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1-20 15:00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电源设计经验:RC吸收电路 9 f- v1 t" d; k H+ w+ |, l
开关电源设计中,我们常常使用到一个电阻串联一个电容构成的RC电路, RC电路性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性能和稳定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既能降低开关管损耗,且可降低变压器的漏感和尖峰电压的RC电路。
; K9 T0 `! ]: g) S+ M8 v# D; O# n; f
高频开关电源在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同时,振荡的存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RC缓冲电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1 r* D( q0 z: @7 X3 J4 B
4 J$ M* l) N# g: a) {9 Y- ^! \
& l: d* ^/ h" ^+ c0 p图1 3 p; O- x+ `; x) w7 c$ ]% A
4 F. [4 w; t; C# P+ F. r图1所示的是一个简单的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从图中可以看出RC电路在图中的出现过6次从RaCa—RFCf,每个RC电路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本文介绍的是图1中RbCb,RcCc构成的RC吸收电路。这两个RC电路在图中主要作用是:
- `; @7 }2 T6 s2 B) S3 ^
3 D. n9 s% I- _$ ]减少导通或关断损耗;
% v. d, {: Z' v+ C& d; ?" U5 w) E* A% U, S, S# a
降低电压或电流尖峰;* q: _5 a: s' L% }. F
+ A2 X) [! S& e @ ~
可以间接的改善EMI特性。 . n& ] [; \' x9 e0 X. L: f
; Y# J# T6 [5 d" x
在设计RC吸收电路时,我们必须了解整个电源网络的几个重要参数,比如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尖峰电压、尖峰电流等。在图1所示当Q1关断时,源极电压开始上升到2Vdc,而电容Cb限制了源极(D)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减小了上升电压和下降电流的重叠,从而减低了开关管Q1的损耗。而在下次开关关断之前,Cb必须将已经充满的电压放完,放电路径为Cb、Rb、Q1。2 m n+ O# T3 L
?. r+ q. f* R. d8 X0 y0 F: w/ N/ P, ~
( A$ r8 K1 V1 N, }. ?1 \: K) N0 o图2 开关管源极(D)的Vds电压波形 + K% F) Y) w4 c( K( M: H5 m
& b6 [$ v8 s5 x5 _
图2-A表示的是开关管Q1没有加RC吸收电路的Vds电压波形,图中明显的看出,当开关管Q1断开时,Vds电压迅速上升至最高点,而后伴随这震荡下跌,震荡频率为20MHZ。
& ^$ h" c( H9 }9 `
2 h6 N$ E6 U K2 v3 v2 r图2-B表示的是开关管上加了RC吸收电路的Vds电压波形,相对与图2-A,在加了RC吸收电路后,开关管断开瞬间,Vds电压上升比较平缓,且在上升到最高电压跌落时不会产生高频震荡,EMI特性也会偏好。
& F4 }- C9 D6 v1 \6 M f* G
" w5 T) t6 @5 {/ s) W在感性负载中,开关器件关断的瞬间,如果此时感性负载的磁通不为零,根据愣次定律便会产生一个自感电动势,对外界辞放磁场储能,为简单起见,一般都采用RC吸收回路,将这部份能量以热能的方式消耗掉。- U; G# b% ~% t% o7 i
; {; f1 @" P/ C/ X设计RC吸收回路参数,需要先确定磁场储能的大小,在反激变压器中,磁场储能由两部份辞放,其中大部份是通过互感向二次侧提供能量,只有漏感部份要通过RC回路处理,需要测量励磁电感,互感及漏感值,再求得RC回路的初始电流值。- R# ?# D9 k1 K+ ~, f) T+ k" ?
. Q6 F- m5 {) H; R- K4 @
R的取值,以开关所能承受的瞬时反压,比初始电流值;此值过小则动态功耗过大,引值过大则达不到保护开关的作用;) N/ c% f5 v; `/ t+ p/ e9 T
; U6 {. i/ |2 v* J' U
C的取值,则需要满足在钳位电平下能够储存磁能的一半,且满足一定的dV/dt,C关断缓冲,R开通限流,电阻的阻值基本可以按照; Z' a# K4 c9 T4 B: L
: `% P: j$ j" tR=(sqrt(Llk/Cj))/n 这个公式计算,功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一般都在102——103之间选择,选C时在考虑吸收效果的同时还需考虑EMI的相位和后面输出电容的纹波电流应力,则有:1 C, f- d, ]& ^/ A
0 L2 n j# Y) j1 z/ n g8 dC=(Ip*Tf)/(2*2*Vdc). c3 A# N0 C- f1 b
1 B& Y0 y7 t; B! }Ip:峰值电流
i9 c/ M* s( ` J4 e* C! m$ _. S+ c! u+ x* E+ A$ b
Tf:集电极电流从初始值下降到零的时间
" E4 @9 @# U2 E% P" E9 S+ I, l; d# D0 m# J
Vdc:输入的直流电压
& e; @8 b, E6 F2 D$ G. [: r: ]3 D- v ?
R=Ton(min)/(3C)
4 R ^, k E L% }& m% j6 t0 w6 T, {
$ p+ m0 o" ]# c3 o9 L8 q% mTon(min):开关管最小的导通时间* B1 P; A& G3 v! }; ?" \
, M4 \: O7 _( }1 o x根据以上给出的公式,可以很方便地选择出合适的RC吸收电路。但在设计时,应该根据整个电源设计的性能指标,通过实际调试才能得到真正合适的参数。有时候,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指标,牺牲一定的效率也是必要的。总之,在设计RC吸收电路参数时,必须综合考虑性能和效率,最终选择合适的RC参数。
/ v- Y' c5 g# h. m7 e, n' K) ]4 h3 [9 {; t4 O6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