔开。/ ]   这样的理解太机械. 主要是缩短关键的回流路径.0 Y+ g% N$ _. X2 v' p2 V
    3 T* x0 k- v% F2 A2 ~4 ^$ A
    一般来说, 输出电流10A 以下还是比较简单. 20A 以上Trace,VIA 要刻意的放置了.$ D, o3 M7 D! b) ?. n; P
    - J( X8 y3 U1 a/ |& C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6-29 15:49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8#
    发表于 2013-7-4 06:2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电源板的走线,有些地方并不是走线越粗越好,像dv/dt比较的走线应该是在满足过流的情况下宽度越小越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3-7-4 10:53 | 只看该作者
    大神们弄点资料上来学习下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1-19 16:1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0#
    发表于 2013-7-5 08:37 | 只看该作者
    我多看,少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19 05:5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