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5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MT质量问题超全汇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7 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胶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与解决方法, ?3 J- J! L1 N; k, E
  拉丝/拖尾
9 k$ c% @4 K1 j; n  拉丝/拖尾是点胶中常见的缺陷,产生的原因常见有胶嘴内径太小、点胶压力太高、胶嘴离PCB的间距太大、贴片胶过期或品质不好、贴片胶粘度太好、从冰箱中取出后未能恢复到室温、点胶量太大等.
+ L/ k+ w% I8 z* D1 A5 D$ J3 E  解决办法: 改换内径较大的胶嘴;降低点胶压力;调节“止动”高度;换胶,选择合适粘度的胶种;贴片胶从冰箱中取出后应恢复到室温(约4h)再投入生产;调整点胶量.
' F4 W8 M1 S1 I- N0 P6 A  胶嘴堵塞6 H3 N0 R- x% A! C1 Y, k3 L- f
  故障现象是胶嘴出胶量偏少或没有胶点出来.产生原因一般是针孔内未完全清洗干净;贴片胶中混入杂质,有堵孔现象;不相溶的胶水相混合.
7 r' j4 F9 G( p0 m4 [$ {# }  解决方法: 换清洁的针头;换质量好的贴片胶;贴片胶牌号不应搞错.
, }) ~0 m- R( D- {0 U( s) W& c  空打7 Z6 U& f8 r' R0 f) ?- p
  现象是只有点胶动作,却无出胶量.产生原因是贴片胶混入气泡;胶嘴堵塞.( s8 z& d: J7 v0 a! F8 f
  解决方法: 注射筒中的胶应进行脱气泡处理(特别是自己装的胶);更换胶嘴.$ y3 K7 `% ]1 ]& @. T
  元器件移位
6 G" c# \( f& ^# N- C5 W( ?7 f  E  现象是贴片胶固化后元器件移位,严重时元器件引脚不在焊盘上.产生原因是贴片胶出胶量不均匀,例如片式元件两点胶水中一个多一个少;贴片时元件移位或贴片胶初粘力低;点胶后PCB放置时间太长胶水半固化.' [8 ]- q: g( P" l1 W6 y) m
  解决方法: 检查胶嘴是否有堵塞,排除出胶不均匀现象;调整贴片机工作状态;换胶水;点胶后PCB放置时间不应太长(短于4h)- V5 M: A6 @" ^8 Z  G9 ^
  波峰焊后会掉片- ]; @8 \& a, b# d! h; S6 Y( F
  现象是固化后元器件粘结强度不够,低于规定值,有时用手触摸会出现掉片.产生原因是因为固化工艺参数不到位,特别是温度不够,元件尺寸过大,吸热量大;光固化灯老化;胶水量不够;元件/PCB有污染.+ A& w! n, F* n
  解决办法: 调整固化曲线,特别是提高固化温度,通常热固化胶的峰值固化温度为150℃左右,达不到峰值温度易引起掉片.对光固胶来说,应观察光固化灯是否老化,灯管是否有发黑现象;胶水的数量和元件/PCB是否有污染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E: }: O, s/ D# j8 a3 B
  固化后元件引脚上浮/移位
1 C( V0 O8 X. d5 r8 B9 M. U  这种故障的现象是固化后元件引脚浮起来或移位,波峰焊后锡料会进入焊盘下,严重时会出现短路、开路.产生原因主要是贴片胶不均匀、贴片胶量过多或贴片时元件偏移.
* F/ ]; \* o7 T! D  解决办法: 调整点胶工艺参数;控制点胶量;调整贴片工艺参数.
9 w9 E! \4 G1 w  焊锡膏印刷与贴片质量分析: m. O- l3 u$ [
  焊锡膏印刷质量分析0 c/ s) q8 l7 W- h- l/ T
  由焊锡膏印刷不良导致的品质问题常见有以下几种:
! H/ ]2 |) ]9 X0 g  焊锡膏不足(局部缺少甚至整体缺少)将导致焊接后元器件焊点锡量不足、元器件开路、元器件偏位、元器件竖立.
2 J  S# U& D8 g; c3 ~  焊锡膏粘连将导致焊接后电路短接、元器件偏位.
( S" I! _: Y& u1 x# W/ q  焊锡膏印刷整体偏位将导致整板元器件焊接不良,如少锡、开路、偏位、竖件等.) H( m, r: P2 N: o; O
  焊锡膏拉尖易引起焊接后短路.* Y+ E4 ~0 e" I9 s% _  H/ g4 j
  导致焊锡膏不足的主要因素: {% e! a5 a  D8 @
  印刷机工作时,没有及时补充添加焊锡膏." O, Y! F) h! U, e# ~9 l
  焊锡膏品质异常,其中混有硬块等异物.7 m6 G* ^! t7 m; _6 A- g
  以前未用完的焊锡膏已经过期,被二次使用.
) K. A9 t7 R6 a1 T  电路板质量问题,焊盘上有不显眼的覆盖物,例如被印到焊盘上的阻焊剂(绿油).
- i  Y8 r& X; M$ f3 Y  电路板在印刷机内的固定夹持松动.
% }" W8 P& R! k( _! P! s  焊锡膏漏印网板薄厚不均匀., F# }7 P; P% k1 O' O
  焊锡膏漏印网板或电路板上有污染物(如PCB包装物、网板擦拭纸、环境空气中漂浮的异物等).
. i' ?" H. ?8 `  焊锡膏刮刀损坏、网板损坏./ B2 ?& `* g. u8 s: q4 G
  焊锡膏刮刀的压力、角度、速度以及脱模速度等设备参数设置不合适.& V3 O7 p2 ~- P% s, h" V' S
  焊锡膏印刷完成后,因为人为因素不慎被碰掉.6 S6 V' H$ G. ?& @0 r
  导致焊锡膏粘连的主要因素
7 t$ m3 K5 Z% }8 `; B% h6 A  电路板的设计缺陷,焊盘间距过小.
) t0 F$ d  H- Q5 V: m! }9 {  网板问题,镂孔位置不正.& w$ s6 d" C7 }+ J" |" `  `
  网板未擦拭洁净.
; k1 Y. a' }: N, L  网板问题使焊锡膏脱落不良.8 A. u- i7 }3 H  d
  焊锡膏性能不良,粘度、坍塌不合格.
( K3 q" E/ N! `% J$ L+ V9 t  电路板在印刷机内的固定夹持松动.
" X! Z* ?$ n- v! h0 w% c5 o( P  焊锡膏刮刀的压力、角度、速度以及脱模速度等设备参数设置不合适.
: T1 d+ O( u8 G1 J) S( N  焊锡膏印刷完成后,因为人为因素被挤压粘连.
3 ^$ L5 e' b. a$ ^# z  J  导致焊锡膏印刷整体偏位的主要因素
1 @$ t+ Y6 ^: T) z2 C/ a  电路板上的定位基准点不清晰.: \/ o+ w* ^, h( j7 Y4 j
  电路板上的定位基准点与网板的基准点没有对正.. Q) M2 q9 n" E& w( R* m) ^! k
  电路板在印刷机内的固定夹持松动.定位顶针不到位.) j; ]) o* w) F6 [% ~  ~. z
  印刷机的光学定位系统故障.
& y, z# E3 X% [/ j4 W4 C6 c. ]  焊锡膏漏印网板开孔与电路板的设计文件不符合.
! @' `3 e- }% Z% q. q; s  导致印刷焊锡膏拉尖的主要因素. {  R8 h0 m  Q* y4 n
  焊锡膏粘度等性能参数有问题.5 M) t* j, p* n" s" J
  电路板与漏印网板分离时的脱模参数设定有问题,5 b: K- }; ?8 p8 s) `+ K! U; @) g# K
  漏印网板镂孔的孔壁有毛刺.
* E) W$ r! I+ J8 L. q  t! M  贴片质量分析
/ M- x, Q, q9 q6 c! p- b  SMT贴片常见的品质问题有漏件、侧件、翻件、偏位、损件等。) \# Z& G1 m- v# X# D5 a
  导致贴片漏件的主要因素
9 {0 `" O* C) y3 Z! `  元器件供料架(feeder)送料不到位./ I+ Y9 e  p. S) U+ S% B
  元件吸嘴的气路堵塞、吸嘴损坏、吸嘴高度不正确.
, U4 |" I, _9 j/ r8 W  设备的真空气路故障,发生堵塞.' a8 f3 L2 f2 v  C+ u. ?7 f2 D! ]
  电路板进货不良,产生变形.8 ~+ D3 p& `6 _6 E/ j
  电路板的焊盘上没有焊锡膏或焊锡膏过少.
: D: p$ W8 w3 X7 Y- F  元器件质量问题,同一品种的厚度不一致.; ~" i8 A- o) I* y: N4 L  z6 M4 w
  贴片机调用程序有错漏,或者编程时对元器件厚度参数的选择有误.
/ _  l5 b  @% f3 Y  人为因素不慎碰掉.
7 C: k- C# T1 }# P! M& |- Q/ U  导致SMC电阻器贴片时翻件、侧件的主要因素* e0 ]- ?: Q5 Z2 q* O
  元器件供料架(feeder)送料异常.
7 {0 b9 b1 Y% q( G  贴装头的吸嘴高度不对.- ^/ c( u2 W5 |
  贴装头抓料的高度不对.
; U; F% a: x$ I( _) Z* [  元件编带的装料孔尺寸过大,元件因振动翻转.* `. v- `# P: X# `8 k
  散料放入编带时的方向弄反.
- N0 \+ S  c# i7 K! G" }6 x  n  导致元器件贴片偏位的主要因素
$ {0 J7 D6 P6 m/ M0 I! L1 C  贴片机编程时,元器件的X-Y轴坐标不正确.
+ J  }3 M- A" C+ V* ?  贴片吸嘴原因,使吸料不稳.
4 N7 I+ m7 r3 q  导致元器件贴片时损坏的主要因素9 W7 c1 E. U/ d, y3 U: b  F
  定位顶针过高,使电路板的位置过高,元器件在贴装时被挤压.. Q# {" ]3 q9 \% u# p6 F9 U& |
  贴片机编程时,元器件的Z轴坐标不正确.  D  D" p1 s# I0 M# N$ O- d
  贴装头的吸嘴弹簧被卡死.
' K- o$ P4 `3 N5 m  影响再流焊品质的因素" J- a9 x: Q4 h5 d  W: E
  焊锡膏的影响因素9 U0 ~6 Q% v) [" S9 e6 _8 @
  再流焊的品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重要的因素是再流焊炉的温度曲线及焊锡膏的成分参数.现在常用的高性能再流焊炉,已能比较方便地控制、调整温度曲线.相比之下,在高密度与小型化的趋势中,焊锡膏的印刷就成了再流焊质量的关键." @( W/ M) O4 Z+ J
  焊锡膏合金粉末的颗粒形状与窄间距器件的焊接质量有关,焊锡膏的粘度与成分也必须选用适当.另外,焊锡膏一般冷藏储存,取用时待恢复到室温后,才能开盖,要特别注意避免因温差使焊锡膏混入水汽,需要时用搅拌机搅匀焊锡膏.# q+ ^, y" K1 k+ }5 `4 M$ b5 `6 a
  焊接设备的影响
5 \1 v9 }+ T' E1 }; \  有时,再流焊设备的传送带震动过大也是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之一.% b/ B  E( h( Q4 {
  再流焊工艺的影响) ?: m; B6 d/ @) x: Z) z6 Y% ]
  在排除了焊锡膏印刷工艺与贴片工艺的品质异常之后,再流焊工艺本身也会导致以下品质异常:
+ V* K% d: ]: n1 G% n% _$ h1 f" U  冷焊通常是再流焊温度偏低或再流区的时间不足.6 P# v! t: E3 l
  锡珠预热区温度爬升速度过快(一般要求,温度上升的斜率小于3度每秒).
- {" {, [; n4 c# k! h8 [  连锡电路板或元器件受潮,含水分过多易引起锡爆产生连锡.2 L7 Q2 N* x, ]3 L$ B6 ?
  裂纹一般是降温区温度下降过快(一般有铅焊接的温度下降斜率小于4度每秒).
  ?. D7 W2 T' e8 p  SMT焊接质量缺陷 ━━━ 再流焊质量缺陷及解决办法
7 ^2 r1 L- ^& Q2 f; a' a& w: A8 q% D  立碑现象再流焊中,片式元器件常出现立起的现象
- q: m. {+ e7 W# [2 O  产生的原因:立碑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元件两边的润湿力不平衡,因而元件两端的力矩也不平衡,从而导致立碑现象的发生., J1 l* _9 B, d6 v; b" E( J
  下列情况均会导致再流焊时元件两边的湿润力不平衡:$ B5 ^# m6 D; {
  焊盘设计与布局不合理.如果焊盘设计与布局有以下缺陷,将会引起元件两边的湿润力不平衡.
. Y% b$ `8 x) `: g  元件的两边焊盘之一与地线相连接或有一侧焊盘面积过大,焊盘两端热容量不均匀;
! [+ M8 @8 ^) r7 Y  [2 Y5 F5 O  PCB表面各处的温差过大以致元件焊盘两边吸热不均匀;* U' ]9 g' a5 t: F, U
  大型器件QFP、BGA、散热器周围的小型片式元件焊盘两端会出现温度不均匀.0 C$ v; }; k! y  G
  解决办法:改变焊盘设计与布局.
2 A0 s% n% P. U4 v6 T5 f) p5 h% I  焊锡膏与焊锡膏印刷存在问题.焊锡膏的活性不高或元件的可焊性差,焊锡膏熔化后,表面张力不一样,将引起焊盘湿润力不平衡.两焊盘的焊锡膏印刷量不均匀,多的一边会因焊锡膏吸热量增多,融化时间滞后,以致湿润力不平衡.8 ^' `2 B; o2 J, }" B, l9 V4 H( l
  解决办法:选用活性较高的焊锡膏,改善焊锡膏印刷参数,特别是模板的窗口尺寸.
* i! ~# q% }8 V0 f8 {6 `  贴片移位Z轴方向受力不均匀,会导致元件浸入到焊锡膏中的深度不均匀,熔化时会因时间差而导致两边的湿润力不平衡.如果元件贴片移位会直接导致立碑.
6 I8 Y$ G- R" f, e& C/ n8 s0 e  解决办法:调节贴片机工艺参数.1 U6 m) G6 m4 i2 ~  K' Q6 ]" _
  炉温曲线不正确,如果再流焊炉炉体过短和温区太少就会造成对PCB加热的工作曲线不正确,以致板面上湿差过大,从而造成湿润力不平衡.
4 X, J5 k6 z  `# D  解决办法:根据每种不同产品调节好适当的温度曲线.
% m' Y: R8 z6 q$ L; \  氮气再流焊中的氧浓度.采取氮气保护再流焊会增加焊料的湿润力,但越来越多的例证说明,在氧气含量过低的情况下发生立碑的现象反而增多;通常认为氧含量控制在(100~500)×10的负6次方左右为适宜.
- \  m  F$ \$ T/ p* f  锡珠" W& U6 I" ^4 y. z1 a9 ~
  锡珠是再流焊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它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会引起桥接.锡珠可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在片式元器件一侧,常为一个独立的大球状;另一类出现在IC引脚四周,呈分散的小珠状.产生锡珠的原因很多,现分析如下:
5 ^" I! A# U! R; }! a9 `  温度曲线不正确.再流焊曲线可以分为4个区段,分别是预热、保温、再流和冷却.预热、保温的目的是为了使PCB表面温度在60~90s内升到150℃,并保温约90s,这不仅可以降低PCB及元件的热冲击,更主要是确保焊锡膏的溶剂能部分挥发,避免再流焊时因溶剂太多引起飞溅,造成焊锡膏冲出焊盘而形成锡珠.7 [/ q+ z; Y- k% v
  解决办法:注意升温速率,并采取适中的预热,使之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溶剂大部分挥发.
, r) d) T- O; ]4 `4 t+ `  焊锡膏的质量* i& @/ Z. ^& k$ e) _0 D0 C
  焊锡膏中金属含量通常在(90±0.5)℅,金属含量过低会导致助焊剂成分过多,因此过多的助焊剂会因预热阶段不易挥发而引起飞珠.
0 O- m. P9 H* ]# U! c9 Z* S  焊锡膏中水蒸气和氧含量增加也会引起飞珠.由于焊锡膏通常冷藏,当从冰箱中取出时,如果没有确保恢复时间,将会导致水蒸气进入;此外焊锡膏瓶的盖子每次使用后要盖紧,若没有及时盖严,也会导致水蒸气的进入., d( A! z- W# ^; S  K
  放在模板上印制的焊锡膏在完工后.剩余的部分应另行处理,若再放回原来瓶中,会引起瓶中焊锡膏变质,也会产生锡珠.
2 \; \' B! B+ u1 a/ T  U9 s- ?  解决办法:选择优质的焊锡膏,注意焊锡膏的保管与使用要求.
; U: i; j! W" X# z  印刷与贴片
, s' V0 L' u( _" l: @  在焊锡膏的印刷工艺中,由于模板与焊盘对中会发生偏移,若偏移过大则会导致焊锡膏浸流到焊盘外,加热后容易出现锡珠.此外印刷工作环境不好也会导致锡珠的生成,理想的印刷环境温度为25±3℃,相对湿度为50℅~65℅.5 H& ?6 P$ h9 |% W; `5 Y' N
  解决办法:仔细调整模板的装夹,防止松动现象.改善印刷工作环境.
0 n3 t1 i' m' t2 E7 _- r  贴片过程中Z轴的压力也是引起锡珠的一项重要原因,却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部分贴片机Z轴头是依据元件的厚度来定位的,如Z轴高度调节不当,会引起元件贴到PCB上的一瞬间将焊锡膏挤压到焊盘外的现象,这部分焊锡膏会在焊接时形成锡珠.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锡珠尺寸稍大.% O  R$ [9 z6 a$ D! _3 B+ e2 Y
  解决办法:重新调节贴片机的Z轴高度.* A8 E( s8 S4 ?+ s7 W. E
  模板的厚度与开口尺寸.模板厚度与开口尺寸过大,会导致焊锡膏用量增大,也会引起焊锡膏漫流到焊盘外,特别是用化学腐蚀方法制造的摸板.% l( t  n" x( z6 N  P
  解决办法:选用适当厚度的模板和开口尺寸的设计,一般模板开口面积为焊盘尺寸的90℅.
: m- @3 y& `4 j6 U  芯吸现象
6 P) A5 ~# X" _0 _1 R  芯吸现象又称抽芯现象,是常见焊接缺陷之一,多见于气相再流焊.芯吸现象使焊料脱离焊盘而沿引脚上行到引脚与芯片本体之间,通常会形成严重的虚焊现象.产生的原因只要是由于元件引脚的导热率大,故升温迅速,以致焊料优先湿润引脚,焊料与引脚之间的湿润力远大于焊料与焊盘之间的湿润力,此外引脚的上翘更会加剧芯吸现象的发生.  {, g. R7 D: @$ E
  解决办法:
# E) ^* L- `; y3 J% f7 R; u! ]0 K  对于气相再流焊应将SMA首先充分预热后再放入气相炉中;
6 |+ \4 O3 v9 t" }  应认真检查PCB焊盘的可焊性,可焊性不好的PCB不能用于生产;
0 `: a+ B: k& I: P' ?  充分重视元件的共面性,对共面性不好的器件也不能用于生产.  \# F$ F2 Z* W8 S
  在红外再流焊中,PCB基材与焊料中的有机助焊剂是红外线良好的吸收介质,而引脚却能部分反射红外线,故相比而言焊料优先熔化,焊料与焊盘的湿润力就会大于焊料与引脚之间的湿润力,故焊料不会沿引脚上升,从而发生芯吸现象的概率就小得多.* A* o" o' }, I, t& w$ ^+ w
  桥连
$ h7 p8 k" u% ?& |  桥连是SMT生产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它会引起元件之间的短路,遇到桥连必须返修.引起桥连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B( Y8 g( W+ f0 Z. C
  焊锡膏的质量问题.
& S2 }! p- ~* {+ E- W( _. B! J  焊锡膏中金属含量偏高,特别是印刷时间过久,易出现金属含量增高,导致IC引脚桥连;
) V+ H. B7 l$ W( R8 h  焊锡膏粘度低,预热后漫流到焊盘外;
& J( K% d0 I/ N  焊锡膏塔落度差,预热后漫流到焊盘外;% d& }. A9 Z) N- _
  解决办法:调整焊锡膏配比或改用质量好的焊锡膏., j: `9 j, z/ t. Q2 A" v
  印刷系统
5 Z  x8 J5 p/ t6 A  印刷机重复精度差,对位不齐(钢板对位不好、PCB对位不好),.致使焊锡膏印刷到焊盘外,尤其是细间距QFP焊盘;
4 }2 k+ |7 T; L  模板窗口尺寸与厚度设计不对以及PCB焊盘设计Sn-pb合金镀层不均匀,导致焊锡膏偏多.# Y, ?, _. Y$ N! F0 V1 K, t
  解决方法:调整印刷机,改善PCB焊盘涂覆层;; U+ M' j' X  L3 S5 f
  贴放压力过大,焊锡膏受压后满流是生产中多见的原因.另外贴片精度不够会使元件出现移位、IC引脚变形等.' ^5 F% {" ?/ `+ `/ a* u0 A) l+ v
  再流焊炉升温速度过快,焊锡膏中溶剂来不及挥发.
# l% R3 h5 i5 h  解决办法:调整贴片机Z轴高度及再流焊炉升温速度.
0 w% {$ ~* Q( ]4 @: e+ F( M: t6 q  波峰焊质量缺陷及解决办法7 I4 u% g) K/ G7 B$ o5 o
  拉尖是指在焊点端部出现多余的针状焊锡,这是波峰焊工艺中特有的缺陷.
! J$ S+ _) R) ?+ S% E5 _0 V  产生原因CB传送速度不当,预热温度低,锡锅温度低,PCB传送倾角小,波峰不良,焊剂失效,元件引线可焊性差.
" Y! s- V+ `7 m9 V# ]" E  解决办法:调整传送速度到合适为止,调整预热温度和锡锅温度,调整PCB传送角度,优选喷嘴,调整波峰形状,调换新的焊剂并解决引线可焊性问题." [; Q$ s! w3 _- p  f
  虚焊产生原因:元器件引线可焊性差,预热温度低,焊料问题,助焊剂活性低,焊盘孔太大,引制板氧化,板面有污染,传送速度过快,锡锅温度低.
2 k+ Q2 o# I$ u( v6 A9 M1 x  解决办法:解决引线可焊性,调整预热温度,化验焊锡的锡和杂质含量,调整焊剂密度,设计时减少焊盘孔,清除PCB氧化物,清洗板面,调整传送速度,调整锡锅温度.
2 L3 n! _% R+ M4 n2 ?) g1 L$ w  锡薄产生的原因:元器件引线可焊性差,焊盘太大(需要大焊盘除外),焊盘孔太大,焊接角度太大,传送速度过快,锡锅温度高,焊剂涂敷不均,焊料含锡量不足.
+ B2 i( \4 s* ]; R6 a& n% V. I; Q  解决办法:解决引线可焊性,设计时减少焊盘及焊盘孔,减少焊接角度,调整传送速度,调整锡锅温度,检查预涂焊剂装置,化验焊料含量.
5 \  ]' C6 s  X* X  T  漏焊产生原因:引线可焊性差,焊料波峰不稳,助焊剂失效或喷涂不均,PCB局部可焊性差,传送链抖动,预涂焊剂和助焊剂不相溶,工艺流程不合理.
0 [3 Y. }: D3 O) I: H1 a  解决办法:解决引线可焊性,检查波峰装置,更换焊剂,检查预涂焊剂装置,解决PCB可焊性(清洗或退货),检查调整传动装置,统一使用焊剂,调整工艺流程.2 d& T" a" ~0 b9 }
  焊接后印制板阻焊膜起泡4 b9 ^2 G; ?- z( u) C( J2 v2 W4 E+ B
  SMA在焊接后会在个别焊点周围出现浅绿色的小泡,严重时还会出现指甲盖大小的泡状物,不仅影响外观质量,严重时还会影响性能,这种缺陷也是再流焊工艺中时常出现的问题,但以波峰焊时为多.: b" [7 B+ q2 ?1 D
  产生原因:阻焊膜起泡的根本原因在于阻焊模与PCB基材之间存在气体或水蒸气,这些微量的气体或水蒸气会在不同工艺过程中夹带到其中,当遇到焊接高温时,气体膨胀而导致阻焊膜与PCB基材的分层,焊接时,焊盘温度相对较高,故气泡首先出现在焊盘周围.3 d! \0 q4 O5 C5 d2 l
  下列原因之一均会导致PCB夹带水气:  Q) }4 V- R2 G$ G: d
  PCB在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清洗、干燥后再做下道工序,如腐刻后应干燥后再贴阻焊膜,若此时干燥温度不够,就会夹带水汽进入下道工序,在焊接时遇高温而出现气泡." Z" S0 Q# s4 l) H, Y
  PCB加工前存放环境不好,湿度过高,焊接时又没有及时干燥处理.
7 B- D' g. y9 h# d5 U; I. e  在波峰焊工艺中,现在经常使用含水的助焊剂,若PCB预热温度不够,助焊剂中的水汽会沿通孔的孔壁进入到PCB基材的内部,其焊盘周围首先进入水汽,遇到焊接高温后就会产生气泡.* E/ O' [7 ?' J  S! _; a: U3 }
  解决办法:
, C% [$ ?1 h! H' a) f# {  严格控制各个生产环节,购进的PCB应检验后入库,通常PCB在260℃温度下10s内不应出现起泡现象.; P; E1 |  M3 u
  PCB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环境中,存放期不超过6个月;* Z  B, Z* A5 y& H6 c
  PCB在焊接前应放在烘箱中在(120±5)℃温度下预烘4小时.3 I6 ?7 `9 [$ J. p
  波峰焊中预热温度应严格控制,进入波峰焊前应达到100~140℃,如果使用含水的助焊剂,其预热温度应达到110~145℃,确保水汽能挥发完.
6 [6 j  ?* g7 J1 Q2 P# \  SMA焊接后PCB基板上起泡6 J" R: T* X5 H- D7 g8 t. P* l# j
  SMA焊接后出现指甲大小的泡状物,主要原因也是PCB基材内部夹带了水汽,特别是多层板的加工.因为多层板由多层环氧树脂半固化片预成型再热压后而成,若环氧树脂半固化片存放期过短,树脂含量不够,预烘干去除水汽去除不干净,则热压成型后很容易夹带水汽.也会因半固片本身含胶量不够,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不够而留下气泡.此外,PCB购进后,因存放期过长,存放环境潮湿,贴片生产前没有及时预烘,受潮的PCB贴片后也易出现起泡现象.
6 c, T6 Z* \! z, |" Y8 b6 i  解决办法CB购进后应验收后方能入库CB贴片前应在(120±5)℃温度下预烘4小时.  y6 \) {7 @, }2 u. E
  IC引脚焊接后开路或虚焊+ e, y1 C2 _) s& e( E
  产生原因:
" e) H' N' a2 @0 m# i. K6 K+ {  共面性差,特别是FQFP器件,由于保管不当而造成引脚变形,如果贴片机没有检查共面性的功能,有时不易被发现.
& ^  @+ [: `$ p7 _# g/ L+ m  引脚可焊性不好,IC存放时间长,引脚发黄,可焊性不好是引起虚焊的主要原因." m1 r5 F* D+ E4 s5 {1 W
  焊锡膏质量差,金属含量低,可焊性差,通常用于FQFP器件焊接的焊锡膏,金属含量应不低于90%.2 y8 s% z; Q/ N6 {. T
  预热温度过高,易引起IC引脚氧化,使可焊性变差.
0 w; L, N$ C* d0 a  印刷模板窗口尺寸小,以致焊锡膏量不够.# d  X- ?5 Q/ J3 b  \7 {
  解决办法:
9 K( n) \! e* _9 Y% [+ e  注意器件的保管,不要随便拿取元件或打开包装.
3 T9 t5 U# _- Q  生产中应检查元器件的可焊性,特别注意IC存放期不应过长(自制造日期起一年内),保管时应不受高温、高湿.( @6 g- z( L, k
  仔细检查模板窗口尺寸,不应太大也不应太小,并且注意与PCB焊盘尺寸相配套.; p7 ?( A* K5 ^+ o5 N-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1-5-27 14:1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产线实习的时候见过器件偏移,以为是机器有问题,到头来发现是有人把万用表一个表头搭在了产线上,刚好把过来的板子都碰了,就有几个器件偏移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11 15:3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
    发表于 2021-5-27 17:44 | 只看该作者
    相当全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3 04:3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