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关于51单片机IO引脚的驱动能力与上拉电阻' r% F& F, ~( ?$ k2 P5 S/ ^( ^5 ]
4 V! s0 ~! _/ J) O9 y: ?
& d) N, e1 h- _( H) v; C
单片机的引脚,可以用程序来控制,输出高、低电平,这些可算是单片机的输出电压。 但是,程序控制不了单片机的输出电流。 单片机的输出电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引脚上的外接器件。 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将允许外部器件,向单片机引脚内灌入电流,这个电流,称为“灌电流”,外部电路称为“灌电流负载”; 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则允许外部器件,从单片机的引脚,拉出电流,这个电流,称为“拉电流”,外部电路称为“拉电流负载”。 这些电流一般是多少?最大限度是多少? 这就是常见的单片机输出驱动能力的问题。 早期的 51 系列单片机的带负载能力,是很小的,仅仅用“能带动多少个 TTL 输入端”来说明的。 P1、P2 和 P3口,每个引脚可以都带动 3 个 TTL 输入端,只有 P0 口的能力强,它可以带动 8 个! 分析一下 TTL 的输入特性,就可以发现,51 单片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驱动能力。 它的引脚,甚至不能带动当时的 LED 进行正常发光。 记得是在 AT89C51 单片机流行起来之后,做而论道才发现:单片机引脚的能力大为增强,可以直接带动 LED 发光了。 看看下图,图中的 D1、D2 就可以不经其它驱动器件,直接由单片机的引脚控制发光显示。 虽然引脚已经可以直接驱动 LED 发光,但是且慢,先别太高兴,还是看看 AT89C51 单片机引脚的输出能力吧。 从 AT89C51 单片机的 PDF 手册文件中可以看到,稳态输出时,“灌电流”的上限为: Maximum IOL per port pin: 10 mA; Maximum IOL per 8-bit port ort 0: 26 mA,Ports 1, 2, 3: 15 mA; Maximum total I for all output pins: 71 mA. 这里是说: 7 i) j. F;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