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直以来,对懒人的评价都是负面。尤其是领导看到手下员工在未完成工作的情况下,竟然在东张西望或偷懒开局打游戏,一脸嫌弃。 ; D4 k6 }, {5 C' w5 G
毕竟,在大部分管理者看来,一流的员工时刻都是勤奋努力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0 i$ Y: _' g3 V5 C4 _2 w4 [% ~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蚂蚁的活动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少数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懒”蚂蚁在关键时刻能解救整个团队。 $ V4 h7 V5 z/ d# }0 d
为什么呢?
' l2 a5 J$ E5 t! U; H# B( O; l8 K/ w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因为大部分蚂蚁在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时,“懒”蚂蚁却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1 ?$ t( [; r7 z/ z' ^ 比尔盖茨曾说过:“我总会选择一个懒人去完成一份困难的工作。因为,他会找到捷径。”说到这,很多人会想自己不就是那样一个懒人嘛,比懒这还不容易。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懒蚂蚁效应强调的是勤于动脑而非游手好闲,勤于动脑在前,懒于杂物在后,并不是懒就会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2 z9 ]1 M% d' i! Z0 L( q
像扎克伯格和乔布斯,两人作为科技大佬,穿衣风格及其相似,清一色T恤加牛仔裤,他们把精力都放在重大事件的思考上,在这些日常琐事中就会表现出“极懒”风,这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大要素。
) l" G' X1 f6 L" ~# F+ c+ H n 还有很多科技发明都来自懒人的灵感,比如人类懒得走路,发明了汽车;懒得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懒得爬楼,发明了电梯……甚至因为消费者变懒了,买东西不想亲历亲为,而促使了现在外卖、电商的兴起和新零售的崛起。 3 }2 t6 _: u' i6 `. M* i
对应到企业管理中,如何发挥“懒蚂蚁”的优势呢?
3 u7 _ P- j" ?+ V! H1 P+ k; H. E( q! z 一、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9 ]3 ~3 |8 W$ }% |9 x7 s5 L 企业在快节奏变化中,尤其是创业公司,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这时候选择比埋头苦干重要的多。就像做一个产品,工人再努力,加班加点,但是产品却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即使产品价格再低再完美也照样卖不出去。所以说企业高层管理者除了关注企业内部状况外,还必须了解一些有关企业发展方面的软性因素,例如政府政策、行业现状、发展趋势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把控住市场脉搏并在关键时刻才能提出独特的想法。
7 u4 b( l" T5 ?% }8 j: Q 正如雷军所说:你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傅盛在企业管理上总结了一个“管理三段论”:一、目标,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作为自己思考的第一要素,多花时间想清楚目标;二、路径,梳理出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整个路径;三、资源,评估通过这个路径实现目标所需要投入的核心资源。以上三步理清之后,所有的工作再紧紧围绕目标展开。 - j% H0 j) Q8 U6 R7 C/ j8 W/ `" z
二、好领导都是“懒”于管理 ( p# _( e; \5 q$ Z7 a: W4 u5 u
管理者的懒在于要放手,并非事事躬亲,领导应做好企业起航的舵手,能够时刻把握住企业经营的发展脉络。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比如,王石在管理万科时,他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爬山、跳伞、玩极限运动上。 3 m0 m# `6 o* k$ i5 X) B. Y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经说过:有时候需要停下来,看看为什么而出发,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一个企业要想有好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懒”领导的存在,在企业整天忙得昏头昏脑的老板,肯定不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毕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企业管理者可将80%的精力用在20%的关键事务上,不要被日常事务缠身,剩下的时间多用在思考。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授权是提高效率或能效的秘诀之一,假定事必躬亲者花1小时产生1单位的成果,那么管理者经由有效的授权,每投入1小时便可产生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成果。 ' X7 q }0 s l. ^" {
三、善用懒蚂蚁员工 2 P$ g6 F0 @) y" _
一个高效的团队应该容纳不同的人才,既要选择脚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任用运筹帷幄,对大事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各司其职,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很重要。然而对于人才的管理,管理者更应该扮演一个“巧”蚂蚁的角色,做到人人都有用武之地,处处都有可用之人。
0 y, W4 h% D! A6 W' e; j( B+ [* X, Q 对于“懒”蚂蚁式员工应该如何管理,世界经理人用户提供了三个方案:
( t6 M [0 E& M2 a( `9 A 1.具有开明的“人本主义”管理心态
" b9 R' D& ~, W) ]" y 对于懒蚂蚁型员工,管理者首先要有全心接纳的心态,进而发现该类员工的优势所在,通过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使得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个人价值。
; J4 K) h% i1 e) A0 H( t1 c# E 2.采取“扬长避短”管理方法 2 u9 C* f; d/ f, Z7 C
彼得·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要想让一个团队具有更强大的能力,要扬长避短,不要取长补短。 # N; B( l& r' E6 r
3.形成“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的管理模式 # q: d* B1 x3 _: B* _7 o7 X% `9 s0 ~
勤与懒相辅相成,作为一个组织来说,在用人时尽量遵循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勤蚂蚁”型员工与“懒蚂蚁”型员工与的比例控制在8:2),保持“懒蚂蚁”型员工合理数量,信任其创造力和特殊贡献。 ( g L; d9 q8 _% o- ~ Z9 w! w
4.做一个勤劳的“懒”蚂蚁 & m! U5 n$ h0 E* h; ]. O) {6 a
工作中需要思考,也需要有行动。90后“千人计划”刘明侦的科研工作态度令人钦佩,她曾经谈到为了能抢在行业领域的最前端获得研究成果,她将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限从3-5年压缩到半年多的时间,她的成功离不开勤奋与“懒蚂蚁”式的思考。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同样如此,只有付诸于行动才能将那些“懒”想法成为现实,让整个团队运行更高效。此外,提醒自己及时反思很关键,例如每天安排一段思考时间、每周向领导汇报一周工作得失等。
' k! ~! G! \) J1 U5 i) d* c 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这边长,那边就短了。当你进入一个新领域,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快速掌握工作的细节,“与其傻干,倒不如充实自己”,想明白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再掌握核心技能,懒与勤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在行业内快速站住脚。 ; E! G8 t# {7 g9 l5 f%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