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问题一:当下研发创新的新趋势是什么?0 J$ h0 o4 n. `+ g* I
! z& |% L- n( w% t
吴晞敏问:我们光莆电子从LED封装、LED背光产品,到面向消费者的LED照明产品,一直奉行的都是产品优先战略,通过研发创新、品质方面的优势,赢得了富士康、LG等大型企业的产业配套订单,并成功打入沃尔玛等商超渠道。
/ \$ R! c3 }4 ~0 s5 i
# F5 ?2 i1 s# B 过去我们主要是给大企业做产业配套,都是大订单,现在我们进入LED照明领域,从“toB”到“toC”转型,需要对消费级市场的产品需求特点有更深的了解,以改善我们的产品研发创新战略。请问当下的研发创新趋势是怎么样的?3 Z1 y+ \ I& F% D9 z! Y" K! @* q, ~
, @5 c% {5 d/ a: h, F
杨飞答:第一个趋势是去规模化。以前强调产品的规模效应,创新方向是降低成本。但现在很多行业成本优势在丧失,简单的复制国外产品的方式已经走不通了;第二是个性化,消费者下单后生产线再进行组装;第三个是互联网的智能化,现在很多产品都在结合大数据、互联网,在产品上实现人机交互,数据分析等新功能;再有一个是用户参与;还有一个重要趋势是“开放式创新”,用平台化思维,整合多方智慧,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整合的对象既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等等。" P5 N+ I. X4 Z! _
9 N' Z7 S7 v7 D9 G' D# e, b. S: Q% o9 w深圳市中天华夏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杨飞 厦门光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晞敏/ R% u" L% V y- ]" e! S
问题二:企业应如何建立创新型的研发体系?" s4 ^$ K$ G/ C( l' @
; O2 O" L% @2 Z, \, B6 x 杨飞答:产品创新最核心的两件事:一是做正确的事,就是做对的产品;二是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把产品质量做好,成本降低。很多公司后半段有基础,但是你让他开发对的产品,他很茫然,往往就是跑到市场上去简单模仿。3 _& D' R# M! L* N4 h2 c* b3 X% e
1 j* U+ P9 W) w 要摆脱这一局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产品规划方法,从凌乱复杂的市场环境里找到趋势,寻找到符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进行合适的产品定位,开发合适的产品。$ a3 c- a% G8 i w. \+ G
0 R% s( H& S6 U7 m U2 w* x9 Z7 c2 s 比如华为实施的MM体系(MarketingManaging)从前端的市场研究开始,对市场环境、竞争进行分析,然后得到自己的市场机会,再结合顾客需求,逐步找到产品的定位,以及产品策划的方向。这样策划出来的产品是市场导向的。
: \7 C( _8 z7 b' W# }; d4 m$ S! ~( E
很多企业做产品,往往10个有9个是错的,因为没有符合市场需求。我见过典型的做电视的例子,公司开发了100款电视,但真正好卖的只有3-5款,其他要么卖不掉成库存,要么根本没有量产。这就是规划了不该做的产品,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m7 v9 a6 o) n Q! R
& t g7 x; b" r! l( r" T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降成本还停留在卡原材料成本、人员成本的阶段,实际上做正确的产品决策,避免不应该规划的产品被开发,对减少浪费的效果比什么都好。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项目开发是直筒型的,立多少项,开发多少产品。而在国外成熟的公司,有个比例,大概是7个创意,真正开发出来的只有1个。这能够带来40%-60%的成本降低。4 ~2 M& R3 I) T/ L; R* X# {$ Y* u
问题三:传统行业企业如何应对创新新趋势
: O! S0 K$ a) T
' G# i! m( y& M) u 杨仲阳问:我们公司已经17年了,是陶瓷树脂工艺品的老牌厂家,刚开始十年一直以跑广交会接单生存。但后来我认识到未来是小订单、个性化订单的天下,所以果断放弃参展,在近七年时间中通过改进研发流程,引入3D打印等新工艺新设备,试水B2C等,逐步打造能够满足客户小订单个性化需求的研发创新和生产能力。/ {2 \# q1 P, } O
" o! ?7 H" d$ n& Q3 w 最近我们还建立了一家新工厂,专门负责生产小订单。目前还是在摸索,还有很多问题,因为行业内像我们这样转型的没几家,只能自己闯出一条路来。刚才您提到的新趋势,我们作为传统行业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 {2 m( n. m; k. I) Z- F4 v
: s% g7 V" \- s% N7 L& |
厦门一行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仲阳 深圳市中天华夏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杨飞0 R) }: O9 a& a* i
杨飞答:要分不同阶段的公司。那些已经形成规模、行业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需要的是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和内部管理的创新。而更多的以制造为优势的企业则是研发体系不完善,创新机制残缺不全,他们更多应该在内部管理上加强,打好基本功,比如产品开发流程、项目管理体系、矩阵式的组织运作等等。
4 v0 T0 Z J* Z9 [, u5 ]: a7 Y
; I4 m: c" p. f0 v2 x 创新型企业已经在过去十年尝到甜头了,他们技术领先,实现差异化,在市场上取得了优势。他们因为尝到甜头会继续加大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以前是研发部,现在可能会构建研发中心,甚至全球化的研发组织。* ^7 H/ d! j0 Z0 o+ _0 m
4 L* A9 m7 v g( J7 u9 |
而制造型企业,固有思维要转变,如追求规模化经营、军事化管理等,有可能会给转型创新型企业造成阻碍。企业没有办法接受更灵活的创新方式、更扁平化的组织、矩阵式的运作等新思维。要完成转型,高层、中层、基层都要转变,可能要几年时间甚至更长。
; o+ N5 R5 K* j2 U4 K0 k1 z6 W' ]9 [4 m4 C+ ?: k1 k
问题四:如何提升研发人员的管理能力?. p. j4 N. Z+ @5 E( U' a
7 o, R9 @/ b1 K
杨飞答:最重要的是培养“教练式的领导力”。研发管理人员往往是技术出身,不重视管理,认为是“走形式”、“务虚”。只有研发管理人员重视管理,将企业理念、价值观传递下去,才可能建立系统性的研发管理体系,才能形成适合创新型人才的企业文化。很多人都看到了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很大,但他们没有看到,投入的很大一部分是管理能力提升,包括管理体系的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 v) |, c" e4 J
% z& G. |7 i, V' b'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