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fuxiaohua 于 2020-8-14 11:39 编辑 " g0 u4 O* A6 B8 v4 x; v
& s2 c* u; h F, x) b" N! E: a
各位网友,大家好。 之前,基于以下的框架思路开发了这门课程,课程相关的介绍如下。 请大家基于学习目标、要求的角度来看看这门课程需要优化或者需要贴补的内容,积极反馈,让我们做得更好一些,更能够帮助大家快速提升、学以致用! " k% i' n* {' w9 w2 s( J
一、背景: 为了能够帮助机电类的在校大学生和新入职员工快速地掌握做好产品电磁兼容,特意将我个人在信息技术类(ITE)及通讯类等产品电磁兼容开展工作的玩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为进入职场或刚进入职场时,对于产品电磁兼容工作的开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做好产品的电磁兼容。 为何这里谈的不是电磁兼容设计而是产品的电磁兼容呢?因为产品的电磁兼容不仅仅只有设计,还有电磁兼容的测试、标准研究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对于从事不同岗位的人来说,产品电磁兼容需要的知识面也是不同的,但对于如何做好产品电磁兼容是需要端到端的系统化、整体化地了解,从而做好相关的配合与支持。(例如:互连工程师需要了解产品电磁兼容对于PCB设计的要求而不会如何去设计产品的电磁兼容方案)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应用层面来看,制约产品质量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人。人在如何开展产品电磁兼容工作的目标、步骤、工具等,这些都是影响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 所以,这套体系课程瞄准的不仅仅是电磁兼容技术方面的内容,而是如何做好产品电磁兼容的产品化思维开展的。这样方便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够把电磁兼容的技术和实际的相关开展结合起来,并应用在产品开发整个过程中去。 二、体系课程面向对象: 1. 结构工程师 2. 互连工程师 4. 硬件测试工程师 5. 可靠性工程师 6. 逻辑工程师 7. 新从事电磁兼容设计的工程师 三、课程学完之后的受益 1. 掌握适应于任何行业任何产品电磁兼容工作开展的架构化体系IPD逻辑思维,并能够开始初步参与到具体项目中去开展工作。 2. 作为后续深入学习电磁兼容相关内容的知识体系化架构框架。 3. 不再是电磁兼容的单点技术而是产品电磁兼容工作的全貌,更加适配满足产品研发各个阶段工作开展的需要。
! q! a1 M" _# N四、课程体系介绍 / F# @$ r2 S7 Z/ a3 O- O7 s
这套课程的框架体系是: 1) 电磁兼容的历史背景:通过介绍电磁兼容的历史背景,让大家了解电磁兼容起源是什么,为何需要电磁兼容,电磁兼容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等…这样就能够明白和理解电磁兼容存在的必要性。 2) 电磁兼容的意义:通过介绍产品不满足电磁兼容时产生哪些危害来体现出做好产品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同时产品的电磁兼容做好了,可以给企业带去哪些核心竞争力?这样可以让整个开发团队明白电磁兼容对于产品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大家在后续配合与支持的前提,也是建立产品化设计思想的缘由。 3) 什么是电磁兼容:简要地介绍一下电磁兼容的定义,通过定义让大家明白电磁兼容为何涵盖EMI和EMS两个部分,而电磁兼容学科为何对电磁环境重视。这是我们产品电磁兼容规格的制定依据和衡量维度。 4) 如何做好产品电磁兼容认证与测试:通过5个小部分内容来介绍如何做好产品电磁兼容认证与测试。 a) 电磁兼容的常见概念与基本术语:为了更好地理解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容,就课程中出现的电磁兼容常见概念和基本术语进行简要地介绍。这是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大家可以找一本电磁兼容的书籍进行更进一步的扩大常见概念和基本术语。(这个犹如我们单词的词汇量一样…) b) 电磁兼容的标准:通过介绍国际标准组织体系,展示各个国家区域的标准化组织,制定相关的产品行业标准。根据自己产品销售的区域和应用的环境选择相应的标准和制定相应的规格。 c) 产品电磁兼容的认证流程和计划:确定了产品的认证需求(国家区域的标准和规格),然后进行制定产品的认证流程和计划内容,指导后续产品实际认证时如何执行,什么时候执行、怎么执行的一些做法。以及认证过程中可能需要去研究和注意的事项。 d) 产品电磁兼容认证过程中的测试执行:通过举一个FCC认证的例子来展示实际认证测试是如何开展的?开展的步骤是怎样的?需要做哪些准备?认证测试中需要关注什么等? e) 产品电磁兼容认证过程中问题简易定位方法:采用案例的方式来介绍产品出现电磁兼容问题时,这个时候需要怎么做?怎么做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式?从而实现产品认证问题的快速定位和解决。 5) 产品电磁兼容的总体思路:采用IPD流程逻辑来介绍产品电磁兼容开展的总体思路,让产品整个团队明白如何高效的开展产品电磁兼容工作,做好彼此间的相关协作和支撑,更好地实现“事成人爽”的产品开发。(做好任何事情的三要素之一:流程步骤) 6) 产品原理图的电磁兼容:从电磁兼容的角度来看原理图设计中,需要关注哪些要素,以及每个要素需要考虑的方案和注意事项,实现产品在原理图早期的电磁兼容设计。(例如:电源端口为何需要设计防护滤波器)从而指导硬件开发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检视原理图。 7) 产品PCB的电磁兼容:从电磁兼容的角度来审视PCB布局布线设计是否满足电磁兼容设计要求,指导互连工程师做好产品的PCB布局布线以及硬件开发测试人员检视PCB布局布线,共同完成产品的电磁兼容成功实现。 8) 产品结构件的电磁兼容:从电磁兼容的角度来审视结构件(包含电缆等)的设计,是否满足电磁兼容的屏蔽、搭接等需求?用于辅助结构工程师在结构件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产品的电磁兼容。 备注:为了方便大家对产品电磁兼容的理解,建议大家可以学习一下《EMC设计之道犹如抗击新冠肺炎》这个视频,结合大家对于疫情的认识,我想大家对于产品电磁兼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和掌握,也能够更好地明白以上流程步骤。 8 J' M3 n N# `8 e7 r
五、EMC专业化理论知识(进修篇) 为了满足某些工程师的EMC专业化的需求,可以开发出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电磁兼容标准研究、电磁兼容设计等多方面的课程。其实,我们优先开发电磁兼容设计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框架如下: 进修篇,更多关注的是细节、方向性的深入。例如: 这里的常识,不是不重要,而是基于原则上的必须掌握和理解的,是基础的,是常识,这样才是做好精品的必经之路的细节。 没有标准答案,意味着产品场景化设计的思维,不同成本、方案必然导致设计要求的差异化,这才是做好产品真正最佳的条件和思维。 有些时候,细微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存在巨大的差别。在《职业化工程师应具备的常识》课程中就有不少案例。 3. 在设计信息需求越来越复杂的时代,一般需要的信息都是在做”加法“,而我们如何可以实现做”减法“? 那就是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设计的不确定性。
5 b6 {3 o( }" I0 V最后强调:有效反馈者或者提出好的建议者,将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灌水、顶等就不需要啦,谢谢) + s! B8 {1 q; u$ F; K8 q6 i
在此,先谢谢大家! fuxiaohua
3 |! U1 f/ D8 Q6 K# N0 R1 y$ \, H% \6 f* E& {1 Q: L1 G9 B' N( [
+ W0 F3 O! T- q
. ?0 f+ U( v: V$ n* x3 l3 y
% j6 X# R7 z k, w( [7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