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天来聊一下安装孔(Mounting Hole)。安装孔看似简单,但其实里面有不少门道。先来做个小测验,看看您能得几分:9 o5 m" ~, ^$ C1 I: T
4 ?$ u5 Z* }1 |8 z! A如果使用M3的螺钉,在PCB上的安装孔封装该怎么画?$ j X4 ?! g+ j8 {
# q: X: A" d% ]; x安装孔是否需要敷铜,是否需要接地?7 i2 J' K; D. I/ M
9 B% L$ [7 i# _1 a
有没有用过带过孔的安装孔,知道为什么要带过孔吗?
6 D6 y1 q" y/ {2 J; X% Y6 o5 V7 k4 p9 z; i8 ^9 ^
嗯,今天讨论的就是下图中的“孔”:
' i. n: ? n. S2 c8 Z7 S; a C. E& Z# E
正文开始,我是分割线: K7 z! r7 S' y) |4 _
! j/ s7 I- y5 ]* B0 J( h+ a安装孔每块PCB上都有,但却很少有相关的文档或设计规范。即使是大型的电子企业,一般也只会对Mark点(工艺部门)和测试点(QA/质量管控部门)提出规范。但对于工程师来说,任何微小的错误都会导致PCB的设计或质量问题,因此掌握安装孔的设计方法也非常重要。
+ U9 O9 \' v5 E3 P, s( G) f
0 C' F9 ~( N: }, o1 M安装孔设计首要原则 ^3 i6 r! }0 D" M1 ?! r
1 L' d9 r6 W+ w7 w( m, [! P, m7 n不要忘记摆放安装孔!!!# [7 g/ y0 [( u9 C3 A
p4 z" T! C6 R估计大家看到这里都笑了,没有安装孔板子怎么装配?这怎么可能忘记呢?
2 z, N3 E9 u. U' X. {6 M3 D- ]" G2 C4 d' Q9 P' z' C- X" Z
明确的告诉大家,非常有可能!比如结构工程师壳体还没设计完成,给不出准确的装配尺寸,勤劳的EE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先做起Layout,遇到板子比较小、线路特别密的情况,等Layout完成会忽然发现已经没有摆放安装孔的地方了...! ~9 S! U2 q( z! d$ ?. k6 w/ b
4 \: V) B! `* D' ]1 m, o0 }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安装孔不只是PCB装配到系统上,也有可能是其他部件装配到PCB上,比如散热器。小编在第一次设计主板时候就遇到过这种尴尬,在Layout一款AMD CPU的主板时,全部的精力都放在BGA芯片的各种扇出、线长匹配、阻抗匹配,差不多要完工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款CPU是必须要装Heatsink的,然而我根本就没有考虑Heatsink安装孔的位置...
) V, e2 m( b4 U( q) E3 y% s
" C- h6 z+ M3 N/ W' L安装孔理论知识: e- y, U# g" K/ ?5 i
( n0 u8 `1 C: z2 _( _研究安装孔前先了解一下螺钉套件:
& J7 f, a* z! I% r4 V* M) D$ F
N& q8 J( R/ c2 Y紧固件通常由螺钉、螺母、平垫圈、锁紧垫圈组成。在PCB的装配中,有时用不到螺母和锁紧垫圈。# l* G0 S- _3 {6 @
/ [: u3 M- G! M3 q& j
常有的安装孔有以下3种:
2 j' J$ i2 a( m. H; y
% ]2 H% g) l% ^1 c1 A9 B4 E非支撑孔(Unsupported)2 v* \- c1 C8 I5 H( V1 _- E
6 ?" C0 S" ]+ x非支撑孔孔壁无镀层,上下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焊盘。非支撑孔不会连接地平面或其他网络,仅仅是为了安装、固定。因此在PCB上使用非支撑孔时,除了考虑孔的直径外,还需要摆放一个Keepout,为螺钉头留出空间。' N F3 f) j- D; m) s
6 ?# ?, m8 V5 v7 n5 d2 S8 A典型的非支撑孔在AD里如下图所示,由一个Multilayer的Pad和一个Keepout画的圆组成。无须设置特殊的阻焊、助焊。% ~+ z N( }4 f L2 m% [3 B
1 k1 s3 H) `" N* [ c" `
3D视图如下,孔壁没有镀层(铜皮)# k- Y: }- G9 a4 o1 _! B
, J. ^' U Q4 U' N+ l支撑孔(Supported)- @7 n6 D* q3 P) F# t/ C: o+ z
! B* q/ M: o2 Y( M1 T支撑孔孔壁有镀层,上下都有焊盘,通常与地平面相连,且通常以直连的方式,不使用热焊盘(thermal relief)。支撑孔不需要Keepout,但焊盘在每个层的直径可以不同。 {1 Q3 E. @6 s
/ c5 F ^* M8 T; O9 \% v* B
典型的支撑孔在AD里如下图所示,仅由一个Multilayer的焊盘组成
; Z% T1 ~- h& S! F" w, b. b
, V# a0 S- M2 v' C' I该Pad的属性如下图,可以将内层Pad的直径设小一点,当然也可以和顶层、底层相同。由于需要接地,设置了阻焊,便于螺钉与铜皮充分接触。
; G8 v/ y+ ~8 I) h' f& }: P: Z" s: z6 ?1 n9 Q+ x
; q9 k7 c4 x: ]1 z7 a
# Y/ j6 ]) ?5 i% S. |# ?5 b) K支撑孔在3D中的效果如下图,注意孔壁的敷铜及Pad:4 f& y4 U* Y7 Q/ Z( {- P
/ W, R/ b P2 n. `
0 F, V- o( W: E$ ?; Q& N) ?
+ U7 P1 H7 o- j带过孔的支撑孔(Supported with Via)$ |5 O* K1 j1 ^; b0 b
$ B" W3 s; o, c5 Z3 @! j这种安装孔和支撑孔类似,但是在安装孔上又添加了一组过孔,如下图所示:4 l& V" c& \2 E; M: h. r0 B
% t" E9 m! U4 U" F1 p% s' s: M! B) Y: @" m/ l! V1 C
添加过孔主要有两个原因:1 B/ t2 G1 w1 F% ~2 C( p
' b1 z9 f7 c1 m. |. t7 G
螺钉拧入安装孔时可能会造成孔壁的铜皮剥落,添加过孔后可以保证螺钉头与地平面仍有充分的连接8 X# r' n' J0 @
* b6 ]# V: ? `/ h3 @0 y拧螺钉的时候如果力矩过大,过孔可以给PCB提供额外的保护) M6 t, A: a+ v* w
% b7 s; A/ _ D
安装孔上过孔的平均直径为0.5mm。; f6 X3 I. C1 E$ E& P6 ]8 a
+ ~7 b2 F8 i) r' r* i- v安装孔设计规范
3 @! I; l1 x; v+ }+ |- l' c& J% V. [# `0 K
现在来看下如果确定了螺钉的尺寸,如何来设计安装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紧配合安装及松配合安装。
: E* G& F! Y# p) i( o3 E, B% N. J2 t; \
先看下紧配合安装的ISO标准:' P( w& i: U. s$ a
0 c- m9 ^- \' [, R) [# N' H8 k6 H1 x% L$ O8 N
表中将安装孔是否敷铜的情况做了区分,上方为PTH的的场景、下方为NPTH的场景。对于PTH的场景,又细分了是否使用垫片的情况,Pan Head为直接用螺钉头固定,Flat Washer为使用垫片的情况。
3 }% x4 Y4 i+ W$ Y& s) l9 _/ n2 Q* c$ g; e/ F* T. {% g. W; N% g6 ]
以红色框中的数据为例,对于M3x0.5(直径3mm,螺距0.5mm)的螺钉,安装孔应该设计:
k ^8 { W0 }. l- i2 B
2 b3 Z8 [1 J2 f: j不使用垫片:孔径为3.1;焊盘直径6.1;摆放空间6.6
7 D: \! T P, P6 F0 u7 o2 V
. V+ E/ k4 `7 j3 B; p0 z使用垫片:孔径为3.1;焊盘直径7.3;摆放空间7.8
P3 r* g- l1 k, G( x
6 k6 g1 P' k/ a5 l- z+ M8 K绿色框中为NPTH的场景,可以看到同样的M3,孔径尺寸为3.1,摆放空间同样为7.8,但焊盘尺寸仅为1,小了很多,这是由于不需要紧密接触进行接地。- r/ u. o( Z3 Q# E; \$ m# P: y2 y, \
- w3 j& F; X9 r
再看下送松配合安装的ISO标准:
1 m0 p# v; R, ]4 a/ H1 F3 K; b; {3 N/ r1 M
. r- Z# ] a& V. W4 t5 M4 n" j+ Y
可以看到,松配合安装下无论是孔径、焊盘直径还是摆放空间,都比紧配合安装要大。通常来说,松配合安装仅用于尺寸超过100mm的大板子。3 f) s) G3 y) k' N) V
0 `: D; Y( W( c; |* D通常情况下,小板都需要使用紧配合安装。
! A( M$ K9 v9 t" k6 I7 g! S6 a
) l& F2 c! D1 q8 ^( y0 ?
{4 y7 z+ p1 G- W' t& A7 q2 r5 E: k, M8 W
最后,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在设计中,还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板卡。希望小编的"惨痛经历"和"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各位工程师少走弯路,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规范”的设计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