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上周我偶然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张照片,有家公司在办公室里贴了一个标语:: D7 q1 O& o. p- { p! j/ c4 W
: {) H% ]! p% H) P
干活就是为了赚钱,. I: E6 Y6 ]0 b
* T7 J6 t/ h. B
多干一分钟,多赚一份钱。
, |* U+ J, e4 H: T5 g9 u4 i& L- @( C8 E! y; o* j4 j8 r
这句话不少人乍一看估计都会忍不住要拍大腿:对,我来上班就是为了钱,老板你别跟我谈理想,毕竟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J8 P9 G( ~2 s- m) \+ d
% f* X& u& L3 A9 j) u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我认为应该多思考一点。
9 i7 C0 E' q' `. x$ c. F, s' t! L& J. `2 Y+ Y
01
3 M5 u. V" h0 W, ?, E% W4 t" }; x谈钱不伤感情
3 G; D$ ]- j4 [1 Y& Y; y但只谈钱一定不行
5 ~+ k+ |- @/ w: J2 C: v) H( q6 p2 H, C4 s首先我得说,我很欣赏这个老板的勇气。
/ N& G* v3 @0 [# k: F8 f! J9 ^; Y( _1 o2 w: X4 B' x( l2 b1 |$ g
很多老板不愿意跟员工谈钱,原因通常是给不了市场平均薪资,只好跟员工谈理想,谈未来的发展。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跟没钱的员工谈理想,无异于耍流氓。但,真是这样吗? ?5 s o m% x7 L, e4 a2 W
0 E( n' T7 k8 W& J其次,我认为这个标语有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 |& _3 D X: |7 n( t6 |
9 L: A0 B" B' j4 S一是,“多干一分钟,多赚一份钱”,这一点要落实起来并不容易。" K4 J* Z5 J- i" ]
0 \& x% Z$ V1 M假如你是一个电话销售,你多打一个电话,就能够多一份成交的希望,这没错。但也只是希望而已,并没有一定成立的关系。
% J- N* K+ \6 K, |% X
9 O6 G. r2 O! w! o我想大部分公司的大部分岗位都承诺不了员工你多干一分钟,就能多赚一份钱。这样一来,这口号就变成了无法兑现的空话。
; z4 K: W8 @; B5 S3 a2 N
' |% B8 M4 r$ ]. m第二点,标语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企业想要宣扬的东西,过分跟员工强调钱,容易让员工养成凡事以钱为衡量的思维。那么,等你需要员工去做一些不能直接带来收益的事情时,有些人很可能会有抗拒心理,会认为这是在耽误他赚钱。
' r9 J6 _, J, I/ n# ]7 I, @: j9 v4 X/ N3 C$ Q
所以,激励员工,钱很重要,但不要变成唯一的方式。% a# q, }* {/ g: F: i# ^' Q
; m8 W4 e/ s# K+ k6 G5 m3 w刘润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最有效的激励,是给员工提供丰厚和公平的报酬,然后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忘记钱的存在。
7 k5 p# R+ l% p$ j v j
5 z. I+ v6 k. _5 \4 k+ z2 ?谈钱不伤感情,但是只谈钱一定不行。
6 R4 O7 S6 o8 h
* i$ I+ g* A7 @02! @2 I, P+ }4 z* \+ f$ O, D
被误读的马斯洛需求理论0 s! |2 s2 P+ h" W6 ?3 J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马斯洛需求理论,会想起著名的金字塔图。但是我最近才知道,这个金字塔图不是马斯洛自己画的,相反,他对这种排列方式是很反感的。
# X) j! `9 W! }8 S. [6 h" i- Z- |
8 x6 U1 ?5 m+ z1 V$ U" d; n6 u" W金字塔图有个问题就是,容易让人误认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了之后,人们才会去追求更高层级的满足。但是这是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片面解读。
. U/ N* }4 J6 @' |, Z# v$ t( e
2 r5 P" |: K c7 r( }% ?我们以马斯洛最初的五个层次理论举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需求。但是人不是动物,人是天然地需要归属感,需要爱,需要被尊重的。
. `! x+ ?" ^* p8 _) L5 @0 Z. ^) ]+ ~$ D1 G- w
根据马斯洛理论,这五种需求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也可以乱序出现,甚至出现不饱和跨级的现象。比如,有些人对于尊重的需求特别高,只有当他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时,才会比较自信,才会去追求爱和归属。
& @+ f' z* k8 k% B. H- _* c5 b( t# I4 r6 f q
所以,看起来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人,需求很可能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需求也会有所变化。: ?0 X+ Z% P9 \
) @( n9 }% {! ^/ \$ M: X古人有句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要是你去问10个人,到什么程度才算仓廪实、衣食足,我想你会得到10个不同的答案。这就是人的个体性,也是我们在做管理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因素。
6 k$ \: Q( p$ n* {. M1 H
4 A6 v. `! P. k9 C6 }所以类似“干活就是为了赚钱,多干一分钟,多赚一份钱”这样的标语,显然太一刀切了。
9 }9 D3 Z& Y" W. `- N# Q5 |" I" U7 Z. z
037 s. q$ O$ K& r W+ Y6 V/ s$ E
爱钱和不爱钱的员工怎么管# d4 U+ ~; T- U4 m; _$ q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才具有激励的力量。所以,想要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员工,要各有侧重。3 J: M( u" K( b2 z* k* w
6 j! b" }( V/ z
比如,有些员工对于金钱有着比较大的渴求,他们往往好胜心比较强,喜欢权威,喜欢与人做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打扮,也舍得在自己的形象上投入。, @1 O; s; V, ^" S& `8 N7 O
" M" z; ~3 ]% U) }. Y
他们认同金钱的价值,认同钱是挣来的,而不是省下来的。往往这类人也比较会推动金钱的流动,也比较能够挣钱。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瞩目和羡慕,成为焦点。
8 p3 p z1 l% W7 K) c+ X: |) x' ?0 {
对于这类员工,可以采用这样的管理方法:
1 T1 O1 f2 o; I4 h& M
3 o& d% l4 ^1 r3 l● 给他们设立阶段性目标,高低适中并充满挑战性。0 E: z% r+ d/ S3 U
7 [4 a' }7 @; w+ j+ m3 K2 b" C0 y●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观点,并适时地加以肯定认同。: p* @ h9 C- C, `
' W+ J! B8 F* ]' V7 X2 J$ |●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正确认识竞争和合作。
, ^' m* l/ g* S
8 I2 U/ S: S: v1 F$ g● 引导他们学会规划,提高工作效率。5 T! |- P6 v, P1 T
* P9 K5 R) k S& y3 Z$ `5 S同时,这种类型的员工精力充沛、执行力强,目标感强,时常以成就感衡量自身的价值,是很适合的带团队的人选。在管理这类员工的时候,一定要采用恰当的策略,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他们将会成为公司的得力干将,否则会容易离开公司。
6 @; }: S; \# S* |6 D
' m2 l6 |0 ~) s- y2 t; k. z还有一类员工,他们比较在乎在精神上的感受,不愿意受世俗的牵制和影响,往往对钱不太在乎,更在乎自己的感觉和感受,不会为了钱去工作,有了钱也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5 J8 ^; |/ G' w; [: y+ ?
# j5 ], I6 ~# D: c
适合这类员工的管理方法是:
! c0 E1 J/ Q. {: B, e6 o2 s$ x, J
/ a( _4 V5 Q P* ]" j: X5 Q● 坚持“三多”原则:多肯定、多赞美、多重视。
5 k8 B7 ^6 J+ r8 [
3 ^/ Q2 Z) L' B● 不从正面批评指责,否则会带给他羞愧感。
) z: Y0 m7 C K7 L9 m
9 y Y ^' L9 e2 A6 h& I7 d% t- A● 不安排交际应酬过的工作,因为他们不太愿意见陌生人。* o S. m, f( k# t5 [) M
v6 ~# y+ l. }● 与他们私下交流时,最好去一些有情调的地方。% v' e( B( Y- a
- F& L# \! n3 s这类人创造能力强,直觉和触觉很敏锐,富有灵感,同时立场坚定,但是他们往往比较敏感,不太擅长交际,而且面对批评指责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管理者在对他们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 }, _+ t; @* O) z; W2 ]
4 v! y# `9 u7 T3 e/ g$ d当然,每个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上面这个只是粗浅的举例。我想要说的是,在做管理、做激励的时候,不要用一刀切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激励点都是不同的。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懂得去找到每个人背后的心灵扳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