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0-9-2 15:07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LED照明和背光灯技术在近十几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作为公认的新型下一代绿色光源,LED光源已出现在传统照明等领域,但LED光源尚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一致性较差、成本较高和可靠性差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虽然目前预测LED光源的寿命超过5万小时。但这个寿命指的是理论寿命,光源在25℃下的使用寿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放大LED光源缺陷,加速材料老化,使LED光源快速失效。
: V# _$ s; E; P1 a/ Z+ q. @& l3 h' v/ e0 i6 [
1 Q% @1 |1 Y( ?& L$ }4 G& _失效模式的物理机理/ V+ v8 e; M1 M p; S) b1 z; B
$ F/ R$ F" e2 a- L
+ \4 F. m4 q9 v0 r) R1 `
LED灯珠是一个由多个模块组成的系统。每个组成部分的失效都会引起LED灯珠失效。 从发光芯片到LED灯珠,失效模式有将近三十种,如表1,LED灯珠的失效模式表所示。这里将LED从组成结构上分为芯片和外部封装两部分。 那么, LED失效的模式和物理机制也分为芯片失效和封装失效两种来进行讨论。
' S5 ?5 I( ?# w5 ~3 z9 q
' u1 P4 E0 E2 Q$ p/ O& V5 m8 p4 n/ `9 Y
为什么LED芯片失效和封装失效
; W, F- O: V; H7 | x0 y/ K/ X1 M
# ^' R9 c3 E& j0 d) Q3 O; ~$ _" b; [
表1 LED灯珠失效模式
6 z! O, w7 ]% C- E( U9 {- E* g9 p2 z5 c$ _, ?
7 H T) e/ p8 {5 g
引起LED芯片失效的因素主要包括:静电、电流和温度。
4 | O: X- ^, Q- E' H( p- B% v7 E4 N, T# T5 X) p( A
% |9 u1 d7 d. C& q. ]
静电放电可释放瞬间超高电压,给LED芯片带来很大的危害,ESD导致的LED芯片失效分为软失效和硬失效两种模式。由静电带来的高电压/电流导致LED芯片短路成为硬失效模式。LED芯片短路的原因是过高的电压使电解质破裂,或者过高的电流密度是芯片中产生电流通路。5 J8 C" S) a4 l! g6 N: ]1 ]5 j0 F
8 ~9 Y) r! c+ D8 ~2 W; s3 g" q: \& B2 ^: ^1 u( j9 g. o/ x
静电释放稍微低一些的电压/电流会导致LED芯片的软失效。软失效通常伴随着芯片反向漏电流的减小,这可能是由于高反向电流使一部分漏电流的路径消失引起的。相比于垂直LED芯片,静电对水平LED芯片的危害较大。因为水平LED芯片的电极在芯片同一侧,静电产生的瞬间高电压更容易使芯片上的电极短路,从而引起LED芯片失效。
0 c M+ @$ C: G2 Z L9 F: H7 e
. c/ t! h# [# A, G
( N" @6 k+ X5 ]6 d8 v- a6 ~3 H大电流也会带来LED芯片的失效:一方面大电流会带来比较高的结温;另一方面,具有高动力能的电子进入了PN结会使Mg-H键和Ga-N键断裂。
+ q0 O; D3 J( h) J- Q
3 B4 i" {! n0 P' c! I3 f( H! Q1 m1 j ^) h5 X) b) x
Mg-H键的断裂会进一步激活p层的载流子,使LED芯片在老化开始时有一个光功率上升阶段,而Ga-N键的断裂会形成氮空位。氮空位增加了非辐射复合的可能性,从而解释了器件的光功率的衰减。氮空位的形成要达到平衡时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是LED芯片缓慢老化的主要原因。7 P8 P/ j' { t9 E' k6 K% ^0 Y, l
% E7 ]- w, n8 I# u, K1 ^4 @
k8 M' ]3 T5 X7 V+ O) o
同时,大电流会带来LED芯片内部的电流拥挤,LED芯片内的缺陷密度越大,电流拥挤的现象越严重。过大的电流密度会引起金属的电迁移现象,使得LED芯片失效。另外InGaN发光二极管在电流和温度双重作用下,在有效掺杂的p层中还会出现很不稳定的Mg-H2复合物。3 G( K0 o- b; D
, H# l: o1 P. t, V8 w% v( A
# Q0 Q3 @! L( @温度对LED芯片的影响主要是使内量子效率降低和LED芯片寿命变短。这是因为内量子效率是温度函数,温度越高内量子效率越低,同时,温度对材料的老化作用会使欧姆接触和LED芯片内部材料的性能变差。另外,高的结温使得芯片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产生应变,从而降低内量子效率和芯片的可靠性。热应力大到一定程度,还可能造成LED芯片破裂。
$ X+ Z4 D8 S6 e' r
2 [3 Y( T y! w* l: D
( R" D- P0 \; m& _' D7 n引起LED封装失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电压。3 d b& P5 f7 k8 G* x, ~ V
& M+ C/ R5 \, D8 B. E
6 A% q! n! ^& \9 v, P. w* _/ I5 d目前,研究的最为深入和广泛的是温度对LED封装可靠性的影响。温度使LED模块及系统失效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c6 [7 K, ^( P: Y
4 O- x8 R+ y6 D# D0 A6 m' K
4 b# e" ]% x y' O* j(1)高温会使封装材料降解加快、性能下降;/ r, m* f( }: O; ~4 l5 R/ v8 d- w
6 |( p' e o6 _5 O' y9 _+ i
9 ?+ M# D% l! x: F/ V(2)结温对LED的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过高的结温会使荧光粉层烧黑碳化,使得LED光效急剧降低或造成灾难性失效。另外,由于硅胶和荧光粉颗粒之间的折射率和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过高的温度会使荧光粉的转换效率下降,并且掺的荧光粉比例越高,光效下降的越厉害;8 H) ]3 \2 f, F% P& r5 R
# _7 o* v5 h2 z4 t2 \& x# p \
: O3 k) ~* ~2 ^: W/ ~(3)由于封装材料之间热传导系数的不匹配,温度梯度和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材料内部可能产生裂纹或者在材料之间界面产生脱层。这些裂纹及脱层都会引起光效下降,芯片、荧光粉层之间的脱层可使取光效率下降,荧光粉层与灌封硅胶之间的脱层最高可使取光效率下降20%以上。硅胶与基板之间的脱层甚至有可能导致金线断裂,造成灾难性失效。
# V% t* B$ o( R$ V- q
* _; [( j0 L6 \1 Q2 Z: O, ^9 r0 @" p+ k# o. H
通过有关高湿环境实验研究发现,湿气的侵入不但使得LED光效下降,而且有可能导致LED的灾难性失效。通过85℃/ 85%RH高温高湿可靠性加速实验研究发现,湿气在分层缺陷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层现象的产生使得LED的光效下降,不同芯片表面粗糙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失效模式。
5 d3 O* p: z3 u3 B" _
+ S! I4 }( V5 a& e! p5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