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和遍在的连接已使世界“沉浸”在无线连接的汪洋大海——从不断增长的地面和非地面蜂窝基础设施,以及其所需的支持性光纤和无线回传网络,一直到通过最新开发的协议和SoC、将数十亿个传感器的数据发送到云端的大规模物联网生态系统。2 p4 Q) ?2 | O* U# J: p
; c: s8 @* y6 [预计在2025年以前,全球数据量(datasphere)每年将达到175ZB。而到2030年以前,相关连接设备的数量预计将达到500亿部(台)。但是,传统的分布式感测加云端集中处理数据的方案在安全性、功耗管理和延迟(端到端)方面都存在严重制限。5G标准中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要求端对端(E2E)延迟不得高于数十毫秒。这就导致了将数据处理推到边缘端、避免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进行汇聚,以减少在上下行链路的传输中产生的巨大开销。这么做,也同时提升了网络的敏捷性和可扩展性。9 T. T& Z; ^% S7 t" c( D! h
. Q, j! ~1 i, P& p& J
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发展,为推动边缘端的这一洞察视角带来了希望。但这些方案具有巨大的计算负荷,是传统软件和嵌入式处理器方法无法满足的。此外,随着工艺制程的推进,高昂的超专业化专用IC(ASIC)的开发和生产成本,是边缘设备无法承受的。而且, ASIC不具可重构性(reconfigurability),因而严重限制了任何潜在的系统升级可能。对于新一代边缘应用所需要的逻辑容量来说,传统的FPGA方案通常都过于昂贵和耗电。
1 @0 z, W" @ a4 l
9 Y; A; z+ I: B+ W/ @# U边缘计算的细分市场要求设备具有极低的功耗、紧凑的外形尺寸、面对数据变化的敏捷响应、以及借助远程升级能力紧随AI的演进——所有这些都要以合理的价格实现。实际上,这是FPGA的天然优势,在灵活、硬件可定制的平台上加速计算密集型任务方面,FPGA是天生王者。但是,许多现成的FPGA都是面向数据中心应用的,而在数据中心整体功耗与成本核算里,是完全可以承受FPGA的那点“奢华”的。幸运的是,有一款解决方案:借助易灵思的 钛金系列FPGA系列,其先进的Quantum计算架构可直面近端数据(near-data)计算的需求,可灵活配置多达一百万个逻辑单元(LE),并且无论应用如何,都可轻松布线,实现超高的资源利用率。- k; F, w { u$ X8 j4 |8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