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fuxiaohua 于 2020-6-7 12:52 编辑 5 c) i* D" [6 B& z
5 \3 W8 ~! u% o" [) i1 @# r8 k
课后有同学反馈说昨晚的课程听起来有些深,于是我自己也反思了一下,以及把自己的感受也发出来分享给大家。 * o. s" w' k3 U2 N
怎么学,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是一个非常大的门槛。那么如何让人掌握怎么学呢?这也是我比较困扰的问题。我在多个帖子谈到了这样的理念。 - t, U* N, r. B: |! S! |/ ]
昨晚课程的学习目标或者重点在于:
" `5 Y9 _* ~- C% G1 C0 M$ w3 V架构思维(全局考虑)和细节细小(知微见著)的都应该在我们工作与生活中关注起来,重视起来。在遇到不少人有些时候认为全局大于细节(犹如硬件比测试牛逼,真是这样吗?),其实战略战术都重要。他们之间不是矛盾的,只是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凸显不同啦。否则,我们容易陷入单一思维。
% ~2 _8 D6 c" ~( Z$ l1 g+ J道理和理念是用来干什么的?很多人把当成口号,然而事实是什么呢?它是指导我们工作开展和技术研究时的驱动力,方向,监督我们行为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坚持深入、坚持从整体出发作出选择和抉择。但现实中很多人都不是这样,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是人性也是现实,我们不能违背人性,但可以了解避免一些人性不良做法就OK。所以,在企业合作还是协作上,都需要考虑对方能够获得什么,而不是仅仅是自己获得什么,否则工作无法推动。 - M2 u6 ]. O- {! l0 Y/ U
例如今晚谈到了职业化,那么把PPT材料截图放入微信群中的做法是不是够职业化,你如何认为呢?职业化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口号啦…学以致用,对很多人来说也只是口号。
# P' ]; k+ b% f- ?学习是需要像老牛一样“反刍”的;学习是像嗑瓜子一样,先得去掉壳,才能吃到美味可口的瓜子仁的。但现实中的我们确实怎样来对待学习的呢? . c4 a* v% _# ~0 |# X
在围绕课程的重点思维(或者理念或者常识)这个中心内容,我然后采用从意识、硬件、结构等等这些方面带大家来体验这种思维,从而满足系统架构师SE、各个专业领域的工程师来体会去这种架构思维、细节深入的感受,这样可以在后续自己工作领域中去关注起来,践行起来了。当然,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或者说信息的解读存在差异是必然,也是非常正常的,学生时代我们就有这样感触,同样的老师和教材为何考试时的分数差异很大呢?我想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这个问题也是可以思索的。 $ k# w* D8 l7 ?
作家王蒙曾经说过:作家都是码字的,但码字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时,下面我阅读书籍时看到的一段文字也证实了这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系统啦。但每个人的解读系统的正确性、有效性、高效性就丰富多彩,这样导致很多人出现观点的差异很大。如:大家对于美国当前的暴动一样,有人认为美国不行,有人认为美国多个州都非常暴力,事实是什么呢?未必如此呀….
/ n, }4 J& ~- W4 h, N故,我们在谈到需要独立思考时,前提是需要有正确的理念和常识来支撑,否则谈不上独立思考。 [( g( f& X, a7 p% `) [, Q, ~
例如: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知道思考…..(下图第二部分) ) j' X/ B8 R& H
- V/ w: J3 y6 ], K( Y `( A
, B0 c) T* d# L
+ _5 f0 W5 i" O7 {# t5 W之前我也分享了一句话:入门是技术,应用是魔术,活用是艺术。这句话大家可以作何解读,我们现在还停留在什么阶段?是否就无法进入后续阶段呢?
. U: e. k4 k% Z. e& p如果说,你已经进入第二、三阶段,那么今晚的课程又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思维和方式去学习与理解呢?是否还是采用之前的要求和标准去学习呢?假如还是采用之前的标准,那么你是否进入了第二、第三阶段呢?这不自相矛盾吗?
6 _+ |) p* s1 Q所以,真正需要花点时间和心血去领悟课程内容,然后才能够把这些理念作为工作践行的方向或者原则。然后采用这个帖子的方式方法去践行:[技术讨论]将理念、理论、原理融入工作具象化,才不会教条 : d/ G1 x" N- L: g% J5 P( o
6 Q0 c. J$ I+ E5 q3 A: R
* d0 L* m+ F$ Z听完课,读完帖,需要干什么呢?我不知道大家会做哪些事情?当然愿意听大家的反馈啦。其实,听完课之后,至少需要做四件事情:
" S, q8 s. r) k2 T ?, Q& _6 Z# z$ Q
: q; c! @3 w1 O1) 书写所见所闻的信息点
. b4 F' h. ~2 _5 C0 p2 B2) 针对所见所闻的信息点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理解,并可能需要找人来进行验证解读是否恰当合适、准确 5 D% E* V3 M' m; t( r/ m6 e
3)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怎么去引用,需要书写出来。 % P w& O5 G8 s
4) 围绕第三步去行动,验证自己第三步书写内容的准确全面性。
3 ~; A) q3 X! T) Z3 o3 R5 V - B0 \, @. M) m5 J' @, H" S
这不是我们时钟闭环电路吗?如果没有闭环,时钟还能稳定前行(正常工作吗)?正常工作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常识…那么,以上四步骤不也是我们工作与学习的常识吗?没有这些常识,如何正确高效学习呢?
1 p4 k1 B3 p- F9 W3 h4 W7 q; p何老师在课件中为何频繁提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呢?那就是具象化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才能更加有效,否则至少无法高效处理啦。打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为何中国房价不一个价格呢?能做到一个价格吗?这不是违背大自然规律吗? 8 }$ u4 S: g- W9 M C
作为工程商人,所有产品开发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能否一个答案进行解决吗?
( J; u5 P+ V( X( ^( O: d2 E/ K5 u ; \: T5 U1 }; \6 B# B# E
& c" p' P4 B8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