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Digital 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是一种新的频率合
3 V2 ?7 [4 [" B! q5 N+ [7 u成方法,是频率合成技术的一次革命。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由相位累加器、波形
1 I* o- y) ?4 {ROM、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构成,是一种全数字化的频率合成器。DDS技术
- P! L$ E+ t$ d6 U5 v( h; ~( v具有频率分辨率高、频率切换速度快、频率切换时相位连续、输出相位噪声低和
. J3 V) }3 p0 @, v6 f# w" Q可以产生任意波形等优点。由于上述特点,DDS 技术可被用于雷达、通信、电子
: T! Z/ b$ W# ?8 A) _+ o对抗、仪器仪表和软件无线电等领域。+ g9 k# L: x( ~+ @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的热点,它是未来无线电台发展的方
w# | s# \' O& E0 g/ P; R向,信号的数字化是其关键的一步。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具有可编程性和全数字( f0 _/ V) P5 F
化结构,从而使它在软件无线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DDS* n: @+ P. z: c& N$ ~
的输出频率较低、杂散性能不够理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DS的应用。& R" p/ g$ J7 }9 @
本文介绍了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及常用的频率合成技术,对直接数字频率合 B4 Y) o; Y% L& J2 }
成技术及其杂散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输出信号的理想频3 I9 u0 \% S1 B# K5 c
谱特性和杂散来源,对相位截位条件下和存在幅度量化误差情况下直接数字频率
4 X2 [: p+ Y) n. F* `, f% P合成器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数模转换器(DAC)的非线性对输出频谱的影响: x' j! [, U# g# m1 u( e" v( R
进行了介绍。在研究DDS输出频谱特性的基础上对DDS杂散抑制方法进行了研
& y) Y N/ F0 s/ j" I究,这些方法包括ROM压缩技术(包含利用正弦值的对称性和将ROM表读数分4 p6 ^1 ^3 ^: p6 f6 B& b& T
解为粗读和细读之和)采用频率控制字与28互质的方法和利用随机化抖动技术(包' f9 c& C3 U |! U
含频率抖动、相位抖动和幅度抖动),其中重点研究了随机化抖动技术对DDS输出
- ?6 E2 q8 C7 L7 ~. }频谱特性的改善,在相位抖动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可降低相位截断误差所引2 l2 b z4 o% u5 f U0 b& a9 A, `
起杂散的DDS 新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 {5 N& ]- t7 {
改善DDS输出频谱特性。- C1 H$ [& R0 A) f" @1 K
在DDS的相幅转换部分,介绍了从相位到幅度的两种转换方式:查表法和计
: v3 g5 a, b' V+ K& V算法,重点研究了CORDIC算法,并用CORDIC 算法取代DDS中的ROM来计算
3 g+ I" w5 ?9 q) u0 r正弦值和余弦值。采用CORDIC算法产生正弦值和余弦值不需要太多的ROM资
) ]. I3 B1 F2 M5 e# r源,只需要简单的移位和加法等迭代操作,可以得到速度上的提高,很容易在VLSI
6 H; J4 N8 G. j2 r B3 i. r芯片上实现,而且采用CORDIC算法可以避免DDS的杂散性能受ROM容量的限4 B/ s9 k, n! k1 F3 p
制。
# i5 V; W7 K6 Y+ b3 b4 ?) @3 i关键词:频率合成,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软件无线电,杂散,杂散抑制,CORDIC,) c/ x% E; X+ s* }. n, B3 i1 W
FPGA( U/ J6 U& R# n+ B. _
9 i6 {, e- r$ O+ h$ G; l6 {: t7 m3 _2 v/ Z; ?
频率源在现代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众多电- u0 I9 k: p7 f4 X6 p' R
子系统实现高性能的关键因素之-,许多现代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功能都直接依赖" J; B' S+ I. D+ o
于所使用的频率源的性能。特别是在空间通信、雷达测量、遥测遥控、射电天文、2 T, }; L7 C! S+ K- m
无线电定位、卫星导航和数字通信等先进的电子系统中都需要有一个频率高度稳' ~% P; y Q2 U- J9 A8 v+ O# D
定的频率合成器产生所使用的频率源,它被人们喻为众多电子系统的“心脏”。- S- R9 i4 S$ F
频率合成理论大约是在3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最初产生并进入实际应用的是
$ x T3 C' J, g t2 g直接频率合成技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相位反馈控制理论和模拟锁相技术
@) h* i" u; ?1 T4 s在频率合成领域里的应用,引发了频率合成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相干间接
: F7 _9 e1 c% _1 g/ E1 h. G" N: j) R合成理论就是这场革命的直接产物。随后数字化的锁相环路部件如数字鉴相器、
: C# j; ?2 G& M+ V+ x& U( D数字可编程分频器等的出现及其在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中的应用,标志着数字锁
+ [9 T9 z/ W; k! d' I相环频率合成技术的形成。由于不断利用吞脉冲计数器、小数分频器、多模分频
, [8 ?7 H7 v& l: J% i, ?器等数字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数字锁相频率合成技术已日益成熟。" r1 f( K$ a4 K7 T+ Y) m
* n6 d, Q8 J2 l. I: B( p8 |
1 J! e' O& _ k4 }9 A0 T" ]
0 a* m( ?" G' u7 U! t
0 F1 ?$ Z; Y' E7 B2 A; L2 P! F' S
- y$ \& P! y! o)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