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送检样品为某PCBA板,该PCB板经过SMT后,发现少量焊盘出现上锡不良现象,样品的失效率大概在千分之三左右。该PCB板焊盘表面处理工艺为化学沉锡,该PCB板为双面贴片,出现上锡不良的焊盘均位于第二贴片面。
3 l1 U* f( U3 s# v4 C7 O2. 分析方法简述
x3 t( @9 }+ z$ ^* u2.1 样品外观观察 如图1所示,通过对失效焊盘进行显微放大观察,焊盘存在不上锡现象,焊盘表面未发现明显变色等异常情况。 PCB焊盘上锡不良失效分析% ^4 y8 o6 ^0 p% w/ C5 }
# @- n/ o: _! O9 @4 t! v( B2 j
v; W4 k) K/ P/ x- D+ N2.2 焊盘表面SEM+EDS分析 如图2~4所示,对NG焊盘、过炉一次焊盘、未过炉焊盘分别进行表面SEM观察和EDS成分分析,未过炉焊盘表面沉锡层成型良好,过炉一次焊盘和失效焊盘表面沉锡层出现重结晶,表面均未发现异常元素; 焊盘表面SEM+EDS分析1 7 M: I O( A' \0 B( b. E: i
焊盘表面SEM+EDS分析2 8 O* k r" {& T4 R
焊盘表面SEM+EDS分析39 ?3 a! ~' z/ U4 B8 O% {
) |" ]9 |; h& @( j( l2.3 焊盘FIB制样剖面分析 如图5所示,利用FIB技术对失效焊盘、过炉一次焊盘及未过炉焊盘制作剖面,对剖面表层进行成分线扫描,发现NG焊盘表层已经出现Cu元素,说明Cu已经扩散至锡层表面;过炉一次焊盘表层在0.3μm左右深度出现Cu元素,说明过炉一次焊盘后,纯锡层厚度约为0.3μm;未过炉焊盘的表层在0.8μm左右深度出现Cu元素,说明未过炉焊盘的纯锡层厚度约为0.8μm。鉴于EDS测试精度较低,误差相对较大,接下来采用AES对焊盘表面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 焊盘FIB制样剖面分析
# P' |& A6 q. N9 |+ k, d $ k6 H; y( i8 _1 ^6 A" }
2.4 焊盘表面AES成分分析 对NG焊盘和过炉一次焊盘的极表面成分进行分析, NG焊盘在0~200nm深度范围内,主要为Sn、O元素,200~350nm深度范围内,为铜锡合金,几乎不存在纯锡层;过炉一次焊盘在0~140nm深度范围内主要为锡层,之后出现元素Cu(金属化合物),如图12~15所示。 焊盘表面AES成分分析
) x O0 q" F6 y! J焊盘表面AES成分分析3
# t$ g% ~ V8 D% x) M( _8 z2 d焊盘表面AES成分分析2
; u6 d8 B! p1 |" l( c! e & [) U& M0 M3 n& P/ q
$ v- }6 K/ U, a6 Z* K3. 分析与讨论 * P# n- C4 M9 N, J" N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导致焊盘不上锡的原因总结如下: a). NG焊盘表面纯锡层已经完全消耗殆尽(表层氧化,内部则转化为金属间化合物),不能满足良好的可焊性要求; b). 焊盘经过过炉一次时,高温会促使锡与铜相互扩散,形成合金层,导致纯锡层变薄; c). NG焊盘在SMT贴装前已经过完一次炉,在过炉过程中,表层锡会被氧化,同时高温加剧锡与铜相互扩散,形成铜锡合金,使铜锡合金层变厚,锡层变薄。当锡层厚度小于0.2μm,焊盘将不能保证良好的可焊性,出现上锡不良失效。 4. 建议 (1)采用氮气作为SMT保护气氛; (2)增加PCB板沉锡层厚度,保证在过炉一次后,锡层厚度仍能满足可焊性要求; " A0 D$ @, v. a( t& K
4 K* c5 D6 k# G+ X2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