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电容去耦原理分析(自己整理)
. i4 y+ O- T: R1 P6 z: \
3 D7 [) y1 s& b9 b6 D一、去耦电容作用:去耦电容如同一个电池,满足驱动电路电流的变化,避免整个电路相互间的耦合干扰。# y" [( a. S6 l- S
原理分析:: K. i1 }+ L# ]; Q, o3 J3 V
去耦电源一般并联在电源引脚附近,又称电源去耦电容。
# v9 H+ ]" y: T1 b8 f5 @若不加去耦电容,当电路中有瞬间的能量损耗时,电源需要瞬间为电路提供大的电流,瞬间将电源电压拉低,使电源端产生较大的纹波;4 l8 q9 N+ _, J. M4 q
加上电源去耦电容后,在电路瞬间需要从电源端口需要很多电流时,电容作为一个储能元件,可以将自身的电荷释放出来,供给电路使用,使电源自身不需要瞬间提供较大的电流,导致产生较大的纹波噪声。
: V t. o1 G, A' s2 G Q; ] o% t问题:在去耦电容为电路提供电流的瞬间,可以把电容看成一个电源装置,然而对于自身而言,都有一定的容抗,根据欧姆定理:V=Z*I, 由于电容在高频时,容抗会变大,从而导致电源噪声增大,达不到减小纹波的作用。 W6 T: W$ d7 c, O* e
那么如何让电容在作为电池供电时,其自身的感抗很小,不会影响电源纹波?( q& ~2 x3 \) z( h
(1)使电容在充电瞬间,其自身处于谐振频率点(此时感抗值最小,值为寄生电阻的值)' Z9 j- u" R( `. S3 E
(2)使用贴片陶瓷电容,封装尽量要小# R2 y2 P5 x6 w4 X
(3)去耦电容尽可能靠近电源引脚 q% Q+ e0 ]# ^( @: V
(4)取其10倍频谐振点电容
. A0 d9 i/ T2 |) R( }0 b! \7 J, X3 g二、去耦电容为什么一般都用104 和106的容值8 s: G* B3 ~- |& `
1nF电容的寄生电感值约为1nH,则1nF电容的谐振频率为:
( ] B( Q/ l7 T1 _7 Z5 E fc=1/(2π(LC)^0.5)=180Mhz& [0 l" ` X$ G) N; a- @
则由此可推出100nf和10uf的谐振频率为:18MHZ、1.8MHZ
0 |& g* N# h7 b) R6 F: ?5 a D而对于一般的电路设计,其频带范围介于其中,因此选用该容值的电容,可以达到更好的去耦效果。( N6 x2 u' e: `- R
- q7 ]" L- z! [0 D
用104 和106电容并在电源引脚处,可是在整个(1-20Mhz)频带范围内,阻抗都维持在较低的感抗。, ]# A. V! \* g5 k( I
但如果电路中有更高速的信号,需在电源引脚并联更小容值的电容,以达到高频去耦的目的。 |
8 p4 {! o. _$ W' D1 l% D6 L: \$ R5 b+ B$ I3 V-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