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pjh02032121 于 2015-2-23 13:37 编辑 0 }0 y" b: n1 Y2 r0 r. c5 u
6 d" k; Y3 {0 X) Y# ]
继续1 @+ `, Y* M* V! v' \
小型化只是减小了EMI,并不能完全完全消除,所以sip封装有时候需要进一步的做EMI工作,终极的隔离屏蔽措施。! w, p7 n! g; P2 B
下图分别是屏蔽盖、供形屏蔽、金属封装的。
8 T6 n3 ?4 [4 D3 M9 I! \- t
: {4 I/ b/ S& A# D* r1 `
屏蔽盖,有效的解决EMI问题,无论在封装级还是在系统级都是常用的,也是成本最低的措施。$ u* N ?( Q0 K# \, o& u+ Q( T
7 J: N' J, V) T8 e
( B3 m0 V7 @' q$ `& V5 Q共形屏蔽,在塑封的表面溅射一层金属,并与IC载板的地层连接在一起,这样所有的元器件都被包裹在屏蔽层内,与外界电磁环境完全隔离。
1 q- T( F+ F+ P+ F3 v; g; A! U
; ?3 V" `6 ~8 x' Q+ } o% H7 N# k& [6 E7 E/ k% n* c
金属屏蔽,用金属壳体将芯片等完全密封起来,屏蔽效果最佳,成本也高。3 b; N8 ^) F2 ?0 v3 A. q2 q
5 c6 C- g, n* j! M) P. H- r最近几年最IC载板内埋器件的厂家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在封装级解决EMI的一个独到方案。8 q1 X& C* f, Q( u8 K8 \, Z
详情参阅:https://www.eda365.com/thread-105112-1-1.html6 a8 Q$ {# S5 X, {) G. `
* G% z& o g# r( P, r
) u5 Y3 |* D$ J5 o( k6 w对sip来说,采用屏蔽盖和共形屏蔽层,将封装内部电路与外界电磁环境完全隔离,对去除EMI效果相当好。
- y# P6 V6 m/ |' J+ N9 D但由于屏蔽层距离芯片太近,处理不当却会适得其反,引起封装内部电路的相互干扰。7 Y% p6 [/ {1 M, }4 t# \
如下图分别是共形屏蔽和屏蔽盖挖空处理,即将敏感部分或干扰源部分的屏蔽层挖空(与地平面分割原理类似),防止引起封装内部干扰。
3 P$ r) h) M: N0 i9 P- j
7 L% Z# T8 K- G& h; o9 D
# p' q# R( A! U; C1 ]: |8 p' s( f; l5 x- N0 @3 s! V
|
|