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制定顶层规章制度/ |) M z% \0 i Y3 Q
8 ~+ N/ B5 C( N" }2 l制定基于过程管理的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质量控制细则,规范元器件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使元器件研制、生产、鉴定、应用验证、处置及反馈过程透明、可视,确保元器件国产化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有效保证国产化元器件的批次一致性、验证充分性和使用可靠性。
$ s3 T+ I R% I- s5 z- s
- T, [/ H4 W: \, Z2、加强用研双方技术沟通
/ w) k* M& ]) q2 u" u
2 Q ]" `8 I6 m M为避免国产新研元器件研而不用所导致上机率低的问题,整机单位和元器件研制单位应加强交流,对元器件的技术需求、工艺、环境适应性等要求进行充分沟通。整机单位可结合以往类似元器件的使用经验,协助元器件研制单位改进提升。元器件研制单位应开展与进口元器件的全参数对比分析和验证,包括性能指标、外围电路匹配、环境适应性等,确保国产化元器件的性能水平能够与进口元器件全面相同,充分满足整机单位的使用需求。如电源模块,除了满足功率要求外,还应开展拉偏情况下的带载能力、纹波等的验证。
: k, A9 E* X* r) a+ \& w& e4 D! C
' l& d" a6 w+ c; B& q: D. n同时,整机单位应优化设计,通过系统的解决方案弥补国产化产品的不足,使系统的整体能力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可加强微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弥补因国产化带来的重量、功耗增加等问题。如结合航空航天装备特点,根据系统处理架构、处理算法等开发专用处理芯片,减少对FPGA , PowerPC , DSP等高端芯片的依赖。0 w" Q9 G' P* m; P9 s
( P/ K2 \( B% t
3、加强设计和试验验证. g; D. z- W& k! J+ S. G
$ B; P! N+ c1 Y' g5 R/ y对于封装与进口元器件有差异的元器件,元器件研制单位应结合整机单位的使用需求,提高设计能力,充分利用热仿真、力学仿真等仿真设计手段,尽可能确保优化封装后的国产化元器件能够满足整机的可靠性要求。如某国产元器件在设计研制阶段,开展了热仿真、应力仿真,优化结构设计,增加加固措施,经温度循环验证,成功解决了多次温度循环后元器件的脱焊问题。. x: f" F4 o2 y2 J$ a
7 z0 X' u# e% Y9 P/ j+ ]: {
4、开展可靠性强化试验和补充验证9 k; ]; e2 f/ @
& y: {! L6 c* P& W$ s0 T, I
为避免部分缺陷无法在应用验证中充分暴露的问题,可针对重要元器件,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功率器件等开展可靠性强化试验,确定元器件的使用边界,针对暴露的问题展开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u* f. n) c" M# ]7 I
h: E; ?2 Q5 Q* p' y, K+ {& Z1 K对于已有其他整机单位使用过的国产化元器件,整机单位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开展补充验证,重点针对匹配性问题或指标无法体现的特性进行验证,确保国产化元器件能够满足整机单位的需求。如涉及到工艺或环境适应性的改进,元器件研制单位可推广到其他整机单位.有利于提升装备质量。
, _" W" R0 G/ b6 Z( E- ]* r2 t& g% i6 j4 L/ G2 j# W
5、加强元器件研制单位的质量控制$ ~7 |( g) N( j3 B
5 h4 u5 X2 H# R- b) [; A$ l整机单位应向元器件研制单位及时传递顶层质量要求,并对元器件研制单位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审查和监控,明确关键参数的质量一致性要求。元器件研制单位应加强元器件、原材料的选用控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细则,控制元器件的设计、生产和检验过程,尤其要加强对特殊过程、关键工艺技术的控制,以确保元器件批次内、批次间的质量一致性。8 g T2 Q+ b% }2 @& U% N
. J3 u; `: Q' S% D% m
6、建设国产元器件的信息化系统5 F0 \0 P/ ]- F% }5 V5 G
2 \5 Y4 q3 s4 q1 d为了更有效地推广国产元器件的应用,在国家层面建设国产元器件的信息化系统。国产元器件信息化系统可定期对元器件相关信息,如研制背景、性能指标、研制情况、鉴定情况、验证情况、整机使用情况等进行更新和维护,提高国产化替代元器件的选用效率,让更多的整机单位了解国产元器件的信息。整机单位也可将验证和使用过程的问题共享到信息系统中,为国产化替代验证提供有力的支撑,其他同行也可避免再走弯路,提高国产元器件的设计和使用质量。
# \) a; h2 d#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