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规格,按照特定要求制作的设备
. K) k; k4 n2 f& [
例如:
压力专机、焊接专机、运转检查专机
* ~& A+ u) y) E3 V
为什么要购买非标设备?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比较特殊," K$ ]( ?5 T' Q- g2 N8 \# x# R
必须按照特有功能专门设计
可以按照要求适当降低设备成本
* N% C+ C# {9 c I1 U3 e1 o如何制作非标设备 ![]()
![]()
在做非标设备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经验,网上看到有前辈分享了以下几点,感受挺实在的,分享个大家:7 Z" l1 Z9 N5 {' W3 K U) {2 _5 @
5 n. s$ Y1 y! `9 @ ?1
6 ]; d8 Q) W" f
最经济的先做
2
. e) E/ V) ~7 u( O N7 J; o单点单机
3
2 X& W, _. g; o2 Z
流水线集成
不成规模的企业效率不高,80%是管理问题;
管理提升一点,效率提高一大截。) b9 l' {5 f6 }0 A
' s- \0 A! X+ G) `1 N" \
2
2 g& U) Z5 U2 o& s4 g- H+ _! \% N, L2 B
自动化一定要分两步走:
以工艺改善为目的的设备改造先行,接来下才是自动化集成和智能机器人。
9 d- U& c! `$ u% }* h
/ q2 H: F7 z1 n0 V1 i! K3 i
- H% z: v7 n- {( \* Y
3! p0 V6 Z+ M8 ]; ?; h$ i+ G* J7 U
非标设备量身定做最适用、经济;
模具和夹具的改进、半自动、全自动,中小型工厂一定要从这里起步;
积累经验后才可以开启自动化、智能化的大门。
6 W x/ V# t9 @' `. m; Y& }) \! [8 K4
$ X' y6 @, E2 D! n3 t
珠三角西岸的机械设备代替人计划已经落后于珠三角东岸。
5 S- R* Z) y4 q5 f1 t% t# A
5
9 H- J2 K0 l4 J- a. }, X8 ^
以前行业流行的一句话,自动化在国内分为两种模式:美的为代表的自主推动模式;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全盘外力模式。
6 R$ u* M; [8 o2 s2 X5 J2 s% A- Y" u( J7 Q ?
6
* {% ?; |# y; t8 r$ @" L要不要机器代人,已经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市场竞争说了算,效率低的工厂、缺工的岗位、危险的工种都将逐步被先进生产力所替代。
# i, t# k! f! N+ l
2 w0 d+ B% E3 C5 o' E- I
76 u4 y6 w& G8 E. v& y, ?
机器人的确高大上,与之配套的解决方案同样重要,它们的造价也不菲;这就好像电脑主机没有外设,那也是毫无用武之地一样。
# b" {0 ?6 _* n3 n$ d
% `' X: Y* i) s9 u8
[2 T9 U# h, _( u2 j W2 L( n非标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谁都认为简单;但设计方案没做出来之前,谁都认为不简单!宗旨是简洁、好用、效率高、易于维护。
3 J. S& J& ~8 H6 m
9; P; H7 ?* v4 |* G5 r
非标设计的高手,在于见多识广,长期扎根于设备制造/改善一线,精通相关工艺的“工匠”。
6 _( I9 j. i! J
10
( n& Q! O6 h5 ^* d5 m: D2 s2 \
自动化设备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2年,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能苛求完美。
6 {5 l4 ~( w# Q- _; `# v0 ^
11
7 J2 b# f" B, ?+ B
工厂效率驱动的三板斧是现场基础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缺一不可。
i: y6 I# k$ g6 g/ F" e' V12
- x$ Z( c/ S Z- R$ s
效率驱动是工厂开始转型的唯一出路(突破口),每年生产效率不提升20%,就不算转型,则是小打小闹。
5 j2 P3 r7 z: O1 {对于非标设备采购企业,设备效益分析主要是以设备的经济收益和使用效率为核心指标,以设备投入、运行消耗为辅助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来对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 M4 b0 a& Y9 m! l
对于非标设备设计者而言,制作设备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是一项在不断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查阅资料并开动脑筋。制作设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