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高速PCB设计中,往往需要采用多层PCB,而过孔是多层PCB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板儿妹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高速PCB中的过孔设计。
# k/ l% ? l' o+ k) k# w9 [7 R4 Q$ D# y! ?& X7 m
4 B& S8 k5 L0 k- _- B9 s0 P高速PCB中过孔的影响' S7 w0 M0 Z3 n, Y" L
. O5 y6 U+ ]6 Q高速PCB多层板中,信号从某层互连线传输到另一层互连线就需要通过过孔来实现连接,在频率低于1GHz时,过孔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连接作用,其寄生电容、电感可以忽略。
. h9 P4 ^& z; i5 h$ B- A" g( l7 K) }4 Y# \9 F3 O1 b2 D
当频率高于1 GHz后,过孔的寄生效应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就不能忽略,此时过孔在传输路径上表现为阻抗不连续的断点,会产生信号的反射、延时、衰减等信号完整性问题。
7 I! @8 ~/ W: V
H0 V6 H) S! |: t' E% R当信号通过过孔传输至另外一层时,信号线的参考层同时也作为过孔信号的返回路径,并且返回电流会通过电容耦合在参考层间流动,并引起地弹等问题。
) E2 n* ?3 N0 R
+ }3 q& y. t* F1 v6 e1 r' s @' z过孔的类型* U$ V+ x e K" x
. z1 _0 p. b* V; M过孔一般又分为三类:通孔、盲孔和埋孔。# m" X0 u. N5 ?0 b% X% @# g
% d4 [+ m" F$ i9 R% a) s t5 f- K# s
盲孔:指位于印刷线路板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与孔径通常不超过一定的比率。1 s: N" T/ |4 a/ }% E
- K$ H8 T7 `) ?
埋孔:指位于印刷线路板内层的连接孔,它不会延伸到线路板的表面。- g0 A0 Q7 `3 g# R" U0 [ C
& H- Y' q% n/ p" w) ~& P( e通孔:这种孔穿过整个线路板,可用于实现内部互连或作为元件的安装定位孔。由于通孔在工艺上更易于实现,成本较低,所以一般印制电路板均使用。% S% I& P' m; a, q# d
: S8 Q0 v8 R% `5 U: k' c
过孔的寄生电容3 y3 ~% ~: x# e f
/ p7 b+ F( V s' [
过孔本身存在着对地的寄生电容,若过孔在铺地层上的隔离孔直径为D2,过孔焊盘的直径为D1,PCB的厚度为T,板基材介电常数为ε,则过孔的寄生电容大小近似于:
# U3 ]& b1 f* e$ L; f: |$ e" `& u( G4 B; Z+ ?# _4 ~
C =1.41εTD1/(D2-D1)
8 ^% m a5 S# m) I/ p% H9 F
, l7 Z& n$ h% ]# R, R) G过孔的寄生电容会给电路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延长了信号的上升时间,降低了电路的速度,电容值越小则影响越小。
1 W+ ^7 M1 b( b; ~7 [! N: [1 k5 Y
! p; [) j8 L4 b/ `9 x8 t过孔的寄生电感
' i6 [1 j& _; T3 F6 _
4 T, t& H) i' H% T过孔本身就存在寄生电感,在高速数字电路的设计中,过孔的寄生电感带来的危害往往大于寄生电容的影响。过孔的寄生串联电感会削弱旁路电容的作用,减弱整个电源系统的滤波效用。若L指过孔的电感,h是过孔的长度,d是中心钻孔的直径,过孔的寄生电感近似于:
* [+ ~) F+ a) e$ Q# z2 Z( Z" L- M! ?9 f2 A
L=5.08h[ln(4h/d) 1]! S1 G% s. z7 y9 }
" }: y7 T' q$ v从式中可以看出,过孔的直径对电感的影响较小,而对电感影响最大的是过孔的长度。5 F/ m8 {5 F% [( X: E% z1 n
# j, r5 L9 u+ i* |5 Z/ H5 H
g1 b7 }2 ~" ^1 z% M高速PCB中的过孔设计2 `$ v7 B) m. Q- e7 ?- E# \% y
) ?8 L4 u6 r- x! X
在高速PCB设计中,看似简单的过孔往往也会给电路的设计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为了减小过孔的寄生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设计中可以尽量做到:, g. k$ i" V& Q/ t( P
. `4 S- o' V! Z# s3 O# H- D(1)选择合理的过孔尺寸。对于多层一般密度的PCB 设计来说,选用0.25mm/0.51mm/0.91mm(钻孔/ 焊盘/ POWER 隔离区)的过孔较好;对于一些高密度的PCB 也可以使用0.20mm/0.46mm/0.86mm 的过孔,也可以尝试非穿导孔;对于电源或地线的过孔则可以考虑使用较大尺寸,以减小阻抗;* B$ x' k7 G/ I- K W+ M
3 ?( ?( T, y; z4 W6 t
(2)POWER隔离区越大越好,考虑PCB 上的过孔密度,一般为D1=D2+0.41;3 ~- I& v+ p) a/ Z
( E6 V( H$ n8 S8 K4 A7 z& I/ ?
(3)PCB 上的信号走线尽量不换层,也就是说尽量减少过孔;3 o0 E q( _+ o/ M! W5 {4 l
( `' D8 |7 c6 G ]9 W; r
(4)使用较薄的PCB有利于减小过孔的两种寄生参数;
{ T: t2 M" O* Q# @6 t+ D3 b4 x' Y! l& G m/ |; L
(5)电源和地的管脚要就近过孔,过孔和管脚之间的引线越短越好,因为它们会导致电感的增加。同时电源和地的引线要尽可能粗,以减少阻抗; ]( M+ w: a, g1 H, c5 \
5 C7 g5 |3 ^2 M2 d6 M- w(6)在信号换层的过孔附近放置一些接地过孔,以便为信号提供短距离回路。
, y5 z: t) B7 _- N* [4 u) D; w; I, g& S5 f# ^3 y
此外,过孔长度也是影响过孔电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用于顶、底层导通的过孔,过孔长度等于PCB厚度,由于PCB层数的不断增加,PCB厚度常常会达到5 mm以上。然而,高速PCB设计时,为减小过孔带来的问题,过孔长度一般控制在2.0mm以内。对于过孔长度大于2.0 mm过孔,通过增加过孔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过孔阻抗连续性。当过孔长度为1.0 mm及以下时,最佳过孔孔径为0.20 mm - 0.30 m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