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查看: 114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最后篇:篇9)如何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乘风破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0 15:3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2 09: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相信,这些天来大家有人一定听说过国家经济“内循环”这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什么呢?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去百度学习一下。因此,国家经济“内循环”是什么原因下出现的呢?为何现在需要“内循环”呢?这几个问题都值得大家思考一下。这样子,你才可以更好理解“内循环”对于我们个人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我们个人学习和成长更需要的是内循环。”内循环“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是做哪些事情呢?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梳理、去整理、去消化相关的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从而灵活掌握变成自己的智慧。如果不去消化、内化很容易发生套用规则,不了解规则的本质,也会存在不了解规则场景;也会存在无法举一反三的现象,导致学习感觉学习到的东西很多。其实也许一直在重复学习一样的东西,或者说学习的效率不够高。下面我就来举一个例子给大家分享一下:
    7 \" p. A. \2 j" v, o
    一、从上图中至少可以看出以下信息:
    1.     电容的等效模型,以及电容的频率阻抗特性(相对来说是简单的,即规则)
    2.     电容呈现的态势有多少(丰富多彩,需要关注细节)
    3.     从功能上看:
    1) 隔直通交,例如serdes信号线上的耦合电容,射频端口的防雷电容等
    2) 去耦合(芯片电源管脚的电容)
    3) 旁路作用(滤波器作用的电容)
    二、依据电容的不同态势,又有很多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电容:
    1.     安规电容(特性、种类、材质、温度、电压范围等甚至成本)
    2.     材质的不同
    3.     容值的不同
    4.     温度特性的不同
    5.     封装特性的不同
    ………等等
    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细节的东西,都需要去仔细阅读相关的材料,才能够真正了解不同电容的优缺点,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电容的选择和使用。即正确可靠地选择器件,可靠正确地使用器件----这是产品可靠性的一句经典话题。
    而细节是什么呢?才是真正“知微见著”的部分;而以上的框架是什么?就是规则、或原理、理念的部分,这是电容的核心价值而,细节的实现好坏对于核心价值是有冲击的。
    所以在规则的确定下,来掌握细节即应对不同场景下的设计。这就是一切…..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设计的不确定性。
    因此,之前在微信群中与一些网友谈到过,在学习直播、体系课程时,不仅仅关注单点技术的讲解,更需要去学习讲师们的学习思维体系,后者更是重点,更是经验和理念的传承,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内容(所谓隐性知识和价值)。
    这也是我之前一直在强调”怎么学“也是一个问题的初衷和起源,也书写了一些帖子。

    8 o2 ^( B. A5 V* p, w

    / Z, G  p8 X9 t* @2 ^
    ==========================================================
    [技术讨论] 怎么学,是不是一个问题呢?
    你问我答(篇8)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篇7)当前的学习,为何需要“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设计的不确定性”. z$ j6 C$ M2 f( P& W, Y7 E
    https://www.eda365.com/thread-422264-1-1.html

    9 Y1 s1 q3 ]% n0 j: ~[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篇6)解读“没有答案的答案(篇)”
    & }9 f# ~" \1 M2 }7 I. e% n8 d: C
    https://www.eda365.com/thread-421199-1-1.html
    [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篇5):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9 C, G: d- T: u9 c0 H6 [
    https://www.eda365.com/thread-420148-1-1.html
    ; P* M' v- N9 l# L+ N[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篇4)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设计的不确定性
    & b: j' L  w) `* w, Z) T
    https://www.eda365.com/thread-419528-1-1.html: F3 m7 f  X7 k. ?; W  f# R
    [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篇3)关于芯片去耦电容的理解  

    % }7 l( e1 \8 L: k) _" u
    https://www.eda365.com/thread-418121-1-1.html
    + y5 q: M/ U9 N- b0 z! P[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篇2)关于技术方案的评估与回复
    . E6 S# Q, {2 l
    https://www.eda365.com/thread-417173-1-1.html
    * j- ~; M, R, }; W! F[技术讨论] 你问我答(篇1)关于电源滤波电容选择的问题

    * R% t$ Z6 l4 Q; [# o' |1 C# w
    https://www.eda365.com/thread-416187-1-1.html
    " |0 o, }- I( d9 g
    4 P. c  D! w* i. Z  c. D/ f[技术讨论] 关于直播课 《职业化工程师的常识》如何学习的建议

    * S( ^4 `1 y) c4 t: T& O
    https://www.eda365.com/thread-386134-1-1.html  . \& R( v- z0 y0 C( a. m
    电磁兼容理念篇-职业化工程师应具备的常识》https://edu.eda365.com/my/course/147.html
    : ?" E& F" C; g' r" f5 C' m/ T# p" _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20-8-12 13:14 | 只看该作者
    捕捉到付老师发的帖子,嘿嘿嘿,谢谢老师的分享,对我帮助很大。

    点评

    谢谢分享!: 5.0
    谢谢分享!: 5
    能够对您有帮助,这是对我最大的慰藉!其实,本来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书写或者讲课,但是看看大家响应也就平平,以为大家不需要或者不接地气,故就此打住啦。  发表于 2020-8-12 16:05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4-14 15:5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
    发表于 2020-8-30 0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4317mjh 于 2020-8-30 05:18 编辑
    ) a# m) q# A4 |5 J0 ^2 v
    ) U7 t, w+ O: `: Y* l+ s“如果不去消化、内化很容易发生套用规则,不了解规则的本质,也会存在不了解规则场景;也会存在无法举一反三的现象,导致学习感觉学习到的东西很多。其实也许一直在重复学习一样的东西,或者说学习的效率不够高。”
    2 `1 q% B7 _& K& C" e9 N  _1 O# K) f4 S' P: h1 m( ~, o' z
    认同,我理解这里的“规则的本质”,就是理论。  2 @  ^- U! M2 X( Z& `+ X0 W3 k
    我理解,物理学家,就是倾向于用最少的基础概念和规则,去解释最多的东西,并且自洽。  数学家也是。
    * b! n0 e0 a. R  k8 f
    7 b& R7 i( q6 H/ s; \2 @1 R% u: t1 i: J6 G* F
    回顾小学、中学、本科的教育,其实也是学习现成的一些理论。 也是直接从这个理论体系的底层概念开始讲起,然后慢慢扩展开。   ----这是不是直接学习“规则”,直接学习“规则”的本质呢?   我认为就是了。9 ^3 y: F+ c. c8 m
    当我们学习了、接受了这一套理论/规则后,出来社会后,就更多地接触到由这套”规则”展开的应用。同时也加强了,我们对这套“规则”的理解。  _& ^  G4 o" o1 |. [. F3 F) v

    " f" T& n; G; \8 ?6 c' f% v但是出来工作后,没有了学校的强制性的“理论学习”,也没有了学校的学习讨论环境,“理论学习”变得困难起来,特别是一些学校没有学习过的理论。  [# K6 [7 M, b; \/ ?' r( @6 F) ]. a
    每个人想的方向,着力的方向不一样,常常找个人讨论都不容易。# ]2 ]9 p4 d, s- m( b
    现在确实有一种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感觉。. c+ l- S- U  I
    % H/ h' @' W+ T: z; \
    我的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论的学习,去升华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学习东西”,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4 e3 M  ~' m2 a8 @) B  b

    点评

    谢谢分享!: 5.0 支持!: 5.0
    谢谢分享!: 5 支持!: 5
    从你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你的巨大成长和自信,加油  发表于 2020-8-30 12:3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7-24 10:4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