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e; [. M( ], c) U0 w% _" C
- @/ @+ A. ^. a, d! ]9 ~( r9 B* `; D5 k8 K3 e
说起开关电源的难点问题,PCB布板问题不算很大难点,但若是要布出一个精良PCB板一定是开关电 源的难点之一(PCB设计不好,可能会导致无论怎么调试参数都调试布出来的情况,这么说并非危言 耸听)原因是PCB布板时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如:电气性能,工艺路线,安规要求,EMC影响等 等;考虑的因素之中电气是最基本的,但是EMC又是最难摸透的,很多项目的进展瓶颈就在于EMC问 题;下面从二十二个方向给大家分享下PCB布板与EMC。' R* x' A8 t. C7 ]
* ^0 g! Y- j8 r) t
一、熟透电路方可从容进行PCB设计之EMI电路% v$ b* N1 B7 p
* N# X8 _3 H3 ~) J. l
- l- q3 J2 P Q- P上面的电路对EMC的影响可想而知,输入端的滤波器都在这里;防雷击的压敏;防止冲击电流的电阻 R102(配合继电器减小损耗);关键的虑差模X电容以及和电感配合滤波的Y电容;还有对安规布板影 响的保险丝;这里的每一个器件都至关重要,要细细品味每一个器件的功能与作用。设计电路时就要考 虑的EMC严酷等级从容设计,比如设置几级滤波,Y电容数量的个数以及位置。压敏大小数量选择,都 与我们对EMC的需求密切相关,欢迎大家一起讨论看似简单其实每个元器件蕴含深刻道理的EMI电 路。
5 B% Z6 u5 E p3 w+ [/ d( V8 d+ K( y; S* w" d
二、电路与EMC:(最熟悉的反激主拓扑,看看电路中哪些关键地方蕴含了 EMC的机理)
/ G, K5 ~+ R, [/ D& p+ D& `9 b; h& T' Q# {6 `) Z8 Z
. E9 R9 O+ R7 b. I6 f& u; P( y上图的电路中打圈几部分:对EMC影响非常重要(注意绿色部分不是的),比如辐射大家都知道电磁 场辐射是空间的,但基本的原理是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涉及到磁场有效截面积,也就是电路中对应的 环路。电流可以产生磁场,产生的是稳定的磁场,不能向电场转化;但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 化的磁场是可以产生电场(其实这就是有名的麦克斯韦方程我用通俗语言来说),变化的电场同理可产 生磁场。所以一定要关注那些有开关状态的地方,那就是EMC源头之一,这里就是EMC源头之一(这里 说之一当然后续还会讲到其它方面); 比如电路中虚线环路,是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环路,不仅设计 电路时开关速度可以调节对EMC影响,布板走线环路面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二个环路是吸收环路 和整流环路,先提前了解下,后面再讲!
# ^* m8 b. n8 C2 C' _7 ?6 a! l$ P7 Z9 }4 a1 W6 R; n
三、PCB设计与EMC的关联
, H; e' N4 o ?$ t
% Y8 n9 i+ Z* j1.PCB环路对EMC的影响非常重要,比如反激主功率环路,如果太大的话辐射会很差。
+ ` W2 B$ p" \4 a) h2 @2.滤波器走线效果,滤波器是用来滤去干扰的,但若是PCB走线不好的话,滤波器就可能失去应 该有的效果。 4 k; j( L& a* V8 r
3.结构部分,散热器设计接地不好会影响,屏蔽版的接地等;
: ~2 W. r% D+ Q6 E& y+ |+ V- q. w4.敏感部分与干扰源头过近,比如EMI电路与开关管很近,必然会导致EMC很差,需要有清晰的 隔离区域。 - _, n) r7 Z8 N
5.RC吸收回路的走线。 4 D5 X1 f' q; Y
6.Y电容接地与走线,还有Y电容的位置也很关键等等!
) s3 d) U3 U/ p* N 1 y0 k4 R2 f* f- K0 @ N2 F
9 J" ?& q3 J z' f- H
等等。先想到这说这些,后续会具体讨论,先起个引子。 下面举一个小例子:1 r T7 d" E- f6 Z
" y3 Y9 ^( g& F1 y8 q" m' E% e y1 v) l. `0 J( ?
如上图中虚线框,X电容引脚走线做了内缩的处理,大家可以学习下,如何让电容引脚走线外挂(采用 挤电流走线)。这样X电容的滤波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 l! j" ^$ B$ L# W' @
5 V' {% ^. x& d2 }. O8 e( w
四、PCB设计之准备事项:(准备充分了,方可设计步步稳健,避免设计推翻 重来)
0 \3 b" a" r/ k9 |大致有以下的一些方面,都是自己设计过程会去考虑,所有的内容跟别的教程无关,都是只是自己的经 验总结。& r* Q* {, v9 O
1 u1 w9 u2 U6 T& w+ w: k
- Z V" b. U- S4 p9 I( ]1.外观结构尺寸,包括定位孔,风道流向,输入输出插座,需要与客户系统匹配,还需要与客 户沟通装配上的问题,限高等等。
# B1 ]: V9 a$ b& N) D, |2 f2.安规认证,产品做哪种认证,哪些地方做到基本绝缘爬电距离要留够,哪些地方做到加强绝 缘留够距离或开槽。 $ }6 \& }1 O C6 V% A: Z {
3.封装设计:有没有特殊期间,如定制件封装准备。 4 k' T5 p3 Z& ~# F9 w+ t
4.工艺路线选定:单面板双面板选择,或是多层板,根据原理图及板子尺寸,成本等综合评估。 ( ]5 M9 V" Z7 D2 W9 @: @
5.客户的其他特殊要求。
3 |( [8 E' m9 K结构工艺相对会更灵活,安规还是比较固定的部分,做什么认证,过什么安规标准,当然也有一些安规 是很多标准中通用的,但也有一些特殊产品比如医疗会比较严苛。 为了新入门工程师朋友们不至于眼花缭乱; 接下来列出些普遍产品通用的,下面是对于IEC60065总结出来的具体布板要求,针对安规需要牢记,碰 到具体产品要会针对性处理:3 O8 n! m: h* Z$ n; X
, N5 X2 G2 G/ R. [3 h/ N/ j
# N3 m9 J9 i! g1 d9 S0 I3 h1.输入保险丝焊盘制件的距离安规要求大于3.0MM,实际布板按照3.5MM(简单说保险丝前按照 3.5MM爬电距离,之后按照3.0MM爬电距离)
% G6 B" |7 p! a# G0 e0 \2.整流桥前后安规要求2.0MM,布板按照2.5MM。
* I: B! u3 [* k8 ^( r( Z5 y0 y6 f3.整流后安规一般不做要求,但是高低压间根据实际电压大小留距离,习惯400V高压留2.0MM 以上。 $ i( V0 {1 J" F. ^6 [5 y
4.初次级间安规要求6.4MM(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按照7.6MM为最佳。(注意这个跟实际输入 电压相关,需要查表具体计算,提供数据仅供参考,以实际场合为准) & l& p6 V* J" J% r/ d7 w" d
5.初次级用冷地,热地标识清晰;L,N标识,输入AC INPUT标识,保险丝警告标识等等都需要 清晰标出。
) g. P; |4 ]" n3 @1 k
6 q( u: l) n9 t8 `8 @: `3 S( }
( D; V" c6 H* v- }6 ` w/ I大家对上面有疑问的,也可以讨论,互相学习! 再次重申实际安规距离跟实际输入电压相关以及工作 环境有关,需要查表具体计算,提供数据仅供参考,以实际场合为准;
: j% a9 T; K4 U. U% }! `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