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365欢迎您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跨时钟域问题的处理
. m$ ]2 ^ C' G4 {) U& P) p( f. x9 E; L& g! O: {
跨时钟域处理是 FPGA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如何处理好跨时钟域间的数据,可以说是每个FPGA初学者的必修课。如果是还在校的本科生,跨时钟域处理也是面试中经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0 n! I; ^1 _$ u
1 E, I/ e6 v+ N* S7 r3 p7 R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介绍3种跨时钟域处理的方法,这3种方法可以说是FPGA界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包含了单bit和多bit数据的跨时钟域处理,学会这3招之后,对于FPGA相关的跨时钟域数据处理便可以手到擒来。 / `! I: X( T `4 g! Y8 B: N
& @! p A- j) H7 ^, M+ _ 本文介绍的3种方法跨时钟域处理方法如下: ) M1 b2 b6 f0 |' l
1.打两拍;2.异步双口RAM;3.格雷码转换。
! a9 Q( [; E, j( N9 a
2 Z; T" S M. O, G# K* O7 O! x! R/ G; Y 第一种方法:打两拍 - g( d" O ]5 q, q
! G4 _5 n9 x# O; G9 h+ V/ R 大家很清楚,处理跨时钟域的数据有单bit和多bit之分,而打两拍的方式常见于处理单bit数据的跨时钟域问题。 5 [4 i9 L% T; v" ]9 Q7 u$ y; k
- I) P- N% d$ y q- m
打两拍的方式,其实说白了,就是定义两级寄存器,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延拍。如下图所示:
/ H0 E- S+ B. p/ Z
应该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是打两拍呢,打一拍、打三拍行不行呢?
" ^ ]) m1 n9 |" a% z/ M- _
6 ~9 k' Z: ]+ V- q: a7 o 先简单说下两级寄存器的原理:两级寄存是一级寄存的平方,两级并不能完全消除亚稳态的影响,但是提高了可靠性减少其发生概率。总的来讲,就是一级概率很大,三级改善不大。 * D0 K* x [% J0 `8 x
1 @" B+ p8 b) }) G9 a9 @. B4 w
这样说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够完全理解,那么请看下面的时序示意图:
* p# r# b* _4 e2 [
data是时钟域1的数据,需要传到时钟域2(clk)进行处理,寄存器1和寄存器2使用的时钟都为clk。假设在clk的上升沿正好采到data的跳变沿(从0变1的上升沿,实际上的数据跳变不可能是瞬时的,所以有短暂的跳变时间),那这时作为寄存器1的输入到底应该是0还是1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所以Q1的值也不能确定,但至少可以保证,在clk的下一个上升沿,Q1基本可以满足第二级寄存器的保持时间和建立时间要求,出现亚稳态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t# H3 f. D; |" {( K6 p7 l# H$ Z( g
; [# M, D0 d# L- B 如果再加上第三级寄存器,由于第二级寄存器对于亚稳态的处理已经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第三级寄存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只是对于第二级寄存器的延拍,所以意义是不大的。! |5 V/ w5 Y' o3 J$ T9 a+ R
/ v3 i: x0 R* q4 X
第二种方法:异步双口RAM
7 x) u4 R9 y7 A: w8 L
0 w; R8 |3 X. {% }) C. Y% \: s3 q1 \ 处理多bit数据的跨时钟域,一般采用异步双口RAM。假设我们现在有一个信号采集平台,ADC芯片提供源同步时钟60MHz,ADC芯片输出的数据在60MHz的时钟上升沿变化,而FPGA内部需要使用100MHz的时钟来处理ADC采集到的数据(多bit)。
. _7 g! F% }' C" W6 v% D: k. D% f) m& U* M, n1 O, J9 B
在这种类似的场景中,我们便可以使用异步双口RAM来做跨时钟域处理。先利用ADC芯片提供的60MHz时钟将ADC输出的数据写入异步双口RAM,然后使用100MHz的时钟从RAM中读出。
: z2 s& ^( L0 b! H1 ^
8 P6 j8 k. a7 w# M% [+ n 对于使用异步双口RAM来处理多bit数据的跨时钟域,相信大家还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在能使用异步双口RAM来处理跨时钟域的场景中,也可以使用异步FIFO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c( I8 [# i* d6 H! e. |
0 L% ~2 l) ?4 |) n- u 第三种方法:格雷码转换
. I4 f ?) v+ V5 w/ l7 e& N. |! {. m
对于第三种方法,我们依然继续使用介绍第二种方法中用到的ADC例子,将ADC采样的数据写入RAM时,需要产生RAM的写地址,但我们读出RAM中的数据时,肯定不是一上电就直接读取,而是要等RAM中有ADC的数据之后才去读RAM。这就需要100MHz的时钟对RAM的写地址进行判断,当写地址大于某个值之后再去读取RAM。2 \8 ]7 x8 Z+ C3 b# |
W7 f2 L4 P2 f; x 在这个场景中,其实很多人都是使用直接用100MHz的时钟于RAM的写地址进行打两拍的方式,但RAM的写地址属于多bit,如果单纯只是打两拍,那不一定能确保写地址数据的每一个bit在100MHz的时钟域变化都是同步的,肯定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果在低速的环境中不一定会出错,在高速的环境下就不一定能保证了。所以更为妥当的一种处理方法就是使用格雷码转换。1 A) P+ Q0 i9 Z& l1 }) T5 H1 {4 x5 |# t
% R" ]- [- o3 w) u/ U6 l% g
对于格雷码,相邻的两个数间只有一个bit是不一样的(格雷码,在本文中不作详细介绍),如果先将RAM的写地址转为格雷码,然后再将写地址的格雷码进行打两拍,之后再在RAM的读时钟域将格雷码恢复成10进制。这种处理就相当于对单bit数据的跨时钟域处理了。! M, {% L `2 \7 Y) I
对于格雷码与十进制互换的代码,仅提供给大家作参考:代码使用的是函数的形式,方便调用,op表示编码或者译码,WADDRWIDTH和RADDRWIDTH表示位宽。
9 W/ c) m/ L4 [* J) J1 v
% [# v# T! j { + x: g" u; `7 Z' c9 h& N8 B+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