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网站域名变更的通知
楼主: shark46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个SI软件提取的差分线的S参数比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1-5-6 12:39 | 只看该作者
向牛人学习了,我做了过孔差分线的,信号衰减了60%,不知道可不可以,还是自己做的有什么问题?请大家指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1-5-9 21:20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1-6-9 10:20 | 只看该作者
hspice不能直接提取S参数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1-8-1 17:02 | 只看该作者
之前做了一个单根微带线的S参数提取,发现Hspice提取的结果与Polar相差挺大的,0 _( ^& n# o# M+ w, Y5 n
不知有没人试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1-8-2 2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zl 于 2011-8-2 22:59 编辑 9 y- U3 ?% b) Q$ Z! d1 G! B

1 U) M( r: s( k% Z; o回复 shark4685 的帖子
  O* d1 o5 |% e5 R( N- c/ ^$ o! q) F6 W& I  A. e3 b
兄台这个想法很好,5 e9 |- x0 [) a% l# I
但是如果要仿真到5~10GHz的频段,目前大部分的软件都还很难处理好所有的情况。" _& x2 z5 N% t0 S8 z0 i
高频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
5 {2 b. M9 B" o$ |3 T7 W' T+ U, Y" x9 P1)skin effect和表面粗糙性,造成的电阻和电感的变化
5 A+ R  }- n6 Z0 t9 X% C6 s9 E2)介质的频率相关性,造成的电容和电导的变化
+ Y/ J8 g4 e! c3 v9 G' L- s3)介质的不均匀性1 B, J% p- y2 m5 @7 j% s8 A
' D7 R4 j1 O2 C+ K
大部分的阻抗计算软件比如polar可能会考虑到1),但是基于的都是简单的波浪模型,并不一定准确
& Z* T- L) |1 c! O( O* D而对于2),3)目前polar什么的都无法include,而这部分将有巨大影响。" ]0 Q( M  \. ~: h* D
我所知道的CST和HFSS都支持2)介质的频率相关模型,但是因为建模的缺陷,想要include 1)那么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建模。
3 N) {5 n( J3 v% L+ ~+ ^+ L9 F. N而对于3)只有少数软件支持,比如Q3D,当然愿意花时间建模,CST/HFSS也可以搞定3)4 ~/ P( q3 ~0 o/ w1 J
所以十全十美的s参数提取是巨大的挑战,需要自行修改RLGC。
+ N9 z" x8 W- a! |4 t
3 ]! W4 ~7 S, i如果你要比较准确性,我相信对于1),2),3)的处理不同,各个软件在高于5G的部分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
/ n, ?5 C. f/ D. W. r5 |& S而且你仔细检查s参数,会发现他们的质量不太好,比如因果性,无源性,物理性可能欠佳。8 ?5 D5 G: i) z% z
$ N8 i) o! C# u  P3 V
对于高频应用,s参数的质量不好,意味着这个仿真的准确度要大打折扣的。  d7 l! X) D5 r" R
0 U5 Y8 X1 M: f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7 收起 理由
icy88 + 7 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1-8-2 23:15 | 只看该作者
wuzl 发表于 2011-8-2 22:56
) a4 x- k' Q& H0 I回复 shark4685 的帖子$ X& N( D- V+ c+ N8 q1 f

& ], T# ?, X5 P兄台这个想法很好,

. V  r9 X/ U5 s建议你先亲自用不同的软件做一下,然后再下结论不迟。
6 ?" B' Z2 n2 G) ]! g+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1-8-3 1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zl 于 2011-8-4 11:26 编辑 * ^: S" C1 _  `$ y6 Q: c' `! C0 x5 `$ R
, d* C. E0 Z2 R& j. q
回复 giga 的帖子
/ X3 z8 d/ b0 i( C
3 d6 m+ H* U8 W# k呵呵,我的确没有做过差分线阻抗的对比,但是我做过单根传输线的对比,包括软件和测量,苦于没有探针台,VNA的去嵌入不敢说是十分准确,但是大致的趋势不会错。所以才有我上面说的结论。4 [( `+ W8 L4 w( w; }* H, T3 ]6 k. n4 i
我看了兄台的四个结果,我不认为四个结果很近似,明显ADS和Q3D类似,而Polar和HSPICE类似。而且ADS和Q3D没有因果性问题,而HSPICE和Polar则因果性fail,原因请参看我上面的帖子。
) E0 \7 u- l+ ]$ X+ ]7 `" R) x所以我一直认为HSPICE和Polar算算阻抗还可以,把她们的S参数输出,直接用到仿真当中,要手动干预才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1-8-3 16:31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1-9-10 22: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命题的确过于规则了,其实对于较高速率的差分线,很难仿真准确的。10Gbps以下各个软件或许差别不大,单说铜箔的粗糙度,目前没有就没有哪个方法可以精确仿真,起码锯齿形和半球形的建模方法都不很精确,只能算是近似的一个方法。而在信号速率不断提升以后,制造工艺带来的信号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很难精确控制,这也对信号仿真性仿真带来很大的困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8-8 15:00
  • 签到天数: 91 天

    [LV.6]常住居民II

    25#
    发表于 2011-9-14 15:10 | 只看该作者
    我还不会仿真的 感觉仿真蛮难的 , `% J" y( d4 L% R, \. l
      不知道有没有速成的 方法   招 仿真师傅  ....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1-11-3 09:31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各软件之间由于trace结构、算法、设置上的差异,结果肯定会有些差异,所以没有可比性。权威的还是和测量结果对比,从而得知软件的局限性与可信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7-14 21:2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命题是理想的命题。1 f! l& d' G, n8 n, A$ K% G$ c2 J- j
    我们举个实际的案列,DDR3的DQS_p, DQS_n从controller到memory chip。
    6 r2 H: D8 @+ L0 k$ p已知allegro的pcb文件,目的是将DQS差分信号波形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 e, V/ F# w) q8 C* \5 V: `7 W# X那我们在提取Allegro pcb文件中的DQS信号的S参数时,是使用单端S4P参数,还是直接提差分S2P参数???3 q& D0 D* V5 p! |. C
    然后用IBIS模型仿真。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9-2 09:31 | 只看该作者
    菜鸟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12-21 16:52 | 只看该作者
    问下,ADS是什么工具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推荐内容上一条 /1 下一条

    EDA365公众号

    关于我们|手机版|EDA365电子论坛网 ( 粤ICP备18020198号-1 )

    GMT+8, 2025-10-25 21:58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深圳市墨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生态园2栋A座805 电话:199264090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