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既能独立自主创造,又能自由地将各种外部精华为我所用的“零度创新”,在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之时,被中国企业不断践行,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那么在未来,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何去何从?
8 a: ~( y5 h2 G: A+ g5 l0 b! T+ o; P0 t( Q8 \
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正呈现10大趋势——7 Q1 r' z5 ~# E2 r' A5 I' K+ \
7 Z* s. o: G8 \
经营管理创新
7 N$ m. P- q- |! O+ ?1 i- V5 M
. c" F6 L. A, o7 L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整合管理活动。目前中国企业正从各部门体系的小利益范围中摆脱出来,管理活动前向、后向延伸与整合,提升组织和业务的整体性。这种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延伸与整合发展所呈现的趋势是:朝着集中计划与分散执行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即基于事件反应时间、集成高新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供应链组织,使得供应链更为紧凑和简约;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终端消费品市场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等。% Q4 X1 s( y& s4 i
. v; ?2 \$ p2 i3 o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让管理简单化、柔性化。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强调企业组织为流程而定,突破部门职能分工界限,按照企业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把全部业务流程当作整体,将有关部门管理职能进行集成和组合,强调全流程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实现全过程、连续性的管理和服务。
% c& r' K/ D4 U0 S; m3 c+ b
9 Q' \2 I9 d5 X6 n' F. x4 q6 A% m' g这种管理方式弱化中间主管层次的领导作用,缩短过长的管理路线,建立管理中心下移的体制;实行业务流程的“顺序服从”关系,讲求的是流程上下环节的服从,流程内的成员互相合作和配合,流程各环节从对上级负责转换为追求下一流程环节的满意,组织单元之间的绝大多数工作衔接将按照确定的顺序及规则进行,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控制、协调机构;注重流程过程时间的短和快,对流程内的各项活动进行合理、优化的定义和筛选,增强增值性活动设置,消除流程瓶颈。" o( g5 z& k* p& L. r
1 N# L9 _2 x K$ @企业文化管理走向量化。企业竞争的硬性成本基本趋同,关键的影响因素变成了软成本,即企业文化成本—员工的情绪、投入、敬业精神、忠诚度等。但企业文化对企业究竟能影响到什么程度?企业文化怎样才能帮助企业把资源激活?* M$ s: S% D" R3 K& q1 t3 s- y
* r% _& p, D. K% \+ @6 b1 V) D5 N近年,企业文化管理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但不是片面数据化,而是具体化和精细化。一方面,对企业的文化管理所表现出来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量化,包括定序、定比、定量、定距等。另一方面,对照差距找到文化管理的短板,具体化和精细化管理策略。: _9 ^4 V" E$ Z% ~) W; U
: g. v, Y. o0 f) x& |6 A" }$ t) @以业务营运为核心的战略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求企业具备更前瞻的眼光,勇于和善于预测,并积极构造战略架构;要求企业更关注核心能力发展和资源沉淀,必须从全国甚至全球、从产业的角度来考虑资源配置,以核心能力为龙头,在资金、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要求企业成为产业新标准或规则的制订者,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领先,由市场份额、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转向对商业机会的竞合;要求企业不必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资源相匹配,而是根据业务的战略规划创造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资源,从而为顾客创造价值。
$ w: m! _# D8 C) f' o d6 i; y x6 T$ ^# A! a. f! L" j l5 U% Y: p, h$ H
信息化应用创新
9 s0 d# f/ M. h% k1 n( W
0 V. P, O! ]. G5 ]0 M由单一功能应用转向集成应用。要通过信息化集成更好地将市场、经营、生产的各种信息打通,积极协调企业现有和将来的应用程序、数据及员工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以便实现对关键业务流程实时的有效管理。# h: @, U; @, ?$ e. W9 E
3 K4 x6 f G, Y* V2 Y3 ^* F' \
目前国内真正具有应用集成示范效果的企业为数不多,但大多数CIO认为,集成应用是信息管理的主流方向,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在理念方面,面向企业管理需求,解决集成与随需应变、领域专业应用与全面集成的矛盾,在分步应用与全面集成之间找到平衡;在应用实施方面,主要是实现数据层面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消灭信息孤岛,部分信息管理先进的企业可能实现系统应用集成,使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调用信息,但最理想层次的业务流程集成即通过流程把所有应用、数据管理起来,使之贯穿于众多应用系统、数据、用户和合作伙伴,则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相当的管理基础,这一层次的集成很难实现。- s0 q3 S& S0 Z$ Z Q; r% ^( S
: X1 Y. G/ k2 {! S- @8 v
由单一的管理功能转向管控与服务一体化。集成应用也带来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数据的管理、调度指令的实时传送、计算机在线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等可以在业务节点(业务组织单元)和管控节点(职能管理组织单元)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在线实时管控与服务。当然,这种管控与服务一体化更多地体现在业务性管理,如“三流一活动”(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具体的作业活动)的管控与服务,而对战略性决策管理和策略性举措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应用。5 R i- Y$ y+ v5 e
' P U0 W9 ?, F+ C& m5 a竞争战略及合作模式创新
& }3 K+ b. n' L7 F6 {. E. X. g
9 v" B& C% P" \由人才竞争转向知识管理、创新人才两极竞争。人才竞争更多的是理念性的诉求,但现在开始转向务实的知识管理和创新人才竞争。知识管理是对现有和潜在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使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通过知识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拥有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力。
1 @: K( w* s; D& H6 Q1 z9 z$ c
+ X$ [3 U" U z6 e4 V8 k Z创新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管理的延续,是超越现有和潜在的知识竞争。通过创新人才的开拓精神、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创造和设计新的知识管理,形成新的竞争力。
7 @ t& \! A. q2 v2 |
1 l# J$ v8 e! v2 j& z2 @ m由部门战术层次竞争转向企业整体策略层次竞争。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由市场、销售部门主导的价格、品质等战术层次的竞争因素已经不是主导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被模仿,因此吸引力正渐渐变小。为了与众多对手相区别,企业在整体策略层面开始设计竞争手段,竞争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像品牌、客户满意度服务、公益广告、企业文化等因素组合并左右顾客的选择。同时,在每一个竞争领域,由于企业的模仿能力强、竞争压力大,在同一内容的竞争中也出现了多种变化,所以在任何一个竞争领域,企业都必须跟上环境变化,不断地弥补、修改、提升、创新整体策略层面的竞争力。& n- H* O( a) F/ n4 r: j
2 }; ^7 F, d' D! W8 i由持续经营合作转向项目型经营合作。多数企业基于战略的长远框架已经搭建,即基于长远的企业利润模式已经明晰,所以持续经营型合作(法人之间合作成立新设法人组织)形式越来越减少。虽然有些跨行业或跨产业领域持续经营合作形式依然存在,但数量在急剧下降。独特性和一次性业务活动在企业实践中所占价值比重越来越大。这种环境因素和趋利性的本性使得企业趋向于选择短期合作形式即项目型经营合作,无论是同业间还是跨行业或产业,为某一营运事项成立法人组织,等事项一完成,法人组织也就依法解散。$ E" ^! w* d+ o- R; }/ {) K% H% z
' U. ` U) T0 R2 [) Y4 j t" v由资源互补合作转向资源交易合作。基于持续经营合作模式的营运基础是资源和能力的优势互补,转向项目型经营合作后,顺其自然资源就成为一种交易性合作,而且往往成为项目型经营合作的制约要素,一方往往为寻求有效资源交易而与拥有资源的另一方主动合作,以交易的方式形成合作模式。8 m% K" A9 l4 f, g' {3 I' ]2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