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8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IBM到华为,IPD端到端流程如何带动管理提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25 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98年8月,华为与IBM公司合作启动了“IT策略与规划”(IT S&P)项目,开始规划华为未来3~5年需要开展的业务变革和IT项目,其中包括了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应链)、IT系统重整、财务四统一等8个项目,IPD和ISC是其中的重点。

7 W7 f; i0 p! R2 g5 [7 ~7 k
IBM全球服务部负责的IT战略与规划项目启动后,IBM派出了10位以上顾问常驻华为,顾问费开支巨大。此外,华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配合IBM项目组的管理工程部,也有300多人。内部人士的估计是,整个变革项目的费用不低于10亿元。期间华为的平均营业收入大概是200亿元左右,而且还经历了2002年营业收入下滑的“华为的冬天”。
5 _8 h5 f/ Z% u$ Z4 P% q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IPD)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IPD的思想来源于美国PRTM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

* O8 A, g: ?3 p7 u7 V/ ?/ O( y5 W
IPD强调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在产品设计中就构建产品质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务性等方面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IPD将产品开发作为一项投资进行管理。在产品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从商业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评估,以确保产品投资回报的实现或尽可能减少投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
+ \0 M- B: K; ]+ a  B  d6 H9 q0 @. T
最先将IPD付诸实践的是IBM公司。1992年IBM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遭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司销售收入停止增长,利润急剧下降。郭士纳正式在此时出任IBM公司CEO,经过分析,他发现IBM在研发费用、研发损失费用和产品上市时间等几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业界最佳。

& y# |  H$ ~. [  n0 q: \$ I; F+ \
为了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郭士纳提出了将产品上市时间压缩一半,在不影响产品开发结果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减少一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IBM公司率先应用了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方法,在综合了许多业界最佳实践要素的框架指导下,从流程重整和产品重整两个方面来达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利润、有效地进行产品开发、为顾客和股东提供更大价值的目标。
* S! @7 Y, r$ e2 M! h. ^% P; v0 {
IPD作为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
1 i3 ~  e# [8 z
(1)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IPD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设置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种植还是改变方向。

  Q+ N: f+ k2 r
(2)基于市场的开发。IPD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为此,IPD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步,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
; K6 g% J: J' V$ s# B/ O/ B* _
(3)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ctDevelopmentTeam),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

5 |- I4 w3 \1 Z" d
(4)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的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这样可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2 Q' B6 H7 W3 N) q( I" o! ]7 V/ @. Z- c
(5)重用性。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BuildingBlock)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 P" x* E; n7 y* ?! R; X1 F. J
(6)结构化的流程。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过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
+ \5 T4 j; O  q
这一方法的实施也使得技术强大但缺乏章法的IBM进而获得了新生,成功地推动了IBM技术向市场转化的商业路径,使企业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IPD在IBM这个巨人身上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Z2 m6 G, `4 O( F
. [7 k1 l8 K# I
1997年,华为也遇到了当初IBM公司遭遇的问题,华为在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矛盾重重。华为在中国市场得以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狼性”,即敏锐的嗅觉来把握市场需求并迅速推出产品。但是,华为的技术人员重功能开发、轻产品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因此,开发出来的产品到了市场上之后许多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
2 Q$ n9 [6 @) }* i% @" k; y/ s4 H
在1999年之前,华为已经开始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效益递减现象。
+ `  e  d, U' Q7 C
过去的十年间,华为之所以能够在与国际对手的竞争中发展起来,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二是基于中国市场特点的营销能力。相对的成本优势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的基本优势。

4 V' k. R& N" M' l# i
中国企业的所谓成本优势大多建立在人力成本或其他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

8 H; p& G3 N& q' y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必然会随之提高,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外一个就是降低采购成本,而在现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进程中,如果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话,这一点也无法继续保持。因此,持续降低成本的努力方向将会逐步从仅仅降低投入成本转向降低企业运营过程的所有环节的成本。
4 r, q/ {. p( p7 W& u2 m6 N, @% C
对于还未完全结束粗放型经营的华为来说,它开发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极端复杂的大型产品系统,如C&C08交换机、GSM、数据通讯、WCDMA等,其软件规模均超过了千万行代码,由分布在不同领域里的数千名开发人员历时两至三年方能完成。要管理和协调这么一支庞大的开发团队,保证千万行代码不出现差错,不仅需要超人的智慧,更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

, J, z! [# h: i% x
1997年开始近距离观察IBM之后,任正非发现,IBM等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模式不是单纯为了提高产品开发速度,而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之下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ITM,TimeToMarket)。
6 F! }2 x7 e  Z0 e+ l3 l3 y$ @
IBM的成功让任正非怦然心动。一年后,华为用“照葫芦画瓢”的强硬方式推行IPD。
3 B! T5 Y" _, [# t; w+ u
1998年初,华为开始设计并自己摸索实施IPD,但是由于自己设计的IPD方案考虑欠缺、流程在实际运行中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而惨遭失败。任正非认识到,华为再也不能闭门造车。于是,华为成为在国内第一家引进和实施西方公司IPD的企业。

( w/ _2 w- I& R! U* @6 y
1999年初,由IBM作为咨询方设计的IPD变革在华为正式启动。刚开始,由于IPD涉及的面很广,华为规模大、产品线宽、系统复杂、技术含量高,IPD在华为的实施十分艰难。但是任正非铁腕推行,将推行IPD上升到了华为的生存层面:“IPD关系到公司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各级组织、各级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通过‘削足适履’来穿好‘美国鞋’的痛苦,换来的是系统顺畅运行的喜悦。”任正非希望华为穿上IBM的鞋来迅速走上国际化管理的轨道。

$ Z* p: O% R; g3 K
根据IBM咨询的方法,华为IPD项目划分为关注、发明和推行三个阶段。在关注阶段,进行大量的“松土”工作,即在调研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培训、研讨和沟通,使相关部门和人员真正理解IPD的思想和方法。发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方案的设计和选取3个试点。推广阶段是逐步推进的,先在50%的项目中推广,然后扩大到80%的项目,最后推广到所有的项目。
2 x4 {/ z/ S, Y% d
单从技术的角度出发,IPD让华为从技术驱动型转向了市场驱动型,它最终改变了华为人的做事方法。在IPD流程里,人们参与另一种非实体的管理开发流程TDT(Technology Development Team)——技术开发团队,每个TDT的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从市场到财务,从研发到服务支持,目标导向只有一条:满足市场需求并快速赢利。
' s* h8 R  I7 L4 C/ D- G
如今,IPD的理念已经融入华为人的血液。比方说,产品从一出来就要注意可维护性,技术支持人员随时配备。过去华为是没有技术支持的,研发人员随便写一些资料,现在都有专门的资料开发人员为研发人员做新产品的资料配备,如果没有做,研发人员可以投诉。
2 b$ P2 p! R1 j
IPD流程强调的是产品从市场调研、需求分析、预研与立项、系统设计、产品开发、中间实验、制造生产、营销、销售、工程安装、培训与服务到用户信息反馈的完整流程意义上的产品线管理。每一条产品线必须对自己的产品是否响应市场需求和销售效益负责,克服了研发部门片面追求技术而忽视市场反馈的单纯技术观点,也克服了市场部门只顾当前销售而不关心产品战略的短视倾向。
# c9 L6 H3 r$ k- x7 n
这个改变孕育了一个全新的部门——营销工程部,同时也使华为的研发水平开始与国际公司看齐。

3 R$ n" e4 e1 H$ D0 A) F2 @: {
2000年,华为以无线业务部作为第一个“集成产品开发”试点。无线业务部副部长李承军和他那支从各个部门抽出来的10人团队在IBM顾问手把手的指导下把华为的大容量移动交换机MSC6.0送上了“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经历了10个月的开发周期,华为把整个流程走了一遍,算是完成了首次试运行。

/ J/ n; t3 T) Z( t, _: T
两年后,华为终于把所有新启动的产品项目都按照“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来运作了。

7 E3 L! D( H1 k4 q/ H3 p
实行集成产品开发之后,华为的研发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华为负责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全部是由技术人员担任,现在则强调产品开发团队的负责人一定要有市场经验。以前,华为的中央研究部全权负责研发,市场部门负责销售,中央部做什么,市场部门就得卖什么。而现在可热闹了,产品做成什么样完全由不得研发人员,很多人都得参与,而这些人在以前都是和研发根本不搭界的人。

+ x$ c. C0 O+ p9 d! V
在新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中,市场代表带着产品规格、技术参数等信息。根据市场上搜集的客户反馈,考虑市场空间、客户需求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哪些需求会对未来的市场和产品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等等问题。在市场人员的强烈参与下,真正的产品概念才得以形成。
& E5 D/ D: I/ k7 q9 p, J-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1-6-25 10:36 | 只看该作者
先进的产品研发理念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1-6-25 10:43 | 只看该作者
根据IBM咨询的方法,华为IPD项目划分为关注、发明和推行三个阶段
5 c' O: J- `& N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1 03:0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